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職的學生來說,要充分的了解機械基礎課程的內容及其重要性。機械基礎課程是一門技術性的基礎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機械專業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是學習相關專業及從事相關工作的基礎科目。它所包括的內容比較廣泛而又顯得枯燥乏味。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板書結合掛圖以及少量的教具模型來進行課堂講解分析。教學手段較為單調,課堂氣氛一般也不夠活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同時,中職學校的學生相對來說基礎比較差,對課程內容難以掌握。為此,如何針對現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新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成了當前教育工作者必須經歷的考驗。
一、當前存在的問題
1.學生基礎差,觀念認識不足
當前中職學校里的教學對象,大多是初中畢業生中成績相對較差的,他們的思考能力和學習能力都相對較弱,沒有好的學習方法。在課堂上接受新知識的能力不強,需要老師反復不斷的講解。他們對自己所學的專業也缺乏足夠的認識,不明白自己為什么學這個專業,怎么樣去學這個專業以及學這個專業到底有什么用。學習目標不明確,課堂接受能力較弱造成教學效率低下。
2.教學模式陳舊,忽視與學生之間的互動
在傳統的《機械基礎》教學中,理論教學模式比較單一。課堂上面對老師的教學,學生感覺到枯燥乏味,難以理解教學內容。一時的不理解便會失去信心,失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若老師不能及時了解學生接受知識的情況,不積極與學生產生互動,長此以往,學生在課堂上學不到東西,更可怕的是學生的自我否定,產生厭學情緒,教學效率隨之下降。
3.教學實踐設備缺乏
由于經費缺乏等各種原因,學校的教學實踐設備不足。《機械基礎》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只有實實在在的教學設備才能讓學生產生興趣,思考其中的結構原理,才會有求于書本的理論知識,切切實實學到知識。教學效率才會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提高教學效率的措施
面對中職學校《機械基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老師和學生應當敢于面對,結合新時代的科技產物,進行一些改革探索,以彌補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1.擺正觀念認識,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要讓學生了解機械專業能解決的問題,應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教學。比如可以在課堂上擺上一輛自行車,和同學們探討自行車的發明和逐步改進過程、各結構的設計原因和方法、自行車的驅動原理以及為什么容易掉鏈子等現實問題。因為與生活息息相關,學生易于理解,也愿意去積極思考。雖然學生的基礎差,但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專業知識能夠解決什么問題,可以幫助同學擺正觀念,學到實實在在的知識,并能解決實實在在的問題,這樣就能幫助同學建立起信心,產生探索機械世界的好奇心。
2.實踐與理論相結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中職的學生,大部分沒有進入工廠工作或實習過,對于機械基礎學習中提到的很多機械設備不了解,課堂上抽象的理論知識,學生難以理解。傳統教學中,老師總是以“到時自然會用到”為目的,對學生進行填鴨式教學。應當轉換模式,先從“用”到“學”。學校應增加經費用于增添教學設備,讓同學先去工廠或車間參觀,或實地操作。學生在驚訝各種機器強大功能的同時,便會主動去思考其中的原理,捉摸不透的時候,便會求助于書本的理論知識。再從“學”到“用”。學生學習理論知識后,可以再回到實踐中,去思考怎樣完善已有的機器設備,或者用已有知識創造出新的機器。在“學”與“用”的結合中,學生興趣能得到極大激發,教學效率自然得到提高。
3.運用多種手段,完善教學方法
傳統的板書以及少量的教具模型的教學方法頗為枯燥,課堂氣氛一般也不夠活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可以使用新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激情。比如可以合理利用現代多媒體來豐富教學。在傳統教學模式中,老師利用掛圖和模型來比劃機械零件的構造、作用和機構運動、傳動的原理。雖然老師講得很賣力,但因道具的局限性,學生仍然難以理解。而借助多媒體教學就可以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利用計算機軟件,可以用三維動畫將各種零件的結構以及各種機構的運動演示出來,學生可以很容易理解其中的原理。這樣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中。
4.和諧師生關系,加強相互協助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學會制造氛圍,讓學生在一種輕松活潑的氛圍中學習,有助于消除學生的緊張感,易于接受老師所講知識。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主動積極的去思考問題、探求知識。此外,教師要學會用合理的方法引導學生之間進行合作。對于暫時落后的學生,按照適合他的方法進行教學,并且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與其他同學交流合作,分享各自的心得,讓學習從個人模式轉變為互助合作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三、結語
總之,面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任教中職學校《機械基礎》課程的教師應當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及教學經驗,樂于傾聽學生們的心聲,緊跟時代的步伐,結合新的科技產品,改進教學思想,改善教學方法,處處為學生著想,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去接受新知識,教學效率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錫山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