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學認為只要認真地進行了預習,聽課時思想就可以放松了。恰恰相反,聽好課才是最重要的一環。老師講課的長處在于了解學生。對容易產生混淆的地方,老師會及時提醒你;對重點內容,老師會特別強調,以引起你的注意。所以,我們應當認真聽講。可以這樣說,凡是學習得法、成績好的學生,都十分重視上課這一環。凡是未學好、成績差的同學,也總可在聽課這環節上找出問題。
那么,怎樣才能上好數學課呢?
首先,應做到專心。就是要全神貫注地聽老師講解,注意老師的表情,思考所講的內容,思路應與老師保持一致。有些同學一開始也認真聽,但聽著聽著,自己的思路往往不自覺地偏離了老師講課的思路,岔了開去;有時為了急于弄懂老師所講的某點內容,而脫離老師講解的進度,拉下了后面的內容,下課后又得重新去啃。這些,都使你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應該知道,上課時間向老師學習是有時間性的,千萬不能丟掉這個寶貴機會。要盡量強制自己,使自己的思路與老師的講解吻合起來,同步前進。如果在老師的啟發下,自己有新的想法,或者在聽課中對某點還存有疑問,可以在筆記上簡要記下,等下課后再去深入思考。課堂上做到思路跟著“向導”,不單獨行動。課堂上分心,思想開小差,是學習的大敵。
其次,要學會聽門道。聽課,主要聽老師如何向學生“導法”、“導路”、“導疑”。“導法”,就是要注意老師是怎樣引出課題,怎樣分析、怎樣論證問題的。自己要從中學會方法,并善于抓住要點。“導路”是指要掌握老師講課中所遵循的邏輯順序。聽課時,應力求明白老師每一講課步驟的目的,并積極和老師配合,以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導疑”,是指跟著老師學會質疑問難,做到善疑善問,始終開動腦筋,積極思考。有些同學不大注意這些,只是死記老師總結的結論和公式,認為這是“捷徑”。其實,死背的結論不但忘得快,而且不能應用,更談不上發展智力了。
最后,在課堂上要處理好聽和記的關系。上課只顧低頭抄筆記,忽視認真聽講,這是揀了芝麻,丟了西瓜。聽課和記筆記兩者的關系是:以聽為主,以記為輔。這當然不是說筆記無關緊要。記課堂筆記好處很多:能幫助自己理解和掌握學習內容;簡明扼要的筆記復習起來方便,一目了然,易于記憶;記筆記還可以幫助自己提高課堂注意力,養成手腦并用的良好習慣等等。所以,筆記還是要記的。怎樣記?應做到提綱挈領,抓主要矛盾。要在聽懂的基礎上記。記時重點要理清,難點不放過,疑點做標記;聽課時的聯想,智慧的火花要及時記。平時筆記要留有適當空白,復習時再填平補齊。
學習,一是“學”,二是“習”,“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這說明學習知識離不開經常復習。通過復習,一是知新。即所謂溫故而知新。因為從復習中,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發現新東西;二是便于運用。在復習中進行新舊聯系,建立起新知識結構,以解決更多的問題。所以,復習是一項再學習,其中仍有一個方法問題。掌握了科學的復習方法,就會時間省,效果佳。
1.及時復習。復習是與遺忘作斗爭的最基本方法。心理實驗證明:人們對于所學的新知識在最初階段,遺忘最快,以后遺忘的速度就漸漸減慢。根據這個規律,我們對所學知識,一定要及時復習,要在遺忘剛開始時就進行復習。這樣才能使學習成果得到鞏固。所以,當天學的知識,必須及時復習,當天清;一周學習的內容,必須全面復習,周末清;學完一節,一節清;學完一章,做小結。不能拖拉,不能欠賬,不能違背規律。否則,內容生了,知識結構散了,就要花費加倍時間重新學。
2.復習時應首先弄清基本概念。復習時光看看課本上的例題,這是不行的。我們應該在弄懂基本概念的前提下復習,然后圍繞概念想問題。要追問所學概念、公式、定理等是怎樣形成與推導出來的,能用到哪些方面,需要什么特定條件,有無其它說法或證明方法等。這樣追根溯源,才能牢固掌握。
3.嘗試回憶。就是在復習時先不要急于翻課本看筆記,而是憑自己的回憶,先考考自己。可以默想一遍或默寫一遍,然后再看課本和筆記,哪些錯了,哪些遺忘了。這樣往返幾遍,就能較好地掌握所學習的內容。
4.多次反復。這似乎與提高學習效率有矛盾,其實不然。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往往必須反復琢磨,推敲玩味,經過實踐,才能深入領略,產生新意。“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就是這個道理。如果學習一課復習一次,學完一章再復習一次,學完一階段系統總結一遍,期末再總結復習一次,這樣步步為贏,多次反復,知識結構的鏈條就不會生銹。馬克思的記憶力是驚人的,但他每隔一段時間,還總要復習一次他的讀書筆記和重點文章,目的就是加強鞏固和記憶。
(作者單位:江西省于都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