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物理課程的實驗教學中,“將實驗與科學探究有效地結合起來”成為了新課標的主旋律,物理新課程標準指出:“實驗是物理課程改革的重要環節”,那么教師應如何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探究的實驗,引導學生順利進行科學探究,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
關鍵詞:新課標 實驗教學 思考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c)-0122-01
物理學是一門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學科。物理實驗教學對于物理概念的理解、物理規律的認識、物理方法的掌握、特別在學生的綜合能力尤其是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培養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現行推進的高中物理新課標重在培養學生的能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學藝術就在于設法引起學生的興味,有了興味就肯用全副的精力去做事體。”實驗教學就是一種促使教學過程變成一種永遠能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能激發學生向知識領域不斷探索的教育方法。成功的物理課堂教學應當在課內創設更多的物理實驗,讓學生有機會運用已學到的物理知識。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因材施教,使學生會探索、會學習、會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可見實驗教學在新課標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1 物理實驗教學現狀及原因分析
物理教學是以學生的演示活動為主,教師的組織引導為輔的基礎上進行探索物理規律的教學活動。但通過對部分重點高中學生的物理實驗課教學的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認可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對實驗的教學作用也有一定程度的認識,但對單一、被動的實驗只是為單純完成教學任務,對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沒有計劃、沒有目的、缺乏系統性。同時對于新課程標準的“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的指導思想不夠明確,教師在實驗教學中的包辦現象嚴重,學生最多只是機械模仿地被動實驗,缺少動手和動腦的機會,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這樣的實驗教學只會使學生失去對實驗的“神秘”感和探索欲望,思維單一,缺乏靈活性和創造性。大部分教師主觀能動性不夠,并沒有將新課程改革中提及的自主實驗落到實處,甚至有很大一部分教師覺得做實驗浪費時間,做實驗時課堂秩序難以駕馭,從而很少做實驗或不做實驗,這充分暴露了教師在育人理念上的落伍;此外教師的創造性不夠,有些實驗缺少一小部分器材,如果教師動腦筋找一些替代品即可補齊器材完成實驗,而相當多的教師就省去不做了。
2 新課標物理實驗開設主要特點
(1)鼓勵和提倡學生通過多種途徑開展實驗和實驗探究,增強實驗的趣味性、問題性、探索性和應用性。讓學生成為實驗活動的主人,根據實驗獲得的材料、結論得出物理規律。教師成為學生實驗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而不是講授者和示范者,高中物理必修2中對研究平拋運動的實驗方法就給了三種參考案例,啟發點撥學生發散性思維。
(2)重視學生體驗實驗的過程,逐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新課標實驗教材的編寫與老教材比較,在實驗探究過程方面增加不少新的可行的實驗方法和內容。
(3)增加了許多趣味性和聯系科技生活的小實驗,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尤其在電學實驗方面,編入了不少生活中常見的有關新科技的小實驗知識內容。
(4)鼓勵和啟發學生自己設計、探索實驗。讓學生合作設計,自己動手制作和完成小實驗,從而真正體會到實驗過程的樂趣和取得實驗科學探究成功的喜悅。
3 新課標和高考大綱對學生實驗能力的要求
相比過去的教學大綱,新課標中的實驗數量大大增加,主要包括必做的內容標準和選做的范例與活動建議,各自分別由過去的19項、3項增加到39項、50項。新課標中比較容易開展學生分組實驗的實驗數量約為40項,比原來的總實驗數還多,這充分說明了高中物理新課程比以往更加注重實驗教學。新課標對實驗教學的要求主要包括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掌握物理實驗的常用方法、培養學生處理信息得出結論的能力、指導學生撰寫實驗報告等。新課標對實驗的能力要求比較明確,是以不同的行為動詞給出的,如用“測量、測定、操作、會、能、制作、設計”等行為動詞表示對獨立操作的不同層次要求;用“觀察、實驗、探究”等行為動詞表示對實驗經歷的不同層次要求。
新課標對實驗過程的要求更加明確,總體要求并不比原來的教學大綱低,反而對某些能力的要求還要更高一些,比如:對“實驗結果進行預測”,“嘗試選擇實驗方法及所需要的裝置和器材”,還有收集與處理數據等方面都比以前的要求更高了。
新課標指明了對實驗能力的考查要求是:“能獨立的完成要求的實驗,能明確實驗目的,能理解實驗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實驗條件,會使用儀器,會觀察、分析實驗現象,會記錄、處理實驗數據,并得出結論,對結論進行分析和評價;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制定解決方案;能運用已學過的物理理論、實驗方法和實驗儀器去處理問題,包括簡單的設計性實驗。”
高考大綱對于學生實驗能力培養的要求相對來說比較高,大綱中不僅包括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還提到了“分析和評價實驗結論”,這屬于分析問題的能力,而“能發現并提出問題,并處理問題”,則屬于解決問題的創新運用能力。對于能力的考查上升到能自主進行簡單科學探究的能力,這對于學生老師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無論是教學還是備考中,都要花費不小的氣力去應付實驗。
4 教師在實驗教學方面有待于提高
(1)調整新型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參與實驗教學積極性。
在物理實驗課的教學中,教師作為教學的引導者和組織者不能采用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而需要根據不同的實驗類型,采取有效的模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驗探究的積極性。
(2)創設問題情境,引導鼓勵學生自行完成實驗。
新課程改革特別注重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不僅能將理論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同時還要求學生要具有良好的實驗操作能力和敏銳的實驗思維品質。
(3)重視生活中的小實驗,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教材中涉及很多“課外小實驗”,但是由于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很多教師都忽略了這個環節的教學。
總之,改進和優化高中物理實驗教學已成為新課程背景下的主旋律。只要教師不斷探索和創新好的實驗教學模式和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熱情,同時注重培養學生實驗能力和創新精神,其教學就必定能收到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云華.淺談新課標下初中數學的教學方法[J].教育教學論壇,2011(10):122.
[2]張洋洋.新課標下的地理教學方法[J]. 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