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要建立健全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體系,使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進。要把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社會環境作為創建文明城市、文明社區、文明村鎮、文明單位的重要內容。”但縱觀目前教育現狀,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網絡四方面還缺乏有機的聯系,缺乏一致性,沒有形成合力。因此,尋求一種能擴展教育時空,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會、網絡的各種教育資源構建四維一體的合作教育模式已迫在眉睫。
關鍵詞:學校 家庭 社會 網絡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c)-0213-01
江澤民同志在《關于教育問題的談話》中指出:“加強與改革教育工作不只是學校和教育部門的事,家庭和社會各方面都要一起來關心和支持。只有加強綜合管理、多管齊下,形成一種有利于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的社會環境,年輕一代才能茁壯成長起來”。但縱觀目前教育現狀,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網絡四方面還缺乏有機的聯系,缺乏一致性,沒有形成合力。因此,尋求一種能擴展教育時空,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會、網絡的各種教育資源構建四維一體的合作教育模式已迫在眉睫。
1 學校、家庭、社會、網絡尚未形成合力的表現
學校固囿于自身的教育層面,在切實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充分調動全社會的教育功能,有效組織社會、家庭的教育行為方面尚處于摸索階段,封閉的、模式化的教育體系與動態的開放的社會不相適應;從家庭教育來看:一方面,由于家長的價值取向不同和家教觀念各異,使家教行為大相徑庭;另一方面,家庭和學校缺乏雙向交流和溝通,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不能達成一致;從社會教育來看:社會教育事業的發展還相對滯后,真正涉及社會文化與教育方面的社區服務與社區管理甚少。網絡是把雙刃劍,未成年人容易受網絡上形形色色不良信息的影響而誤入歧途。
2 四維一體合作教育模式建立的意義
通過構建學校、家庭、社會、網絡一體化育人方法,探索學校、家庭和社會、網絡形成教育合力機制,有利于改變目前德育的單一刻板模式和封閉性,加強學校、家庭、社區之間的聯系,提高德育實效,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生活個性化;有利于提高教師對中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理性認識與實踐水平,使學校的德育工作走上一個更高的臺階,盡快打造出富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教育模式,利于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可持續發展”。
3 四維一體合作教育模式建立的策略
充分發揮學校在整合家庭和社區等教育元素的過程中的作用及地位,進一步拓展學校的組織和管理功能。
(1)加強學校德育教育的主陣地建設。
第一,人性化管理。中學生已基本形成獨立的人格,所以班主任、各科教師要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生活上關心學生、學習上鼓勵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第二,科學化管理。制定班級思想道德建設和學習的長期目標,把握班級工作的整體思路;培養一支得力的學生干部隊伍;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向心力;協調多方面關系,形成教育合力。在此基礎上,要大膽放手,充分調動班干部和全體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引導學生參與管理。逐步鍛煉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使他們在管理中學會做人、學會思考、學會自律、學會明辨是非,進而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第三,管理寬松有度。要正確把握嚴格管理的尺度,嚴格管理班級。一要引導學生“以法治班”;二要公平公正,不感情用事,對違紀處理一視同仁;三要正確處理“初犯”;四要持之以恒,避免時緊時松。面對違紀學生的處罰時要注意嚴中有愛、寬中有愛、愛中有教,把處罰變成生動的自我教育,使學生能在這一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2)建立學校、教師與家長聯系長效機制。421家庭的孩子多以自我為中心,缺乏集體榮譽感、社會責任感與團結協作精神;單親家庭子女易性格孤僻,或怪異荒誕;貧困家庭子女自卑自閉心理較重;“空巢”家庭子女缺失親情。所以學校既是教育的主體,又是與家庭聯系的紐帶,要主動與家長多聯系溝通;通過家訪,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實情,幫助解決一些實際困難。成立家長委員會,引導家長委員會參與教育及管理。
(3)堅持社區為本,構建學校、家庭、社區、網絡德育工程,形成四維一體的思想道德教育網絡。發揮社區教育的功能,創設一個課內外、校內外協調一致的育人環境;通過聘請校外專家、輔導員到校舉辦講座,拓寬政治思想教育渠道;發揮關工委、德育基地的作用。
(4)引導學生正確利用網絡資源,分清良莠。
社會上網吧等娛樂場所的快速發展,形形色色腐朽落后的文化和有害信息嚴重腐蝕青少年,一些青少年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生扭曲和錯位;一些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質嚴重滑坡,如拜金主義思想嚴重、沉迷于網吧電游、酗酒賭博、打架斗毆乃至犯罪。這就需要學校、教師、家庭、社會予以正確引導。
總之,創設一個課內外、校內外協調一致的育人環境,使學生處于優化的教育場所之中是加強學生思想道德的必然要求。加強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與社區教育的聯系,提高學校德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充分挖掘并合理配置家庭教育和社區教育資源,使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由單一渠道、固定時空向全方位、立體化轉化,形成教育合力是提高學校德育教育工作的質量和效益的努力方向。
參考文獻
[1]陳武.淺談政治教師如何加強中學生思想道德建設[J].新課程學習(中),2012(5):118.
[2]柳素榮.如何提高中學生思想道德素質[J].今日科苑,2007(1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