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我是一位農村的中學音樂教師,從教十幾年來,發現在落后的農村學校音樂課堂中存在著與城市學校中音樂課堂明顯的劣勢:教學設備陳舊、匱乏;學生的音樂素質低下;師資力量的薄弱等問題。音樂課絕大多數是“唱歌”課,不像城里學校一樣教學形式豐富多彩,音樂游戲生動有趣、靈活多樣。
關鍵詞:陳舊 匱乏 民主 愉悅 繪畫 創編
中圖分類號:G4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c)-0227-01
我是一位農村的中學音樂教師,從教十幾年來,發現在落后的農村學校音樂課堂中存在著與城市學校中音樂課堂明顯的劣勢:教學設備陳舊、匱乏;學生的音樂素質低下;師資力量的薄弱等問題。音樂課絕大多數是“唱歌”課,不像城里學校一樣教學形式豐富多彩,音樂游戲生動有趣、靈活多樣。那么,針對農村學校的現狀,如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上好唱歌課呢?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第一,認真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和基礎。
備課,是教師創造性的勞動過程。備課是否能達到教學中教師所期盼達到的目的。這就要看教師是否做到了有的放矢。即:是否做到了對學生的年齡特點、音樂素質、能力水平、班風紀律等情況了如指掌。是否有針對性地采取了相應而適當的措施。所以說,備課不能脫離學生的實際,不能離開了解學生這個重要基礎。因為只有備好了課,才能給學生正確地引導,使學生在老師的充分準備下,完美地上好一節音樂課。
結合實際情況給學生補充教材外的歌曲。誰都知道,現在和流行歌曲吸引學生的魅力很大,學生看到老師拿著音樂課本走進教室就央求老師:“老師你讓我們欣賞周杰倫的《雙節棍》吧!老師你會唱鳳凰傳奇的《荷塘月色》嗎?老師王菲的《傳奇》可好聽了……”每當老師做出否定的回答的時候,學生就唉聲嘆氣(其實學生很喜歡上音樂課)。這就要求老師在上好音樂課本上的內容的同時,適當地給學生補充教材以外的優秀歌曲。有些流行歌曲,你教師不教,學生也能對其旋律比較熟悉,他們只需要老師適當點撥,在教室里唱一唱、樂一樂,抒發一下情懷。比如,《我的中國心》《大中國》《低碳貝貝》等。針對這一狀況,我們就采取兼收并取的方法,在完成好教材上教學任務的同時,吸收流行歌曲中的好作品,向學生進行推薦和學唱。但前提是必須認真按老師的要求把教材中的歌曲學會(以此激發學生學唱歌曲的熱情和認真學唱的態度),再學你們都喜歡的歌曲,把他們想學的歌曲作為師生彼此交換的條件。這樣做既激發了學生的情趣,音樂課堂也顯得民主、和諧、愉悅!
第二,形象、藝術、巧妙地講授樂理知識。
一直以來,小學生音樂課樂理知識的教學,被大多數師生認為像一口枯井,枯燥而又深不可及。井旁的枯草,毫無生機、弱不禁風,就如小學生對樂理知識的淡忘和興趣遞減的現象,不得不讓音樂老師們擔憂。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我認為是:音樂教師懶得教,學生沒興趣,費時又費力還沒有效果,索性就直接不教了,這樣學生就變成了只會學唱的“機器人”了。可是要想把歌曲用美妙的聲音表現出來,學生不懂樂譜中的音樂記號或者其他樂理知識那是根本不可能的。那如何把枯燥的樂理知識變得形象又易于記憶呢?我采用了以下幾種方法:
(1)繪畫的方式。
比方說用連音線“⌒”、延音記號“”、反復記號“||::||”、弱音記號“p”、強音記號“f”、波音記號“”、重音記號“∨”畫成一只小鳥,如圖1所示。
這樣既形象又美觀,而且還生動有趣,易于記憶。
(2)編創歌謠的方式。
在歌曲當中經常出現的音樂記號,除去繪畫的方式還有創編歌謠的方式。把枯燥又必須記住的音樂記號創編成歌謠,在學唱歌曲的過程中讓學生以拍手歌的形式,編排手邊長記號歌謠也不失為一種很好的記憶方式,比如下邊這些歌謠:
終止線:一根細。一根粗,放在曲子最后處;小朋友,要記住,看見它倆就結束。
連音線:身子彎彎像座橋,有長有短有大??;橋下音,若不同,千萬記住唱連貫;橋 下兩音,若相同,合成一音飛過橋。
反復記號:四條豎線分兩邊,每邊各有兩個點;唱到此處不算完,回頭再來唱一遍。
延長記號:乍看像眉毛,眼珠圓又亮;你若碰到它,歌聲要唱長。
頓音記號:黑三角,小又小,唱得輕巧短又跳。
換氣記號:小尖角,頭朝地;見了它,換口氣。
附點:附點附點小不點,像顆豆豆不起眼,它在音符右邊站,時值就要增一半。
漸強:漸強像只小喇叭,嘴巴越張口越大。
漸弱:漸弱喇叭倒著拿,聲音越來越小了。
這些歌謠既提高了學唱熱情,又培養了學生的樂感和審美情趣。
第三,提高硬實力,豐富軟實力。
這里提到的硬實力是指老師本身的專業水平:包括教師的聲樂、器樂(鍵盤樂器、吹奏樂器、打擊樂器等)、舞蹈等幾方面的能力。軟實力就是指教師的駕馭課堂的能力、教育機智能力、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等能力。為了適應時下教育形式的不斷發展和音樂課的高度重視,我們音樂教師必須有一種危機感和時代的緊迫感。找到自己本身的短板,利用發達的網資源絡和專家同仁進行充電學習,刻苦、努力提高自己的硬實力和軟實力,做到“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更好的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和審美要求,更好的服務于音樂教學。
總之,唱歌是以歌聲為主要手段,用音樂的語言來表達人的內心情感世界。其藝術特點是在于通過美好的聲音,清晰的語言表達真實的情感,扣動聽眾的心弦,引起其情感的共鳴。唱歌教學主要目的是通過演唱一些優秀音樂作品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品質,啟發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提高審美意識,使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康勇.讓學生喜歡我的音樂課[J].中小學音樂教育,2009(3):22-23.
[2]陽海榮.動聽歌聲來自于教師準確把握教材[J].中小學音樂教育,2009(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