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下初中英語教學怎樣評價呢?筆者認為:評價標準的角度應該多維;評價方法應該多樣化;評價要恰當,要帶給學生成功的感覺。
關鍵詞:英語教學 評價 多維 成功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c)-0129-01
在新課程改革提出的“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的理念指導下,英語教學評價方式正在發生著變化。但是,當面對中考這種高利害考試的壓力時,教師們在教學實踐中所進行的學生評價又會回到其早已習慣的應試模式中——難題、偏題、題海戰術、反復訓練??梢院敛豢鋸埖卣f,學生評價的改革已經迫在眉睫!究竟如何評價學生才能不直接影響學生對外語產生難學甚至是厭學的情緒,才能不會影響教師積極地投入和參與、主動實踐新課程呢?
筆者認為評價可以從以下幾點來進行。
1 評價標準的角度應該多維
首先,學校里的每一位學生都是獨特的,也是出色的,世界上不存在誰在哪一方面聰明以及怎樣聰明的問題。因為多元智力理論認為每個人同時擁有九種智力,只是這九種智力在每個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組合存在,使得個人的智力各具特色。只要我們教師有這樣的學生觀,在每位學生身上就會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會發現并發展學生的智力與潛能。因此,要正確評價我們的學生。
比如,在七年級的英語Unit 7教學中,當討論到“Do you think how much it is/ they are?”當學生1出現“Are the pants 50 yuan?”時,教師可不必馬上指出他的發音或語法的錯誤,而是說“You are very ac-tive in class”首先肯定他積極參與的態度,保護他的積極性,同時不動聲色地糾正他的錯誤。這樣的評價讓孩子的個性得到充分張揚,也充分鼓勵他們的積極性,也正是這種評價方式讓學生的表現欲增強。
其次,我國現行的成績考核主要是進行課內知識一維評價。教師在評價學生的時候常常以學生整體為對象進行相對評價,甚至排出名次。這樣做對學生心態的影響是巨大的,可能將維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2 評價方法應該多樣化
新課程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倡導平等的自由的交往活動式的教學,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經驗,珍惜學生的參與精神,關注學生的全方位綜合素質的發展。所以,我們要注重形成性評價。所謂形成性評價是不僅關注“過去”的評價,更是關注“未來”的評價,它是注重發展的評價。
比如,在每一次考試之后教師不評價學生的分數,而是與學生分析自己復習和答卷過程中的問題??稍O置問卷:(1)你覺得這次的復習成功嗎?(2)考試卷的成功點在哪里?失敗點在哪里?(3)對于這次考試你有什么感受?(4)對于自己的復習工作,你最滿意的一點是什么?最不滿意的一點是什么?(5)針對自己在考試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你準備怎么做?這樣引導學生深入、具體地探討如何尊重學科規律有效地復習和學習。通過師生之間的評價復習方法(而不是一味地在排名、一味地按照分數來評價),讓學生在交流中體會如何復習效果會更好。
其次,也可嘗試建立英語報紙(手抄報、圖文并茂,中英文兼用)的方法。具體操作方法:每10人組成一個小組,每月尾出刊一期(低年級可以是每兩個月出刊),可分為“精美文章欄、熱點新聞欄”或“表揚欄”等等,讓學生自主地完成。最后還有好、中和有待提高三組的評價,根本沒有按分數或是排名次的方式來評價。這種評價機制是質性評價方法。這種方法是學生開展自我評價的一個重要方式,它能反映出學生發展和進步的歷程。
3 評價要恰當,要帶給學生成功的感覺
我們往往在初中的教學中碰到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年級越高,上課的參與氛圍就越是低落,總是不如低年級的課堂那么熱烈?
首先應該說到高年級,我們的老師對學生們都有了太多的期盼,沒有在課堂上和考試等方面多元化去評價他們的學習,往往是按照考試的分數來排名,某一個或者幾個名字排在后面的較多,久而久之,這部分學生心理的成就感就會逐漸消失,厭學情緒也會逐漸產生。隨之,家長的信心也會動搖,乃至最后認定自己的孩子是智力差,不是學習的“料”。其實95%以上的“學困生”是智力都是正常的,導致成績變差的原因就是反復的失敗讓他們漸漸的喪失了自信心,對學習的積極性也慢慢失去了。曾經有一位教育學家說過:“教育的全部奧秘在于使受教育者對自己充滿信心,對前途充滿希望?!?/p>
人與人之間只有微小的差異,這就是心態的積極與消極;但就是這微小的差異,往往會造成很大的差異,那就是成功與失敗。如有個學生在試卷上寫出自己的理想是當一名馬戲團的小丑,一位老師的評語是:“胸無大志,真沒出息!”而另一位老師的評語是:“愿你把歡笑帶給世界!”第一個老師的話語無疑嚴重的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在他的眼里是不是只有有權利和有名望才是有出息的?用這樣的標準來衡量顯然是不對的,如果按照這樣來衡量的話,試問有多少人才是有出息的呢?這位老師的這種觀念必定會使學生按照自己的價值取向立下所謂的大志,必定會使學生瞧不起基層的勞動人民,這樣的教育結果必定是制造出一批批沒有成功感只有失敗感、處處覺得低人一等的失敗者。第二個老師的評語給了孩子一份期望和不竭的動力,也給了孩子一個努力的方向。我們可以想象這個學生看到這句評語時的興奮與滿足,這種感受必將帶給學生無窮的動力,甚至影響他的一生。學生考試分數的高與低固然重要,但是我們老師一定要給予他們積極的心態,適時地給他們以成功的機會。
所以,對于英語這門外語學科來說,教師更要注意我們的評價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心態。那么平時教師就應該準確選擇教學活動的切入點,精心設計教學活動,仔細推敲問題的難易度,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不同難度的問題,為每一位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進而提高他們對應于學習的興趣。
如,在九年級的《How to 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的作文教學中,讓每一位學生針對身邊的環境,收集圖片、拍照片或做社會調查等方式來事先準備,到了課堂上再展開討論,讓他們談談身邊的水資源還有其他變化情況;若是表達能力不佳的同學,可讓他們進行中文表述。這種以學生熟悉的日常環境著手,以學生固有的知識與經驗為基礎,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為內容,給學生以親切、容易、有趣的話題的體驗,能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對自己充滿信心,也會激發新的學習動力。這樣的課堂之下,學生有了很強烈的積極心態,這課堂氣氛還會不熱烈嗎?
參考文獻
[1]潘菊荷.一堂初中英語課的任務設計[J].中小學英語教育與研究,2002.
[2]關文信.新課程理念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實施[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