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話題的提出
一位大使攜同其夫人及翻譯出訪某國,該國多名官員前往機場迎接。其中一要員在與大使握手時,隨口說道:“How beautiful your wife is!”聞其言大使謙虛地答道:“哪里,哪里?!背龊跻饬系氖谴笫沟姆g直接對那名要員說道:“where? where?”該要員甚是不解。但過了一會兒,還是硬著頭皮答道:“From head to feet.”這顯然是個笑話,但我們應該注意到,在不同的文化里對于在某種情境里什么是恰當的言行往往不盡相同。即使發音正確,懂得語法,掌握相當數量詞匯的非本族語者與本族語者交談時也會產生誤解。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又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沒有語言,文化就不會存在。而另一方面,語言又受文化的影響,體現了其所在的文化背景。操不同語言的民族會有某些相同的文化特征;但大多數情況下,由于各民族地理、歷史背景不同,其文化差異是相當大的,文化上的差異可導致對詞的聯想意不同。
譬如,漢語中“牛”經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強壯,于是就有了“壯得像頭?!边@種說法,而英語中,卻用horse來形容一個人的強壯,于是就有了“as strong as a horse”、“They worked in the fields like horses.”等說法。美國社會語言學家海姆斯(D.H. Hymes)認為,僅僅學習某種語言是不夠的,還必須學習怎樣使用那種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越深刻細致地了解所學語言的國家的歷史、文化、傳統、風土人情的細節,就越能正確理解和準確地使用這一語言。不了解中西文化差異,我們就不能做到確切理解和正確表達思想。因此,教學中重視對學生文化差異方面知識的教育這是很重要的。
二、比較中西文化差異
目前,不少英語教師比較注重語言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向學生傳授文化差異方面的知識。語言學習與文化背景常常脫節,學生對西方國家文化了解甚少。這就導致兩種后果:一是學習過程中學生對所學內容一知半解,領會不深。二是在運用過程中生搬硬套,出現差錯。現將交際方面經常涉及到的且存在明顯中西差異的話題,略作比較:
1.年齡
許多中國人在初次見面時喜歡問“你今年多大了?”而這在西方卻不是一件禮貌的事。尤其是對女性,如果提問者是男性,就更不禮貌了。但問小孩年齡卻很正常。有些年齡大的人也樂于講出自己的年齡,尤其是他們認為自己比實際看上去年輕時。盡管如此,除非對方自愿,否則不要輕易提出這個話題。
2.收入
在西方,人們認為打聽別人的收入是一個涉及隱私的問題,是極不禮貌的行為,往往會遭到拒絕。若是非了解不可,也只能是旁敲側擊。
3.家庭
中國人喜歡了解某人是否戀愛或結婚:你的個人問題解決了么?(Have you solved your personal problem yet?)若以此詢問西方人士,則不得體,而且他們也不明白問題是什么意思。使用探究性語句就適用安全得多:Is your family with you here in China? / Do you have a large family?許多中國人與西方人交談不久就喜歡問:“Where is your husband (wife)? / How many children have you got? / What does your wife do?”這也是很不恰當,回答后問者又立即表示歉意,容易引人誤解你是表示同情。因為未婚絕對不存在被同情的問題。
4.吃飯
在西方,邀請別人吃飯,如果發出邀請的人打算付錢,會講明確一點:Let me invite you.如果沒有講,則要準備好各付各帳,或對平付賬。另外,慶祝某人生日時,壽星通常不付錢;男性請女性時,多半是男性付錢,除非對方堅持自己付。
中國人在飯桌上,為了表示客氣,經常會說:“慢吃,慢吃”。這在中國本是十分得體的說法。但是如果是對一位同桌的西方人連說:“Eat slowly, eat slowly.”人家會莫名其妙,甚至以為你暗示他貪吃而大為惱火。
5.體語
體語是人類進行交際的無聲語言,東西方習慣使用的體語也不盡相同。高中教材SB2A Unit 13 Body Language 一文主要講了體語在不同國家所代表的不同意義。文章提到說英語國家的人都不愿意互相觸碰對方。如果你不小心拍了一個說英語國家的人,你得說聲“Sorry”,這在我們看來不可思議,因為我們經?;ハ嗯呐募绨蛞员硎締柡?。
綜合所述,我們可以清楚地認識到中西文化差異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作用。誠然,語言知識應該和其使用結合起來,而且只有把它們和文化背景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全面、深刻掌握英語教程。
三、文化差異融于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意義
1.中西文化差異的傳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
2.在外語教學中,中西文化差異的傳授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外語學習的興趣。
在學習“Music”一文時,若能向學生介紹一些有關音樂方面的知識,特別是讓學生欣賞一些東西方具有不同風格的音樂,然后再安排他們比較,這樣做既可活躍課堂氣氛,又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另外在向學生講解“Body Language”一文時,可向學生介紹東西方的不同體語及其所代表的不同意義,若再安排一些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表演,則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向學生傳授中西文化差異有助于幫助學生塑造完美的性格。
文化也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包括哲學、歷史、文學、政治及風俗習慣,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獨特之處。學習和了解西方文化的目的不僅是了解西方人,還應該注重其優秀的品質,基于這一點,在外語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領略西方文明,藉此來影響他們的性格品質。
4.應對高考的需要
近年來在聽力、單項選擇、完形和閱讀理解這幾個題型中滲透進了一些考查文化差異方面的內容。中學生學習英語很大程度上還是為了應付高考,因此,要想在高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績,就需要加強對這方面知識的學習。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濱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