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祖國的繁榮與發展離不開創新,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也離不開創新。在全球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們需要優秀的人才,更需有具有創新能力的優秀人才。本文,基于新形勢下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側重從創新的角度就如何實現院校計算機改革創新展開探討。
關鍵詞:計算機教學 改革 創新思維 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b)-0000-00
1 創新的內涵
創新,本質上講是一種創造,而創新能力則可以理解為創造性解決問題能力。激烈的競爭對人才提出新要求。國內外學術界尚未給予創造性一定明確的定義,各國學者基于不同的學科,不同的角度對創造性給予了不同的定義。但是,都認為創造性具備有用性和積極性兩大基本特征。筆者較為認同這樣一種觀點,即創造性是指我們為實現某一目的或功能,運用已經掌握的知識與技能,通過一定的思維過程,產生某種新穎、獨特、有社會或個人價值的產品的智力品質。對于教學實踐而言,我們既需要理論創新,也需要實踐創新,只有創造性的對教學體系、課程體系、教學方式等進行創新,才能順應我國發展形勢培養社會亟需人才。
2 實現計算機教學改革與創新策略
2.1分層次優化教學體系,循序漸進推動專業發展
初入學門,學生計算機能力可謂良莠不齊,而傳統教學方法難以兼顧能力不同的所有學生,且因應試教育的側重理論,實踐匱乏的弊病,又加之各種新型軟件、新技術不斷出現,都迫切要求進行計算機教學改革與創新。本文認為針對院校實際情況,可嘗試性分層次優化教學體系,從而實現循序漸進的推動專業教學的改革與創新,可分如下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主要側重基礎理論課程教學。這一階段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擁有扎實的計算機的基礎知識與技能,為其今后的工作與學習奠定堅實基礎。課程教學內容應當主要以電腦辦公、網絡辦公和辦公軟件相關知識的應用。
第二階段,主要側重軟硬件采購、識別與安裝。主要要求:能夠針對需求,進行電腦相關硬件的采購、配置和安裝,同時包括軟件的安裝。
第三階段,主要側重電腦應用,主要是為了掌握一定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制作一些基本的圖片、網頁以及動畫。磁瓦,還可以嘗試性的學習一些數據庫建立與維護知識以及變編程能力等。采用分層次教學體系時,要注重對教材的知識進行發掘,盡可能多的與實際案例相結合,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實現與實踐技能的互補教學,齊頭并進。
2.2多種教學法搭配運用,優勢互補促進人才成長
近年來,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各種全新的教學理念與方法被提出,并被廣泛的運用語教學改革實踐當中。我們要實現計算機教學改革與創新,應注重多種教學法在實踐中運用,實現不同教學法之間的優勢互補,服務于創新性人才培養當中。具體應注意如下幾點:
2.2.1 扎實理論,注重實踐
在計算機教學中,教師既要授之魚也應授之漁,即引導學生努力將掌握的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計算機是一門操作性要求極強的學科,故教學中更應側重于實踐教學,要求學生能夠實際應用這些知識,能夠去解決實際的問題。因此,在課程時間安排上,應合理安排課堂學習時間和上機時間,一般應設置相同的課時,在學習理論知識后,掌握一定知識與操作技能后,上機操作渴望度和熱情度較高時,趁熱打鐵安排足夠的上機操作時間,提升將理論付諸實踐的能力。此外,亦可結合學生興趣與掌握程度,適當增加實驗題的難度,以激發學生好奇心、去探究、去思考、去自助實踐,對于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大有好處。而教師作為組織者和引導者,應充分做好其引導和指導工作。
2.2.2 重視多媒體技術的運用
計算機教學中,采用傳統的黑板教學常難以取得良好的實踐效果。教師可適當采用,投影儀,電子屏等多媒體設施,以聲色并茂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必要時可借助一些難度適宜的專業視頻。這樣極易調動起學生興趣。教師還應以學生實際情況為基礎,結合學生思維模式,制作一些與教學有關的上機課件,使學生通過多媒體技術這一認知工具更好的進行自主學習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2.2.3 倡導小組合作,培養團隊精神
計算機教學中,雖為獨立上機,但遇到問題時,還應小組合作共同解決。當代社會,單純依靠個體力量難以立足社會、獲得生存,因此必須培養學生尊重他人,團結合作的精神,并將此運用到工作實踐當中。
2.3創新計算機教學模式,多元結合推動結構優化
2.3.1 創設學習環境,打破常規思考
以創新能力培養為導向,創設學習環境時,應著力引導學生突破常規,培養學生開拓性、前瞻性、發散性思維等。計算機教學中,當給予學生一定任務時,要引導學生利用已掌握經驗突破模式化思維與假設,大膽地去假想與吸收。這樣對于提升學生洞察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十分重要。例如,我們可以借助打開資源管理器的方法,突破常規去思考如何啟動畫圖程序。
2.3.2 巧妙設置問題,引發學生思考
創新能力是高級腦力勞動,不僅要求思維的敏捷性和變通性,而且要求對事物和問題充滿好奇心。在計算機教學中,我們要始終保持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可巧妙設置一些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去思考。教師還應做好學生學習時間中遇到的一些難點與重點問題的梳理和總結,進而組織小組討論,培養學生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可教師把握學生問題所在,明確以后教學的著力點。通過設置問題予以引導,激發學生主動性,也利于培養學生創造力。
2.4運用辯異對比教學,引導學生深入分析
進行計算機教學時,教師可通過對問題進行引申,實現對學生引導分析,進而使學生認識到其本質。對于學生而言,要培養其創造性,首先應當從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開始,鼓勵學生開拓思路,大膽的去想象、獨立而批判性的去思考問題,不受固有思維模式干擾,突破常規。教學實踐告訴我們,通過運用辯異對比的方法利于培養發散思維。
此外,要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一方面得利于與事物進行深入的分析,另一方面,要求我們突破常規去思考一些問題。這就要求將通過邏輯思維抽象化過的事物進行分析還原,使還原過的抽象思維更加接近事實。例如,在“奧運五環旗”模型教學過程中,通過對五環相套,部分圓弧填充等技術性問題的引申,引導學生思維的主動性,使其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有更深刻的體會,培養主動創造性。
3 結語
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離不開教育全方位,多層次的改革與創新,而改革與創新離不開理念的突破與實踐的驗證。計算機教學中,我們要將全新的理念與院校實踐、學生個體相結合,要注重與在實踐中驗證教學理念,要打破常規,以創新的理念改革理論和實踐教學體系,以創新能力培養為導向,不斷進行計算機教學改革與探索,積累經驗,吸取教訓,為培養社會更多優質人才。
參考文獻
[1]熊齊.中英地方高校計算機教學模式的對比及啟示[J].中國電力教育,2013,01:39-40.
[2]苑囡囡.案例教學法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v.1118: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