【內容摘要】如何上好一堂高質量的生物課,這是許多生物老師研究的課題。本文從全省觀摩課中汲取優質課的長處,從選課、備課、評價三方面作了全面的闡釋,以期對生物老師、生物學科有借鑒指導作用。
【關鍵詞】教學 教材 優質課 生物課堂
2012年10月17日至20日本人有幸作為鹽城市的代表之一,參加了在鎮江市外國語學校舉辦的江蘇省初中生物優質課評比暨觀摩活動,感觸頗深。現簡單總結一下,上好一節優質課應該注意的幾點問題:
一、選課
如果可以自己選課,那么需要掌握四個原則:選自己可以把握好的,選自己有豐富素材的,選與自己上課風格相吻合的,選能發揮自己特長的。
這次省優質課評比,是指定課題:七年級是《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八年級是《人體的神經調節》。鎮江市使用的是蘇科版教材,《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是七上生物第二章第一節,第一章教學內容是:生物與環境。蘇科版和蘇教版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編寫理念下編出的兩種不同版本的教材,雖然知識點都是一樣的,但體系不同,知識的呈現方式不同、順序不同。對于我們鹽城市一直使用蘇教版的老師來說,在學生沒有生物基礎知識的情況下,進入生態系統的學習,形成生態系統的概念,理解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的概念,將三者的關系構建模式圖,難度比較大。這需要老師打破過去的習慣性思維,不究細節,從大處著手,幫助學生完成學習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二、備課
1.認真研究教材、課標和考綱
多教了幾年書,往往會有這樣的感覺:看到本節課要上的課題,就知道本課的知識點有那些,哪些是要考的、哪些是重點,于是立即動手設計教學思路。這時我們就忽略了一個問題,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我們所教的教材每年都有一些變化,每年的中考考綱也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很有必要在備課前認真看看最新版本的教材、課標,看看今年的中考說明,找些最新的中考復習資料,看看所授內容最新的命題趨勢和新題,做到心里有數。尤其是剛出了2011版新課標,教材也與過去的版本有了一些微調,這些都需要上課老師在備課時作出相應的調整。
2.廣泛閱讀別人的教學設計
當我們對教材、考綱等有了深入的研究后,可以在網上尋找關于參賽課題的教學設計,盡可能多找一些,包括我們自己手上的紙質材料和同事們寫的教案,認真看看這些教學設計,有哪些地方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哪些題選得好,哪些情景給人眼前一亮等,這些都是我們自己設計教案時的重要參考資料。
3.精心設計教學流程
做好了上面的兩項工作,我們對怎么上這節課有了一個大體的思路,這時可以靜下心來,好好雕琢上課的教案。參賽的優質課不比常規課,有人說優質課比賽就是比誰更會做秀,這話雖有失偏頗,但也有一定道理。要在45分鐘里給評委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認為重要的一點是我們的設計要“新”。要用別具一格的導入為切入點,用富有新意的問題設疑,用出人意料的方式得出結論,用創造性的方式總結歸納,用新穎而又貼近學生實際的題目來鞏固新知。比如,《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這節課,幾位老師的導入各不相同:第一位,出示幾幅鎮江的典型風景圖片,以“鎮江——美麗的故鄉”為話題導入,引起學生的共鳴;第二位,帶來一位小朋友小蕊,以小蕊的煩惱:小金魚的家在哪里呢?網絡發貼的形式,引導學生一起幫助小蕊,走進課堂;第三位,師生齊唱膾炙人口的歌曲《荷塘月色》,在優美的歌聲中,師生一起走進課堂;第四位,實物金魚缸展示,導入;第五位,一段關于丹頂鶴的視頻,介紹他鄉的風光,導入課堂……
4.耐心制作課件
拿出了教案初稿,我們就要著手制做上課用的課件了,我一向不贊成在網上隨便找一個課件拿來修改一下就使用的方式。別人做的課件是根據他自己的教學思路去設計的,我們再怎么修改都還是別人的東西,用起來很難得心應手,所以,課件還是自己做的好。做課件時,我們可以自己設計模板,在網上找到或自己用專業軟件設計出本課需用到的素材,做好這些準備工作后,再根據我們設計的教案去制作課件。制作課件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精心備課的過程。一個優秀的課件,要能夠體現出主講教師的教學思路、方法和策略;能運用動態演示,縮短時間和空間的距離,呈現過程;或將抽象過程具體化,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充分、及時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5.反復試教
設計好了教案,做好了課件,準備好了教具,我們就要著手上課了。試教時,要盡可能地在不同層次的學生中試講,看看自己的設計在不同層次的學生中有什么不同的效果,一般地,我們要讓優等生百分百聽懂、會做、有所收獲的前提下能配合我們上課;讓中等生能掃除百分之八十的知識障礙;讓后進生對你這堂課感興趣,能投入到課堂的教與學的活動中。在試教時,一定要多找些有經驗的同學科老師來聽,并誠懇地請他們給予指導。也可以找一些跨學科的老師來聽,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每一位老師的意見都值得我們重視。在反復試教的過程中,對自己的教學設計和課件反復修改,力求每一個細節的完美。
這次課堂上有一位老師使用了池塘生態缸,列舉生態缸中的植物時,植物那一欄的分類中出現一個名詞:水鱉,當時聽課的很多老師都提出疑問,是不是弄錯了?他們同校的一位老師給我們解釋說:是她埋下的一個伏筆,準備讓學生辨別的。但一堂課結束了,學生沒有對此提出疑問,老師也沒有解釋。事實上,在場的大多數老師都認為水鱉是鱉的一種,或者是甲魚的一種別稱;課后調查時,學生大多數都說:水鱉就是甲魚,或者說不知道是什么(本人也是課后百度才真正認識水鱉)。
三、評價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應該放手、放心讓學生提出問題、參與過程、解決疑難,對于學生的提問、解答,教師應該及時恰當的給予合適的評價。尊重學生的個性,贊揚、關注學生的閃光點,是課改后發生的顯著變化。但這個過程中,老師也應該注意幾個小問題:首先,老師要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對于學生的新的發現,正確的見解,老師要及時給予肯定。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創新意識,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其次,對于學生出現的錯誤,一定要謹慎評價,不能照顧學生情緒。對于錯誤也變著法子夸獎,濫用鼓勵和表揚,容易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概念模糊,容易造成知識誤區和學科缺陷。如有一位老師,提供各種材料給學生選擇,制作一個池塘生態缸。有一個學生選擇放了香煙,其余同學也贊同,原因是分解者會參與分解,為生產者的生產提供了原材料。老師對于這樣的回答,只是肯定了學生比較有想法,卻沒有對此行為做出明確的、是否正確的評價,或者進行情感上正確引導。最后,評價要恰當、中肯,就事論事,不偏題跑題,不模棱兩可。在《人體的神經調節》這節課上,有一位學生很系統、條理地總結了神經系統的組成,老師及時給予了學生正確的肯定性評價后,來了一個轉折:“你在回答問題時說錯了一個字”,所有聽課老師包括學生,都在想哪個字錯了,但那個老師卻說:那也不是很重要的一個字,我就不告訴你了。(糾結呀)
“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這兩天的聽課,我確實是受益匪淺。參賽課或多或少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缺點,但在這些優秀教師那里,我看到更多的是一節課的精彩,感受到的是他們對教師職業的熱愛,對教育的一份責任,對課堂教學的精益求精。我想這就是他們成功的基石吧。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郭猛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