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本文主要從片段作文的角度學習了細節描寫的含義、作用、要求和方法,但再精彩的片段也是服務于整篇文章的,細節是服務于表達中心的,因此我們在進行細節描寫時,應有全文觀。
【關鍵詞】錘煉詞語 突出特征 巧用修辭 運用五覺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的“寫作目標”中要求學生“能調動自己的語言積累,推敲、錘煉語言,表達力求準確、鮮明、生動”。在作文中,為了使人物個性更加鮮明,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文章更加生動真實,就應該學會巧妙運用細節描寫。怎樣才能讓學生寫出生動逼真的細節來呢?
一、注重作文中的細節描寫
1.錘煉詞語,突出特征
以教材《背影》中父親過鐵道買橘子一段為例,來分析。
教師:對于現實生活中這一平凡普通的小事,同學們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較為具體,但是這樣的表述,難以打動人心,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下面我們來欣賞朱自清先生對這一情景的描寫。
師問:“你從中有了怎樣的發現?說說令你感動的語句。”
學生1:“作者寫了父親的身材肥胖和衣著穿戴,表明他過月臺的不容易,表明對兒子的疼愛,這里讓我感動。”
學生2:“這里運用恰當的動詞,如‘走’、‘探身’、‘攀’、‘縮’、‘微傾’,把當時父親穿過鐵道爬上月臺去買橘子的動作寫得具體細致。”
學生3:“令人如臨其境,感受到這位父親對兒子的照顧真可謂無微不至,令人回味無窮。”
學生4:“文中還寫了父親買橘子回來時的情形,這樣有去有回,顯得很完整。”
教師:“同學們都有一雙火眼金睛,有一顆敏感的心,對文中的細節描寫分析的很到位,也正是由于細致入微的細節描寫,所以讀者的淚會隨著作者一起流下來。那么如何讓你自己的文章也生動細致感人至深呢?”
學生1:描寫人物時要運用恰當的動詞和形容詞。
學生2:要有自己的心理感受。
學生3:要把人物的動作用“慢鏡頭”的形式來寫,這樣可以把事情的過程寫得很詳細,很感人。
教師:通過對一些精彩動詞和形容詞的錘煉,可以對描寫的內容加以修飾和限制,讓文章更生動,達到一字傳神的效果。
學生質疑:描寫人物可以運用語言、動作、心理、肖像、神態等方法,使人物豐富,那么在作文中如何描寫景物呢?是否也有好的方法讓我們去學習呢?
教師:你的問題非常有針對性,這也正是老師想要讓學生思考的。有關如何描寫景物,我們同樣可以從經典作品中加以借鑒。
2.巧用修辭,運用五覺
教師問:在我們所學過的課文中,你對哪些景物印象最深?
(學生思考,討論。)
學生1:朱自清的《春》,如“桃花、杏花、梨花,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學生2:魯迅的“百草園”,如“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
學生3:魯迅的《社戲》,如“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悠揚,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著豆麥蘊藻之香的夜氣里。”
教師:同學們找得很好,這些都是名家名篇,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在這些景物描寫中,我們就可以從大家身上借鑒一些寫法和技巧。開動你的腦力和智慧,你能找出蘊含在其中的方法嗎?
學生1:在描寫景物時要運用的修辭,如:比喻、擬人、排比等。如朱自清先生的《春》。
教師:運用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可以增強語言的生動性,變抽象為具體,變無形為有形,變平淡質樸為文采斐然,當然還要有豐富的想象力。還有同學要評述嗎?
學生2:在描寫景物時要多角度觀察,多層次多方面來寫,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教師:他們對這兩篇文章的景物寫法分析得很準確,你們還有誰要補充嗎?
學生3:還可以調動人的多種感覺器官來描寫,如視覺、聽覺、味覺、嗅覺等。
學生4:還可以從不同的時令季節來描寫景物。
學生5:還可以從不同時間段來描寫景物,如白天與夜晚時的不同景色,這樣描寫的內容就豐富多彩了。
二、賞析范文,領會作用,感悟方法
缺乏細節描寫的文章片段:初一剛住校,我很想家,就打電話回家,接電話的是母親,我說,媽媽我想你,媽媽說她也想我……這幾句話只見概述不見描寫,更不見細節,語言枯燥,人物形象模糊,感情平淡。
有細節描寫的片段:初一剛住校,我是那么的不適應,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陌生的同學,陌生的教師,陌生的教室,陌生的學習內容,連自來水里流出來的水都是陌生的,晚上醒來,想起媽媽的笑臉,爸爸的大手,奶奶的嘮叨,爺爺的叮嚀,淚水一下子就流了出來……
師點評:增添了心理細節、肖像細節描寫。“我”的思家之情表現得更真更切,排比修辭使語勢強烈。
學生2:初一剛住校,我很想家,就打電話回家,“叮……叮……”電話通了,我仿佛看見媽媽正在洗衣,聽到鈴聲,她立即放下衣服,跌跌撞撞地奔向電話,嘴里還不停地說:“別著急,我來了!”她哪里知道我根本聽不到!“喂?秀,是你嗎?”是媽媽的聲音!我的眼淚一下子流了出來。“媽,我想你!我……”我說不下去。“我也想……想你!”我感受到媽媽的顫抖,她一定是一邊笑著,一邊流著淚……
師點評:增添了心理、語言細節描寫。“我”與母親相思之情表現得更真實、更生動、更濃烈,語言生動。
師小結:細節描寫的作用——使文章從枯燥走向生動,從模糊走向真實,從平淡走向深刻;細節描寫的要求:真實、典型、細微、生動、新穎。
三、文海拾貝,采擷精品
一個眼神,一句話語、一個動作、一處景物、一番感受,這些內容往往都是突出中心的重點,但遺憾的是由于我們忽略了或是在描寫能力上的欠缺,這些精彩部分從我們筆間溜走了。所以,我們要把細節寫細。讓畫面具體可感知使之成為打動讀者的動情點。
要使細節描寫生動形象,我們要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對事物作非常仔細的觀察;細節描寫要抓住典型細節,來突出文章的中心,給人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在細節描寫中,我們要選擇恰當的詞語;運用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方法,增強語言的生動性,變抽象為具體,使無形變有形。使讀者通過閱讀文字,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畫面。讓具體的畫面成為打動讀者的動情點。
寫好細節的技巧:認真觀察,選擇經典細節;準確用詞,串聯情境細節;運用修辭,特寫傳神細節;想象聯想,生成魅力細節。
如果說細節是人體身上的細胞,那整篇文章就是人的生命;如果說細節是明艷的花朵,那整篇文章就是生機盎然的花園;如果說細節是潔白的浪花,那整篇文章就是那蔚藍奔騰的大海;如果說細節是一個人的精神,那整篇文章就是一個人的體魄。讓我們用細節之花去點綴文章之園,用細節之浪去激蕩文章之海,用細節之神,去鮮活文章之體。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太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