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廣,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在學生日常學習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它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還能提升初中課堂教學質量。因此,本文主要從初中體育教學出發,簡單的分析了主觀能動性的涵義,論述了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主觀能動性發揮存在的問題,探討了促進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主觀能動性發揮的方法。
關鍵詞:體育教學 學生 主觀能動性
中圖分類號:G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c)-0245-01
在初中教學中,與其他的學科比較而言,體育教學的實踐性要強很多。初中體育教學要培養學生上體育課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教學中來,并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提升初中體育教學的教學效率。隨著新課程改革推廣的力度不斷加大,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不斷的融入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也日益凸顯,使初中體育教學的課堂氛圍有了很大的改善,同時,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要求也越來越高。
1 淺析主觀能動性的涵義
主觀能動性又叫自學能動性或意識能動性。它是以一個心理學的概念出現的,主要是指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計劃、有目的和積極主動的有意識的活動能力。人類大腦中存在的能夠指導人實踐活動的意識,是區別人與動物的根本條件,這種有目的的意識對人類的實踐活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與小學生相比,初中生的心理和身體都有了一定的發展,對于世界的認識也有了自己的主觀意識,雖然主觀能動性不能直接作用于外界的事物,但是它能夠指導人的實踐活動。所以,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要重視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全面分析學生主觀能動性發揮存在的問題,以促進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2 論述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主觀能動性發揮存在的問題
2.1 學生自身發展的需求和主觀能動性發揮間存在著矛盾
從馬斯洛的基本需求層次理論出發,初中生在身體和心理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同時,對世界的認識有了其主觀意識,并開始探索自身的興趣點和社會發展需求之間的關系。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種探索精神,使學生了解學習體育知識和參與體育運動對自身綜合素質發展的重要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教學的課堂中來,提升初中體育教學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益,促進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兒童發展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初中生的學習模式主要以思考為主,轉變了小學階段以模仿為主的學習模式,初中生的學習更加注重的是學習內容的實用性,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能夠理性的分析體育學習和社會發展需求之間的關系,這直接導致初中生在體育學習中,由于學校體育設備或者是學校體育教學的課堂規則等外界條件的限制,使學生自身的發展需求與其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之間有著很大的矛盾。
2.2 初中生的既得體驗和教學體驗間存在著矛盾
初中生的既得體驗和教學體驗間存在的矛盾,是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主觀能動性發揮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意識是物質的直接反應,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直接影響著初中體育教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它是初中生對體育課堂教學實際體驗最直接的反應,而初中生主觀能動性發揮最為關鍵的因素是其在體育課堂上的實際體驗。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體育教學的課堂氛圍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初中生在入學之前所積累的知識,使學生在入學之前,已經對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形成了自己的主觀意識,其存在的主觀意識有對也有錯,這就使初中生的既得體驗和教學體驗間存在著矛盾,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產生一定的影響。
2.3 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體育教學間存在著矛盾
學生主觀能動性和體育教學間存在著的矛盾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造成一定的阻礙。學生的學習活動直接受到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的影響,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模式,現在的教學模式已經有很大的進步,但是,由于學生興趣愛好之間存在著差異性,在實際的體育課堂教學中很難找到一種適合所有學生的教學方法。正是因為初中體育教學中存在的這種情況,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初中體育教師的體育教學實踐之間存在著矛盾,不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3 探討促進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主觀能動性發揮的方法
3.1 盡量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
學生的發展需求是促進學生主觀能動性發揮的內部驅動力。所以,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要通過網絡對初中生的調查研究或與學生交流溝通等方式去全面了解學生的發展需求,以求在情感上與學生達成共鳴。同時,還要進一步研究與學生發展需求相關的體育教學內容,提升體育教學質量,以利于更好的滿足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促進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3.2 不斷豐富學生的體育經驗
學生在入學之前,對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已經有了認識,積累了一定的體育經驗。但是入學之前學生積累的體育經驗有部分存在著不科學性,所以,在實際初中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要及時糾正學生體育經驗中不科學的部分,幫助學生向著健康的體育經驗方向發展,并不斷的豐富學生的體育經驗。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在不斷豐富學生的體育經驗時,還要引導學生對不科學的體育經驗進行反思,以促進學生體育知識經驗科學性的發展和其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3.3 基礎教學與特色教學相結合
將體育的基礎教學與特色教學相結合,能夠解決學生主觀能動性與體育教學實踐間存在著的矛盾。體育基礎教學與特色教學相結合主要是指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學要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充分考慮學校的地區差異與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的綜合性教學。通過體育基礎與特色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更加深入的認識體育學習在培養自身邏輯思維、想象力、觀察力、記憶力和促進自身全面發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促進初中體育教學的良性發展。
4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體育教學的實效性。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力度不斷加大,初中體育教學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學生主觀能動性與學生自身的發展需求、體育的實踐教學之間存在著的矛盾,還有學生的既得體驗和教學體驗存在的矛盾,都直接影響著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體育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盡量滿足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不斷豐富學生的體育經驗,將體育的基礎教學和特色教學相結合,以促進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劉亞旭.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主導作用發揮的思考[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17):135.
[2]張其勝.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主導作用的發揮[J].時代教育,2013(6):126.
[3]劉明洋.初中體育教學改革初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11):130,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