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針對學生的實際,恰倒好處地設計開放試題,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鍛煉學生的思維力,提升學生的學習力的有效保障。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 開放題 學習力
以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為核心的數學教學,必然要求教師構建開放的數學教學生態系統,其中設計好開放題,用好開放題是達成數學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運用開放題進行教學,要求做到兩個有效把握,第一是過程中的動態生成把握,第二是思維發散后的聚合把握,目標指向學生思維的發展和學習能力的提升。
一、在導入中巧用開放題,提升學生行為參與力
數學課堂教學首先要激發的是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學生是否具有學習興趣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是否有行為上的積極參與。在導入教學中巧用難易適度的開放題就是引發學生學習熱情,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有效方法。如在《有理數的加法》這一節課的教學中,老師進行設計了這樣的開放題:
“某公司上半年生產的盈虧情況如下表,第一季度虧2萬元,第二季度盈5萬元,則該公司上半年盈3萬元。”你能運用學過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從盈利和虧損兩個角度,為該單位設想各種可能情形,并填在表內嗎?
本題的特點在于思維含量和要求不是很高,只需要學生的生活經驗和一般的數學知識,通過聯想就能得出結論,所有幾乎所有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得出了很多結論,再由師生共同整理歸納出以下三類:
在這樣的開放問題解決過程中,學生在簡單的知識運用和思維中,輕輕松松就總結歸納出了有理數的加法法則,嘗到了得出正確結論的喜悅,自主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就會隨著學生活動的深入而不斷的提高。
二、在過程中巧用開放題,提升學生的思維力
對于初學幾何的同學來說,這個有五步推理的題目不容易想出推理的過程。大部分同學在學習時會遇到困難。在傳統的教學中,只有個別同學嘗到成功的樂趣,而其他同學只有聽別人講、羨慕別人的份。久而久之,就形成兩極分化,個別同學越來越自信,大部分同學卻越來越自卑。這顯然不符合新課程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理念。一位老師將這道題的結論改編成了一個開放性命題:請根據條件,推斷并寫出結論。
課本上的例題大都是一些條件充足、問題明確的標準題。在實際生活中,問題并不像課本中的例題那樣,條件和問題都十分明確,一一對應,而是需要自己去收集數據,選擇條件。因此,教師可根據教學的需要將課本中的例題進行適當的改造,成為“問題解決”形式的題目。設置一些開放題,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巧妙地為學生巧渡難關,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同的人對同一道題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深度,在課堂上真正實現了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讓不同的人在數學思維上有不同的發展。
三、在復習課中巧用開放題,提高學生的學習力
在復習課中,怎樣梳理一章中的知識點,常常是我們老師頭疼的問題。如能巧妙運用開放題,這個難題往往能迎刃而解。例如:在二次函數的復習中,二次函數的知識點之多,知識點之零碎,常令我們無從下手,而設置這樣一道開放題便可化難為易,如下:
像這樣設置一道開放題來復習整章內容的方法,避免了純粹的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并以它的解答過程為載體,復習了所有的知識點及解題方法,同時也是通過學生自主進行知識體系的
構建,提升了學生的學習力,實現數學的教學目標。
總之,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教學進程、學生實際巧用開放性問題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促進學生思維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學生創造能力提高。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能力的平臺,從而達到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翠竹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