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意意識的培養,對于學生日后創新能力的發展至關重要,該文闡述了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方式。
關鍵詞:小學數學 創新意識 培養方式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c)-0013-01
就我國的教育現狀而言,課堂是我們的主要授課渠道,課堂教學也就無可厚非的成為了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的主要渠道。那么在面對各種機遇和挑戰的同時,如何通過課堂教學的方式盡可能多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讓他們在學習中變“被動的接受”為“創造性的學習”呢?經過實踐,我們清楚的指導,課堂中的教師是關鍵。小學階段的教育是學生繼續深造學習的基礎教育,而數學教育又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個學科領域。教師要致力于在小學階段讓學生掌握扎實的數學基本功,更要在傳授基本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創新意識,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展。
1 課堂教學盡量做到民主,設置和諧的教學氛圍
“師者,傳到,授業,解惑也!”學生只有在親其師的情況下才能信其道。課堂教學氛圍民主、寬松、和諧了,學生才能無拘無束,自由發揮。相反,過于嚴肅的課堂氣氛會讓學生感到壓抑,甚至阻礙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形成,這種情況下出來的學生,也只是書本的復制者,課堂的受害者,教師的傀儡!新課改呼吁還課堂給學生自己,教師必須摒棄以前的傳統教學方式和思路,和同學成為朋友,還課堂給學生,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任,并在老師精心營造的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學習,創新,和老師一起探索新知,討論問題,各抒己見,甚至爭論辯證。這樣做不僅可以讓課堂真正高校,而且學生也不會感到枯燥乏味,反而更具參與興趣,思維更加活躍,甚至在其中擦出智慧的火化,這是我們數學教學課堂中所需要的,也是學生創新意識養成的關鍵。
2 課堂教學中教師盡量只引導,啟迪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學生的創造性意識需要從小就培養,而創造性思維和能力的養成必須以基礎知識為前提,要在牢固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進行思考。只有把知識學活了,我們的思維面才能更廣,想象力才能更加豐富。
例如,對分數應用題中乘除法的理解是解答分數應用題的關鍵,也是解答分數應用題的基礎知識。如“弟弟比姐姐矮1/6,弟弟身高是姐姐的幾分之幾?”我首先讓學生根據題意(即條件、問題),用線段圖或好似物表現出來,然后根據分數乘除法的意義列出算式,得出結果。在學生深入理解數量關系的基礎上,對于中等以上的學生我還讓他們進一步分析、推理,進行如下的聯想:弟弟比姐姐矮1/6,姐姐身高比弟弟高幾分之幾?弟弟身高是姐姐身高的幾分之幾?姐姐身高是妹妹的幾分之幾?妹妹是姐妹倆身高之和的幾分之幾?姐姐好似姐妹倆身高之和的幾分之幾等等。
經過上述的反復練習,學生對分數的意義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時也為日后的正確、靈活解題打下良好的基礎。
3 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鼓勵學生,不要一味的批評
在國外,父母不會更多的是鼓勵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像中國父母那么的謙虛,總是在孩子面前夸人家的孩子。這樣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形成,缺乏了自信孩子自然就不敢創新,總是循規蹈矩,按部就班,以免出錯。在日常教學中,當學生出現不同意見時,無論是對是錯,我們首先應該給予肯定,然后再進行引導,并能給予一些鼓勵性的評價。如,“這個簡介很特別!你真棒!我們相信你,你一定行”等等。對于那些可以用簡潔的計算方式給出答案的學生,我們不要只是用簡單的對錯來點評,給一些激勵性的評語,讓他們感到成就感,并因此而傳聲強烈的創新欲望。
如在一次復習課上,我出示了一道多解的應用題:某廠去年生產電視機24000臺,進年頭4個月的產量就等于去年全年的產量。照這樣計算,這個廠將比去年增產百分之幾?
大部分學生按常規思路列式如下:
(24000÷4×8+24000-24000),這種方法不僅步驟多,而且計算容易出錯,因此,我啟發、點撥是否有更簡捷的算法,經過思考,有一部分學生又列出以下算式:24000÷4×8÷24000,還有三、四位同學列出了以下算式:1/4×12-1,其中一生口述講題思路:把去年全年的產量看作單位“1”,那么今年每月完成的產量為1/4。全年完成的產量就是12的1/4,一比去年多的百分數為:1/4×12-1,我當場給予該生肯定和表揚,學生的眼光中呈現出探索的光芒,解題的興趣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這樣數學不僅實現了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的有機統一,而且激發了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多中選優,好中求佳的獨創性,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4 在課堂教學中,不要一味的讓學生去接受,鼓勵他們多去質疑,并敢于爭論
質疑無疑是最好的探索老師,有了疑問,我們才會去想辦法解釋這些疑問。無論哪項科學發明都是從質疑開始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維空間,讓他們去大膽猜想,并質疑,然后再經過思考后帶領他們去解疑,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就會被啟動。
在日常課堂教學中,多鼓勵學生提問題,并在學生提出問題時不急于幫學生去解決疑難,而是引導學生自己充分調動主動思維能力去自己解答問題,老師從旁協助。這樣學生就會在質疑并通過自己的努力解疑的過程中樹立自信心。對于教學中學生遇到的比較簡單的問題,盡量啟發學生自己思考;對于那些有難度,有深度甚至憑借學生自己一己之力可能不容易解答的問題,可以讓他們自己討論,老師做引導。
例如,教學“圓柱的體積”,學生對于圓柱的體積與轉化成的近似的長方體的體積的內在聯系比較難理解,這時我放手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動手操作學具,使學生在操作中發現近似的長方體的底面積等于原來圓柱的底面積,長方體的高等于原來圓柱的高,由此推出圓柱體積公式V=sh。
5 結語
創新意識的培養要從小學生開始,因為處于這個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強,可塑性也強,在他們的意識萌芽時就給他們一種潛在的創新意識的雛形可以影響到他們創新能力的形成。課堂教學是我們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形成的主渠道,我們要充分利用好這個渠道,不斷的優化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方法和我們的教學手段,實現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和提高。
參考文獻
[1]田霞.新課標下培養學生創新思維途徑探析[J].科學教育,2011(2):30-31.
[2]朱春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幾點嘗試[J].數學大世界,2011(1):14.
[3]羅東周.談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4.
[4]王立霞.小學數學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J].甘肅教育,2003(10):19.
[5]李文濤.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創新意識[J].新課程,2009(4):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