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般學習質量評價方法與體系很難很好的適應于聽障學生。因此,有必要針對聽障學生特征,構建綜合性學習質量評價體系。在這種背景下,本文首先對聽障學生綜合性學習質量評價體系的相關理念進行了概述,進而從要點與模式著手,分析了聽障學生綜合性學習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方式。
關鍵詞:聽障學生;綜合性學習;質量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G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b)-0000-00
1引言
所謂綜合性學習質量評價是指系統地收集有關學生學習行為的資料加以分析處理,根據預定的學習目標給予價值判斷的歷程。與普通學生相比,聽障學生具有如下特征:一是聽障學生的感知覺特征;二是聽障學生的記憶特點。針對聽障綜合性學習,教師應利用質量評價的方法,有系統且有效的了解聽障學生的特性和能力表現,根據質量評價的結果提供學生良好的學習環境和符合聽障學生特色的教學設計。現有學習質量評價難以全面、真實的掌握特殊教育教學質量現狀,不利于有針對性地推進特殊教育的發展。本研究從理論上構建了一套適用于聽障學生的綜合性學習質量評價體系,有利于科學地全面地把握當今特殊教育學校學生的學習質量實際狀況。從實踐方面,使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實地開展聽障學生學習質量調查,初步掌握聽障學生學習質量的現狀,并且能為進一步掌握視障、智障等其他特殊學生學習質量的現狀提供借鑒。
2聽障學生綜合性學習質量評價體系概述
質量評價在適應綜合性學習的應用上,和普通學習并無太大差異,因此一般的測量和質量評價技巧上,可以使用在適應綜合性學習上。適應聽障學生綜合性學習的質量評價,主要是為了篩選、構建相應課程,以及為對聽障學生進行評價、診斷、教學計劃等目的而實施(鐘毅平,譚千保,方柳,2006)。質量評價主要是由測驗專家、教育心理學者等執行,質量評價時選用和課程目標相符合的測驗,來探討聽障學生經歷了某一課程學習后的成績。近年來,我國特殊教育工作者提出了“醫教結合”的理念,其有機地融合和運用現代醫學康復的手段和方法,科學有效地對殘疾孩子進行缺陷補償和潛能開發,能夠有效促進殘疾學生的身心健康。目前特教學生學習質量方面的研究幾乎沒有,相關文獻大多都是從特校聽障學生單一學科教學角度研究,很少關注他們的學習狀態和過程,而且當前還沒有衡量特校聽障學生學習質量的標準體系,因此,在新課程理念的實施背景下,很難從宏觀角度把握當今特殊教育學校學生的學習質量狀況。
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對學習質量評價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適應新課改的教育理念從知識本位向學生發展本位的轉變,適應教學模式從教師傳授知識到學生主動探索的轉變,適應從學問性知識的學習向真實生活訓練、實踐能力培養的轉變,學習質量評價應該朝著多元化、動態化、情境化、質化和互動協作的方向發展。因此,應當對聽障學生綜合性學習質量的評價體系進行重構。
3聽障學生綜合性學習質量評價體系構建
3.1評價體系的構成
除成績之外,綜合性學習質量評價體系還應包括情感培養、民族融合、身心發展等多項內容。一般而言,針對聽障學生綜合性學習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應當包括如下幾部分內容。第一,必須要有明確的質量評價目的(李啟隆,李明,將雪峰,2007)。由于聽障學生的特性差異很大,所以在對聽障學生進行質量評價時,必須了解到質量評價的主要目的是要了解學生能夠做什么?第二,評價應根據教學目標。因為通過質量評價可以了解到聽障學生在學習上的特別需求,而一切教學活動均以教學目標為依據,因此質量評價也應以教學目標為根據來擬定質量評價計劃與內容,確保使目標、教材與質量評價互為連貫。第三,應考慮學生身心成熟度與個別差異。不同的學生在身心成熟度、能力水準、認知及各種經驗上都有所不同。對聽障學生而言,個別差異尤其明顯,更應了解到聽障學生的主要缺陷。第四,制定可達成的目標。質量評價的內容及其標準的設定,必須依據聽障學生的實際能力水平來制定,所以通過適當的質量評價可以了解到聽障學生的學習情況,以此來制定可達成的長、短期目標,并可作為教學決策規劃與設計時的重要依據(周朝坤,張盼盼,2012)。第五,注意其適當性。對于質量評價的內容、時間與過程的安排,必須具備個別化的特色,按照聽障學生的能力水準及狀況來調整,指導的方式也應力求簡單。
3.2評價體系應用的保障因素
綜合性學習質量評價是經過某種特定程序,選擇適當的測驗方法,運用具體化標準,作為教學效果的判斷,以決定下一步該如何進行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最基礎的就是該如何選擇適當的測驗方法和經過測驗后所取得的原始資料該如何處理,并加以解釋和應用。測量方法的選擇和編制既然是綜合性學習質量評價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教師必須要能夠判斷測驗質量的好壞,即判定測驗的信度、效度、臨界值和實用性。所謂信度,就是指一個測驗所測得成績的可靠性或穩定性,也即指同一群受試者,在同一測驗上,數次測量結果的一致性。一般檢驗信度的方法有:再測法、折半法、復本法、變異數分析法等(黨建強,劉建平,鞠晨,2005)。效度是指一個測驗能夠達到預期的程度。效度的種類一般而言可分為外在效度、內在效度、關聯效度及建構效度。臨界值是代表一個特定群體的數值,可比較測驗成績的一個標準依據。其作用可讓教師了解學生能力的高低;可讓教師比較兩種不同測驗成績的好壞;可讓教師知道學習或培訓的效果。選取及編制測驗時,固然要考慮到信度、效度、客觀性及臨界值等標準,施測時也應考慮時間、教室、器材設備、人員、經費及可行性等實際的因素。
3.3評價方案實踐
首先是選擇評價對象。被試對象應為進行綜合性學習聽障學生,參照組為未進行綜合性學習的聽障學生。由于這一生理缺陷,致使聽障學生在心理上、語言表達上有很多不同之處。在語言方面,由于聽力障礙,聽障學生無法和正常學生一樣達到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其語言表達水平和閱讀能力與年齡不同步。這兩點在選擇評價對象時應給予關注,盡量能夠得到聽障學生的認同。其次是在上述體系的指導下進行問卷設計。在問卷的編制時,主要考慮了以下幾個方面:每題只包含一個觀點,避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觀點出現在同一個題目中,造成題目似是而非;題目數量適中,題目過多,作答者容易產生厭倦情緒,導致敷衍塞責或不予回答,題目過少則無法保證收集到足夠的信息,以至影響研究結論,問卷預計20分鐘左右能夠完成作答,避免詢問有關禁忌、愛好和個人隱私之類的問題。最后是數據處理,有效問卷所得數據可運用excel和SPSS統計軟件包進行處理。數據差異檢驗主要采用t檢驗。在進行數據處理的基礎上,得到相應的結論。
參考文獻:
[1]鐘毅平,譚千保,方柳.聽障學生與正常學生社會認知能力的比較研究[J].心理科學,2006年第1期.
[2]李啟隆,李明,將雪峰.聽障學生課堂教學模式的新走向[J].中國特殊教育,2007年第6期.
[3]周朝坤,張盼盼.聽障學生數學應用題教學方法探析[J].西藏教育,2012年第1期.
[4]黨建強,劉建平,鞠晨.思想政治課教學對聽障學生的教育作用和影響[J].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志,200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