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本文根據職業學校《電子線路》課程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介紹了幾種教學方法和課堂活動組織方式,闡述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關鍵詞】技巧 教學方法 課堂組織
《電子線路》課程是中職學校電類專業中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課程內容概念多、實踐性強,涉及面比較廣。中職學生從高一年級開始接觸該課程,但是他們的物理基礎薄弱,理解能力不強,如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這是廣大教師共同面對的問題。筆者任《電子線路》課程教學多年,總結出幾種教學過程中的技巧。
一、教學方法多樣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方法多樣化,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必須掌握的教學技巧,中職學生普遍學習基礎差,學習興趣不高,針對電子線路這門學科來說,教學手段多樣化更加重要。
1.開展實踐教學,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
根據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對專業課的目標要求,《電子線路》這門課應該以掌握基本理論為基礎,以技能教學為核心,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職業能力。中職學生對基礎理論的學習普遍感到比較枯燥,不愿意學,很多學生畢業后理論基礎很薄弱。結合目前我們推行的項目化教學,通過實踐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這樣不僅能提高教學質量,而且這也是當前中等職業學校教學改革的方向。
例如,在講單級低頻小信號放大器一章時,我們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一個分壓式偏置電路,通過改變電路中幾個電阻的參數,觀察輸入輸出信號的變化,引導學生發現電路正常工作時信號的放大作用,總結電路出現飽和或者截止時電路參數的變化情況。通過做中學,學中做的學習過程,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也正是其學習興趣的來源。
2.采用多媒體技術,創造學習情境,使教學內容由抽象變具體。
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學內容很難用語言表達或是實驗展現,學生理解起來更加困難。所以,為了幫助學生學習這種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仿真演示,例如:二極管內部的結構,PN結的形成。加上外電場后內部載流子的運動。在一塊半導體基片上一端摻雜成P型半導體,另一端摻雜成N型半導體,在交界面兩邊的兩種載流子由于存在濃度差而引起擴散運動。自由電子填補空位而使自由電子和空穴同時消失,出現一定區域載流子消失,只剩不能自由移動的離子,形成內電場阻止擴散運動,進一步行動從而形成平衡無自由電荷的特殊薄層成為PN結。用多媒體軟件制作動畫效果,在教學時播放,不僅將抽象的東西具體化了,學生也易于接受,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組織形式多樣化,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
1.采用小組活動,適當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
根據《電子線路》課程的特點,對于一些比較重要的理論知識,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是教師一節課從頭講到尾,再好的教學手段,再好的教學設計,也不能實現最好的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通過分學習小組適當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如討論,競賽等。在學習估算法計算單級低頻小信號放大器時,我把班上同學分成5大組,通過討論找到放大器的回路,采用各小組之間競爭的方式,比比哪個小組的同學做得快,哪個小組做出來的同學多,這樣,既能讓學得好的學生在解題速度上得到鍛煉,又能促進一部分后進生學習。通過多樣化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增長知識,增加學生學習的樂趣,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更加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合作學習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2.課前布置任務,在課堂上讓學生講
針對中職學生的學習特點,畢業后學生主要從事操作性工作,而課本上的一些知識,對于現在電子產品行業的發展已比較落后,所以在組織課堂活動時,對于一些發展較快的,如集成電路部分對集成塊的認識,我先布置學生到一些家電維修點或電子產品市場觀察,認識一些常用的集成塊,了解集成電路在電子產品中的應用,到課堂上讓學生來講他所了解的集成塊,集成電路的使用情況。在教學時采用這種教學方法,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讓學生所學的知識不與時代脫節。
以上技巧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總結出來的,《電子線路》課程知識面廣,學習難度大,采用哪種教學方法或手段才能獲得最好的效果,還需要我們繼續探索。
【參考文獻】
[1] 潘泉. 中職《電工基礎》教學方法探討,《考試周刊》,2011年27期.
[2] 劉玉芬. 淺談中職學校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年19期.
[3] 趙剛. 對職業學校《電子線路》信息化教學的探討,四川師范大學,2007年.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職業教育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