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教學應持這樣的理念:不寫不行,只寫不指導不行,只寫沒有閱讀積累和生活積累不行,不喚起學生的寫作欲望不行,教師不提高設計、指導水平不行。因此,教師要科學有序地進行訓練,用好“三板斧”:強化積累,嚴格規范;課堂指導,科學有效;作文批改,重在提高。師生互動,一起成長,使作文教學實際·實踐·實在·實效,老師有心·用心·費心·耐心,相信我們一定會還作文教學以生命色彩。
關鍵詞:計劃 積累 指導 批改 提高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c)-0088-01
時下初生中,流行這樣一句順口溜:“作文、作文難死人。”這雖然是一句戲謔之言,但一定程度上卻反映出初中作文教學的現狀。曾有教師做出如此的比喻:“作文是榨干了水分的葉子,是抽掉了色彩的花朵”。靜心細想,目前我校作文教學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一無、三難”。
“一無”即教師的訓練無序。教師布置的作文訓練隨意性大;各個學期訓練什么不清楚。
“三難”學生怕作文—— 下筆難;想作文—— 成文難;會作文—— 寫好難。
針對我校作文教學所面臨的主要問題,筆者在工作中,有以下做法和體會:
教師的訓練無序怎么辦?
1 作文訓練要有計劃
作文教學一定要有一個訓練計劃,讓學生在作文能力方面有一個循序漸進的提高過程。每次作文都應該有重點的訓練一兩項寫作能力,讓學生通過一次作文訓練在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使他們每次都能找到自己作文中的亮點,找到寫作的新動力。如,初一第一學期,我們確定的寫作指導重點是記敘類文章的寫作,教學重點是:“寫好一件事、寫好一個人”。
2 作文教學要有作文教案或學案
很多教師都喜歡讓學生按自己的統一要求作文。認為這樣利于批改、便于講評,能更好地發現學生的問題,也可以使作文教學具有一定的系統性。但從作文教學實踐中發現這是不符合寫作規律的。如果寫作都要按照一個比較狹隘的固定的要求作文,那么學生的個性就得不到張揚,就對寫作失去了興趣。由此看出,作文還要個性化。對此,教師要學習先進的作文設計,建立作文教案或作文學案,講究開放式作文。我一直堅持寫作文教案,包括作文目標、作文題目、作文素材、寫作例文等,這更加強了作文訓練的計劃性。
學生作文難怎么辦?(用好三板斧)
2.1 第一板斧:強化積累,嚴格規范
(1)積累。在每個學期開始,我要求學生買一本作文書,一本名著,以及適合的報刊等,要求進行讀·摘·用。訂一本摘抄本,每周摘課外新詞語5個以上,要注音并解釋;摘課外佳句5個;摘精彩段落一處。并每周查一次。我還讓學生在每周的閱讀課上勾畫評點一文,同桌互相督查,學立意,學表達,并在課上交流。在閱讀積累的同時,還要教學生學會生活積累。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沒有對生活的觀察、體驗,就寫不出動人的文章。我注意訓練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的能力,從生活中挖掘寫作素材,寫進日記。
(2)規范。
在積累的同時,還需用一定形式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我讓學生堅持每周寫日記和讀書筆記,盡可能將書本知識和生活積累變為自己的知識;嚴格要求書寫的規范,這為寫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2 第二板斧:課堂指導,科學有效
一要明確訓練點:學生初學寫作時,教師要扶一把。有規范、有參照、有借鑒、有方法,是幫助他們日后更好的自由寫作的基礎。作文課堂教學,我更傾向于先分后總的訓練方法。即將作文的開頭,材料的選擇運用,結尾各部分先分項訓練,在此基礎上,再進行篇章寫作訓練。比如,在作文的開頭訓練中,我先向學生介紹常用的開頭方法之一描寫景物開頭法。即文章的開頭先描寫景,渲染氣氛,給讀者以身臨其境的感覺,為烘托人物,觸景生情作了鋪墊。這種方法對寫文、記事、寫景、狀物的記敘文都適用。
二是要用例文導路:打鐵先得自身硬,“為了學生的發展,教師就得先發展。”為此,從教三十載的我一直堅持每天讀點文章,每次習作前盡量寫一篇下水文或讓學生作文前教師先下水構思,摸一摸水情。更有助于科學有效地作文指導。
2.3 第三板斧:作文批改,重在提高
作文批改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成為寫作與修改的主人,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我一直采用“互批—— 升格”兩步法。這一教法力圖做到融寫作能力訓練、文體訓練和思想訓練于一爐,在科學、有序、實用、精要的開放型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掘學生的寫作潛能。
(1)互批促成長。
“互批”,是學生寫完作文后就互相交換批閱,可以眉批、旁批、下批語,然后才能上交。可是由于受時間限制,有的學生不重視批閱,隨意一評就完事了,效果不好。我又嘗試“兩步互批”。
第一步:初批。要求先初讀文章,從整體上初步把握原文大意、特點后:①標畫出發現的錯別字和病句。②一句話點評總感覺是什么。③習作的大意是什么。
第二步:深批。即從內容到形式,找出習作在表達上的優缺點。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①選材是否精當。②布局是否合理。③立意是否深刻獨到。④語言表達是否通順、連貫、得體。為了讓學生學會批改,教師要在做好鑒賞示范的同時,還要對有關內容進行分項、分期訓練。要講清寫批語的原則,力求做到針對性、實用性、激勵性的有機結合。
(2)“升格”促提高。
教師在學生批改的基礎上,找準學生存在的共性和個性問題,找好范文進行講評。如,在講評“如何選材、立意”時,結合學生存在的“立意不高、材料老舊”的不足,我引導學生找準升格點,以學生的作文為實例,運用了對比的方法,學生很快就明白了“選材”與“主題表達”的密切關系,再讓他們對比評價同學的文章,學生就有話說、有體會,課后,還有不少同學涌到講臺和我交流。討論完畢,趁熱打鐵,接著成文,一篇篇富有生命色彩的作文就這樣產生了。
總體來說,我認為作文教學應持這樣的理念:不寫不行,只寫不指導不行,只寫沒有閱讀和生活積累不行,不喚起學生的寫作欲望不行,教師不提高設計、指導水平不行。因此,教師要科學有序地進行訓練,用好“三板斧”:強化積累,嚴格規范;課堂指導,科學有效;作文批改,重在提高。師生互動,一起成長,使作文教學實際·實踐·實在·實效,老師有心·用心·費心·耐心,相信我們一定會還作文教學以生命色彩。
參考文獻
[1]陳樹元.初中作文教學的主要問題與對策[Z].2010(12).
作者簡介:劉玉霞(1963,6—),女,山東淄博,漢,本科,中學一級,研究方向: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