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也是一個常說常說常新的話題。而如何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至今還沒有圓滿的答案。經過近兩年的探索,我在EEPO的課堂中找到了比較滿意的答案。EEPO的新課堂追求的就是教育的有效性。(1)它通過組織與參與來實現課堂的有效性。(2)它通過七要素輪換使用來打造高效課堂。(3)它通過靜態學習與動態學習相結合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4)它善于利用各種資源來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實踐告訴我們,學生學習效果如何,教學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如何更科學地利用課堂時間,如何在有限的40分鐘里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努力提高40分鐘的質量,使課堂學習更有效。
關鍵詞:EEPO教學模式 提高 課堂學習效率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c)-0063-01
應試教學課堂圍繞知識目標而展開,儲存繼承前人積累下來的經驗和體驗,但忽視了學生創新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課堂學習比較低效。EEPO新課堂從學生終身發展來看,關注的不僅是知識的夯實,更關注的是學生思維的訓練、潛能的開發、習慣的培養、個性的發展;從課堂教學來看,更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狀態。
EEPO有效教育的理念,集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基本課型、基本方法、基本技術、基本知識”[1]為一體,力求體現21世紀的新教育、新課程、新科學和新方法。在“效率優先,過程優化,海納百川,融貫東西方文化,振興中華”的基本方法論指導下,圍繞“新世紀—新基本功”這個范疇。它追求的是教育的有效性。用MS—EEPO的模式教學,更有利于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
這是因為EEPO的教學模式。
1 通過組織和參與來實現課堂的有效性
EEPO新課堂,依托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操作技術,它所呈現的是一個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新文化。EEPO的核心理念,即“有效教育是通過組織和參與來實現的”,這里的“組織”其含義既包括教學策略,也包括課堂教學組織與調控,包括人力資源、空間資源、物資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等。“參與”指的是課堂教學中一種重要的教學形態。這句話的意思是,只有精心的組織教學,并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教學效率的最優化才會得以實現。例如,我在教學語文S版一年級下冊《對對歌》中,我用EEPO的課型組織學生復習以往學過的反義詞,在板卡的運用上,有些小組利用氣泡圖來呈現,有些小組利用魚骨圖來呈現,由于小組成員能夠人人參與到學習中來,所以只用了不到4分鐘的時間,各小組都寫出了20多個反義詞,學習效率非常高。
2 七要素輪換使用,打造高效課堂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不要使掌握知識的過程讓學生感到厭煩,不要把他引入一種疲勞和對一切都漠不關心的狀態”。[2]在沒有吸引力的情況下。注意力是游移性的,沒有固定性。而人在某一種有重要意義或有價值的事物面前,他就會放棄一些別的吸引力,而以一種意志力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這一事物上。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就是要引導學生主動的去發揮注意力,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達到學習效果。EEPO的有效課堂就是通過“聽、看、講、想、做、動、靜”七個要素輪換使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上來。例如,在教學S版一年級下冊說話寫話指導“我喜歡玩兒的游戲”時,我先指導學生看圖:圖中都有誰?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干什么?說說你喜歡玩兒的游戲是什么?然后同桌交流再匯報。這么一個環節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歸納能力、想象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傾聽的能力。接著讓學生選定自己喜歡的游戲把習作思路(時間、地點、人物、干什么)四要素寫在氣泡圖上。通過做,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再找三名學生表演玩“丟沙包”的游戲。分四人小組說說他們是怎樣玩的。通過適時的動靜轉換調節了學生的情緒,使學習疲勞得到徹底消除。課堂上七要素輪換使用,學生自始至終都精神飽滿,所以課堂效率是高效的。
3 靜態學習與動態學習相結合,課堂教學更有效
EEPO課型方式不是僵硬的教學模式,它給予的是一種課堂教學的基本理念,如,“要素組合方式”它呈現的基本理念就是,“七個要素輪換著用”,即根據人的生理特點,適時組織學生的靜態學習和動態學習,避免疲勞,這是提高學習效率的基本保證。“平臺互動方式”所呈現的基本理念是,抓住關鍵要素,搭建多向度平臺,使學生資源得以充分的開發和利用,讓知識點得到有效的強化。例如,在教學小學語文S版第七冊《濫竽充數》一課時,我為學生打造了兩次合作學習的機會:第一次是在課堂進行到20多分鐘學生感到有些疲勞的時候,我抓住關鍵要素構建了一個多向度的平臺,先出示重點句:每次吹竽,他也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裝腔作勢,混在隊里充數。看到這個“混”字,你能聯系上下文,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嗎?(團隊合作,用氣泡圖記錄思維軌跡)。學生在氣泡圖上呈現了:混之前的表現;混的情況;混的結果。學生完成思維圖之后,各小組再展示、交流。第二次是在學習進行到30多分鐘時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這則寓言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課堂上既有大動,又有小動,通過這樣的動靜轉換,學生始終保持一種飽滿的精神狀態,有效地抑制了學生的心理疲勞,使課堂更高效。
4 善于利用各種資源,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
資源包括人力資源、空間資源、物資資源、學生課堂生成的資源等等。EEPO的課堂教學很注意這些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教室里的每一樣實物都是上課的好材料。充分利用各種板卡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方便。最大的亮點就是在課堂中更多地關注學生生成的資源,為學生的需要搭建學習平臺,指導學生進行資源共享。將別人的亮點為所有人的亮點,讓別人的創造變為全體的創造,讓星星之火得以燎原。使課堂有滋有味,呈現勃勃生機。教學“我喜歡玩兒的游戲”,在學生寫好思維圖以后,我讓他們組成四人小組交流作品,并選一選,誰畫得最好,然后在班里展示,將這個價值發揮極至。課堂有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的即興創造,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張揚,思維的火花才會綻放,凝固的課堂場景才會變成一幅幅鮮活的、生動的畫面,流淌出生命的活力。
EEPO新課堂追求的是一種深層次的、內在的、有利于學生終身發展的東西。
它追求的是教育的有效性。這種有效性表現在:學生在經得起考試和選拔的同時,人格得到了健康塑造,素質得到了全面發展,這就是EEPO所追求的效益,也是素質教育所追求的效益。
參考文獻
[1]孟照彬.教育的四大基本功—— MS基本課型[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2]蘇霍姆林斯基教育選集(五卷本)[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