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效課堂應該是一場“圍繞學生、服務學生、激發學生、把學生推向舞臺的改革。老師不能一個人站在講臺上演獨角戲。
關鍵詞:自能高效 生本教育 互動交流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c)-0144-01
自新課改創建自能高效課堂以來,一股新的改革熱潮傳遍全國上下,一股新的教學理念染綠了整個校園。乘著改革的東風,我也在不斷地更新自己思想,更新自己的課堂。有了自己的想法,也有了自己實踐,在課堂改革中做了一些新的嘗試,創建了一個屬于自己的高效課堂。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在區領導的全力鼓勵下,我信心百倍、干勁更足,我正在高效課堂的實踐中踏歌前行。下面我將課堂中的一點想法和做法與大家一起分享。
1 學習小組是我的“根據地”
面臨在我們老師面前有許許多多的困惑:如何讓學生持之以恒地堅持學習下去;誰來督促自覺性不強的學生學習;誰來幫助學困生;誰來檢查了解同學們的學習情況。僅老師一個人是不可能做到的。老師的精力是有限的,他不可能對大班額的每個學生都一一輔導,一一檢查,一一督促。老師需要助手。助手在哪里?此時,我想起了組長和小組學習。
生本教育強調的是每個學生的發展,而學生的發展又是不平衡的,所以我們應該借助小組的力量達到均衡發展、整體提高。在課余時間小組長更是小老師,除了給同學們講解問題,他還能自覺地督促本組內發展較慢的學生鞏固知識、完成作業。小組成員間的互相幫助、有效監督都是共同提高的保證。“組內互助,組外競爭”給學習帶來了動力和活力。
(1)組長的選取是一門藝術。先定組長,后定組。設小組長一名,負責組織組內成員的協調學習。對小組長人選的確定,既要考慮個人形象,還要看個人能力,最重要的是他的責任心。確定智力好,發言積極,操作能力較強,有威望的,表現欲望強烈的學生當組長。其次,對組長要進行有效的培訓:①拉近師生感情,要讓組長深刻體會到老師對他(她)的信任,說明對組長的期望及培養目標。②教給組長組織管理組員的方法。
(2)分組:小組人數一般以4~6人為宜,人員的搭配要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教師應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興趣愛好、性格特征、性別等差異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優化組合,使每個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
(3)組長的職責:對小組學習活動全面負責;必須嚴格遵守課堂紀律,受組員的監督;管理得體,服務熱情;團結、關心本組每個同學的學習與生活;抓好本小組的平時作業完成情況;積極配合課代表,將課代表布置的任務迅速傳達下去,并督促組員按 時完成;積極配合老師,協調自己的組員,將布置的任務迅速有效地完成;及時將每課所學內容和重點,以提綱的形式或練習題的形式進行整合,然后,檢查組員掌握情況,對掌握不好的及時幫助;做好信息反饋工作,及時把本組同學的學習情況反映給老師。
(4)增強小組間的競爭:競爭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在驅動力。必要的競爭可以促進學習的積極性。小組學習的競爭主要體現于各小組間的競爭。把小組總體成績作為評價的依據,從而形成一種“組內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的格局,把整個評價的重心由鼓勵個人競爭達標轉向大家合作達標。這樣會讓大多數學生都能得到老師或同伴的鼓勵,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取得不同程度的進步。
2 讓學生走上講臺
高效課堂應該是一場圍繞學生、服務學生、激發學生、把學生推向舞臺的改革。老師不能一個人站在講臺上演獨角戲。讓學生上臺講題、講課、發表自己的看法有很多的好處:學生敢于上臺講課,既鍛煉了他的膽量,又增強了他的自信心。通過學生講課,鍛煉了他的心理素質和語言表達能力。從多方面鍛煉了學生,有益于學生終身發展!學生整理思路、組織語言的過程,就是對知識進行理解和運用的過程。學生講課前,他需提前預習,提前準備,也督促了他們自主學習。學生的大膽嘗試,富有創意,充分挖掘了他們的潛力。對學生是一個挑戰,一個鍛煉。老師也可以從中發現問題,查缺補漏。老師講課如果是“一歌獨唱”,那么學生講課則是“百花齊放”老師講的學生并不一定掌握,但學生講的才是他真正掌握的。學生講課的最終目的是: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
作為老師要給學生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老師“退隱”到“幕后”,學生才會:共讀、共研、共成長。敢于質疑、善于辯論、樂于分享、勇于創新。師“退”生“進”,學生擁有真正的舞臺,有了真正的展示。這樣,規律才能學生自己去發現,方法才能學生自己去總結,思路才能學生自己去探索,問題才能學生自己去解決。
學生臺上講課,老師臺下掌控。學生討論,集思廣益,小組選出代表,走上講臺和平常老師上課相同,可以提問其他學生,其他同學也可以補充。老師要指導學生在講課時用啟發式,站在老師的角度,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老師關鍵地方可以點撥、補充或糾正。師生互動、共同提高。
3 創建互動交流平臺
一節課的知識點,不一定每個學生都能全部接受、掌握。當然,他們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困惑、疑問,課堂就是解決這些問題的地方。如果學生對問題有不同的見解或好的思考或方法,都可以在這里交流或共享!對于學生的提問,老師要學會傾聽學生的困惑和疑問,別忙于解釋,先把機會讓給學生,老師最后點評,升華提高。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生對事物充滿好奇,求知欲強,因而上課提問積極。而學生提問題的過程就是一個很好的傾聽機會。
培養學生“好問”的習慣,把“不懂就問”化為學習的自覺行為和良好的學習方式。
我相信,只有堅韌不拔、鍥而不舍的改革探索,我們的課堂教學才會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自能的、高效的、高質的改革之路。
參考文獻
[1]楊冠.淺談如何當好大學班主任[J].科教文匯,2013(9):41,43.
[2]陳廣坤.高中新課程改革中的一點體會-如何讓學生動起來[J].考試周刊,2012(14):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