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學具的使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生在操作學具時,可以人人動手,人人參與,主動地接受學習。在教學中運用好學具,要掌握學具使用的技巧和學具使用的時機,熟悉注意事項,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教學質量。從而讓孩子們感覺到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現新課標中的教學理念:人人學不同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不同的知識。
關鍵詞:學具 操作 演示 分類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c)-0067-01
數學是一門思考性很強的學科,教學中利用數學知識的魅力,激發學生所學知識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學具的使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生在操作學具時,可以人人動手,人人參與,主動地接受學習,教師只是扮演指導者的角色。在教學中運用好學具,要掌握學具使用的技巧和學具使用的時機,熟悉注意事項,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教學質量。從而讓孩子們感覺到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現新課標中的教學理念:人人學不同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不同的知識。所以,在各階段的數學學習中,針對不同的學段,不同的課程學習內容,選取合適的學具,讓學生樂學,學的開心,學的明白。
1 廣搜學具,理解數學來源生活
為了讓學生感知新課程中“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服務于數學”這一理念,在教學中,只要內容符合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知識,就讓學生廣泛的搜集學具,深刻理解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引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例如:一年級學生在學習“觀察物體”時,主要學四種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這些立體圖形學生在生活中處處可見,因此,我讓學生在家里找到圖形,然后帶來,在課堂上觀察研究。第二天,學生帶來了五花八門的立體圖形:牙膏盒,藥盒,化妝品包裝盒,魔方,骰子,正方體紙盒,圓柱形杯子,茶葉桶,飲料瓶,籃球,足球,乒乓球等等。學生把這些物體帶來后,小組集中在一起,進行分類,四種物體分好后分別放在每一個同學的面前,老師帶領同學們研究長方體的時候,面前放長方體的同學就會把長方體物品推到桌子的中間,每個同學手里拿一個長方體,觀察6個面,相對的面相等。同學們用手摸相對的面,大小相等。學生然后依次學習正方體,圓柱體,球體的特征。最后,讓小組用帶來的物體進行拼組,拼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同學們的積極性充分調動了起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有的組成一個惟妙惟肖的機器人,有的組合成龐大的坦克隊,有的組合成一幅美麗的花園。這一節課,同學們學的興趣盎然,津津有味,知識學的非常到位,理解的也透徹。
2 提出操作學具的明確要求,理解知識
學具在操作時,教師要提出明確的要求。尤其是對低年級的小學生,由于年齡小,操作前不會選擇和取出學具,也不會傾聽,自制力也差,操作后不保留結果,討論完把學具推向一邊等待課后收拾,一說動手操作,就亂抓一氣。老師在課堂上再說什么他一概都聽不見了,導致課堂亂糟糟的,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進行學具操作時,首先是要教師有明確的指導用語,使學生知道該“做什么”和應該“怎么做”。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認識時,因為要認識三種三角形,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所以學生準備了各種各樣的三角形,形狀各異,有的同學準備了大約有二十多個三角形。一上課,我剛把課題說出這節課研究的內容,就見有的同學開始拿出自己準備的三角形,開始擺。對我說的話已經視而不見了,我一看,先強調了一下紀律,然后就提出了下面的要求:(1)小組探究按照什么標準來給三角形分類?(2)要把不同的三角形粘在不同的卡紙上,說出各自的特點。(3)分好后把圖形放在匯報者的前面,誰匯報誰出列。學生明確了老師提出的要求,組長分好工,有的同學分三角形,有的貼,很快得就把三角形按照角的大小分了三類: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是銳角三角形,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是鈍角三角形;有的小組按照邊的不同把三角形分成了兩類:一類是等邊三角形,另一類是不等邊三角形。因為老師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因此,學生在操作的時候目標明確,責任心強,學生都能按照要求做的很好,知識點學的很到位,效果明顯。
3 演示教具,幫助學生理解知識
在課程的學習中,有些學具學生在操作的時候往往把握不好,這時就需要老師對學具進行演示,讓學生明確學具該如何用,怎樣用就是正確的,并且根據需要配以教具演示與必要的啟發、講解,展現操作程序及其內在邏輯性。有時還可以分步定向指導,逐步完成操作的策略,以求實效。
例如:在學習角的度量這一課時,放手讓學生自己學,動手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度數。學生有的看書,有的拿量角器在角上比比劃劃。我近距離觀察了幾個同學,發現他們在用量角器量角的時候,不是0刻度線和角的一條邊不重合,就是學生拿著量角器不知道如何放,我才知道,學生原來并不明白,不知道量角器如何用。因此,我拿著教具走向講臺,畫了一個角,給同學們做示范:0刻度線和角的一條邊重合,角的另一條邊沖著量角器的度數,就是這個角的度數。經過我的演示,學生找到了0刻度線,明白了重合的意思,因此學的比較好,每個同學都學會了量角的度數。
4 多種操作方法,充分感知知識的表象
表象是連接感知與抽象的橋梁,使人的感性認識向抽象飛躍,起到承上啟下的中介作用。當老師提出這節課要解決的問題后,學生根據要求拿出相應學具,按問題要求動手操作,理解知識。如教學“三角形內角和是180°”時,讓學生按照要求拿出準備好的三角形: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4人一組,用學過的知識研究:“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這時大多數的小組拿出量角器,分別量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度數,算一算,三角形三個內角和是多少度。經過小組交流匯報,這種方法大家非常清楚了,三個角的和是180度。再讓學生考慮,如果不用量角器,還有其他辦法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嗎?這時有小組就考慮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剪下來,然后拼在一起變成一個平角,是180度。在這個活動中,學生有的剪,有的拼,有的記錄,有的粘起來,這樣,都有事干,沒有人玩,學習氣氛濃厚,這樣把操作與思維,思維與操作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充分感知表象。
總之,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用好學具,學好數學。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個理念。
參考文獻
[1]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12.
[2]王衛華.教學機智:教師專業發展的行動訴求[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2(2):41-43.
[3]丁鋼.教育與日常實踐[J].教育研究,2004(2).
[4]袁振國,主編.當代教育學[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