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發展讓獨生子家庭的孩子易沖動,喜歡受表揚,不喜歡受批評,再加上現在高商低能的現象讓社會振驚,暴力、自殺等現象讓人擔憂,本文從注重孩子的心態、性格、陽光思維等方面進行了表述,家長能配合好學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關鍵詞:孩子 家庭 教育 陽光 人生觀 成績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c)-0187-01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更是父母一生的財富,如果孩子有什么三長兩短,將會給整個家庭帶來致命的打擊,所以讓孩子擁有健康的人格,陽光的思維,比什么都重要,這比他進入一所名校而郁郁寡歡要好的多。因為好的人格將伴她一生,更能幫她成就自己的事業,作為老師在這方面更應擔起義不容辭的責任。
如果老師和學生僅僅是一種教學和教學對象的關系而沒有任何感情的聯系,就很容易只看到學生的缺點,因為無論是智力因素還是非智力因素,反正學生的缺點妨礙著教學工作的推進。而自己的孩子,別人再講他差,你自己還是能看到他的優點,雖然你口頭上也許會說孩子差,但你心里還是不愿意承認的。所以我們做老師的,把這些孩子全當成自己的孩子,走得近了,就容易發現他們的優點和可愛之處,而因為有了感情,就更容易發現他們的優點和可愛之處。
清華大學的馬家爵,復旦大學的黃洋事件讓我覺得辛辛苦苦培養的高智商孩子頃刻間毀于一旦,那是做老師和父母最痛苦的事。所以作為既是老師又是家長的我,比較注重孩子人格的培養,人生觀正確,樹立起自信來了,她自然的就知道學了。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了些努力。
1 要求她做學生該做的事
教育是家庭和學校兩方面的任務,缺一不可,所以家長和學校及時溝通很重要,一定和學校老師站在同一條戰線上。我關心最多的是她的穿衣和發型,以及她的文化導向。不允許她穿奇裝異服,不允許她畫妝,不允許她看不健康的書籍等等,對于這個事我覺得是最艱辛的了,一個生長在城里的孩子,周邊環境、愛美之心再加上孩子的攀比心里讓她覺得我不可思議,每當我一個人的力量解決不了的時候,就求助于老師,讓老師幫著給她改,慢慢的穿校服,扎馬尾辮得到了她的認可,心思不在著裝上花時間了,自然就向學習上用勁了。進入初中的學生,開始蒙蒙朧朧地對異性產生好感,處理不好就會產生早戀,為此,我經常和孩子說,人的一生很長,最好是走好那么幾步,做好你這個年齡段該做的事,否則你將會后悔終生。如果你愿意將自己的一生現在就托付給你的同學的話,咱們就不用再上學了,現在就找個地方打工、掙錢,準備養家糊口了……漸漸得,孩子明白了什么事該做,什么事不該做,人生觀確定了,沿著它走下去就會成功。孩子的學習勁頭也就足了。
2 要求她多欣賞別人的長處
現在的孩子,總是以自我為中心,事事覺得自己好。我們家有個規定,回到家不允許談論哪個老師不好,更不允許和老師頂撞,有不同的觀點可以正確表達,包括和同學也一樣,如果她回家談到哪個同學的優點,我就適時地表揚她,如果她回家談論哪個同學的缺點我就沉默不語,用冷漠以示反抗,時間長了,我在家聽到最多是這個班盧曉文比較上進、自我管理能力較強,王涵學習比較扎實、認真,李曉麗比較好學,馬格格比較友善等好多同學、好多事。我覺得,她眼睛看到是美的心靈就有美的,所以孩子的性格很隨和、也很陽光。
3 正確的引導孩子學習而不是逼孩子學
踏入初中的學生己開始步入青春期,不再像小學時代任由家長擺布,她們還沒有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卻總是自以為是。面對這些,我給孩子買了大量的書,像《媽媽送給青春期女兒的一本書》《優秀女孩子要做的事》《名人傳》等,讓她通過讀書,自己發現哪些事該干,哪些事不該干,讓她明白成績優秀的人比成績差的人機會多,用名人的故事激發起她的學習熱情。這種勤奮是發自內心的,是動力十足的,人的積極性一旦調動起來了,力量是不可估量的。當然孩子的成績有時也不穩定,我就經常和她開玩笑說像過山車一樣讓我驚心動魄,多虧我的心理素質好,要不的話真得心臟病了,然后話鋒一轉,讓她總結一下原因。我覺得她自己悟的原因比我們批評要好的多。
4 經常和老師溝通,關注孩子的學習動態
其實,許多家長也許覺得我是做教育工作的,肯定輔導自己的孩子,真的很慚愧,這點我真沒做到,因為我們都很忙,再加上孩子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里,我們根本沒有時間輔導,但我會利用孩子休息的時間引導孩子把她在學校的學習情況說出來,通過她的訴說,就能分析出她哪一科強,哪一科弱,鼓勵她有問題及時找老師,把問題解決了,為防萬一,我也會及時地和老師溝通,把她回家表達的一些事情和老師交流一下,讓老師幫助分析一下原因,特別是孩子的弱科更要和老師交流,讓老師對好的那部分引起重視,爭取不留問題,學習不留死角,每一次知識都弄明白了,跟得上,成績自然也落不下。
5 不以分數論英雄
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不要讓上課、評分成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沒一切活動領域。如果一個只是在分數上表現自己,那么就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他等于根本沒有表現自己,而我們的教育者,在人的這種片面表現的情況下,就根本算不得是教育者—— 我們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沒有看到整個花朵。”因此,我們不應該把孩子的學習成績看作孩子的唯一,鼓勵孩子健康、愉快、幸福的生活,沒有健康愉快的精神生活的人,是不幸者的。要讓孩子正確認識學習的基礎上,鍛煉自己的自理能力、處事能力,從幫助別人中學會體會快樂,讓孩子意識到,只要有強健的體魄,堅強的毅力,能干的雙手,就能立足于社會之中,不要為一時的分數不高而走向極端。
孩子是我們一生的財富,他的成長離不開我們家長的關心、幫助與教育,但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孩子自我教育,陽光地生活,幸福地生活,快樂的成長。
參考文獻
[1]陳宇.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
[2]李鎮西.愛心與教育[M].文化藝術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