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教學是整個英語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怎樣在外語教學中根據外語教學和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推進英語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英語素質,是當前教學上重要問題。如何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明確英語的素質教育目標。英語素質教育的目標是提高理解和表達語言信息的能力,即聽、說、讀、寫能力,并通過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和審美水平。教師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具體實施者,必須樹立素質教育的觀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增強社會責任感、使命感,立足本職工作,在教育教學中真正體現素質教育的精神。根據素質教育內容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根據素質教育的核心,轉換教學的觀念和教學方法,精心設計組織課堂教學,加強學生素質的培養。
關鍵詞:素質 觀念 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3.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b)-0000-00
世紀之交,我國教育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黨中央、國務院明確提出并著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科技、經濟的迅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對教育提出巨大的要求。必須承認,我國的傳統教育對國家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是有重要貢獻的。然而,只有敢于面對問題,我們才能進步,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進入21世紀,對我國來說,就要邁上新的50年在全國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征程,其中最重要的準備,就是人才的準備。問題的重要性使我們不得不去審視我們的教育觀和人才觀。目前在基礎教育界已形成了共識,素質教育勢在必行,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而且必須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存在著大量的形式主義、表面文章,究其原因,我認為實施素質教育既要尊重教育現實也要注重教育發展的戰略。
中學英語教師應努力突破長期以來在“應試教育”模式下所形成的思維定勢,從思想上樹立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角色意識、質量評價觀念、教學效率觀念。在“應試教育”的氛圍中,中學英語課在許多方面被人為地加上了很濃的考試實用色彩。學校對老師的評價常取決于學生考分的多少,不少老師認同了這種評價標準,自覺或不自覺地成為考試的奴隸、學生背記語言的監工,使學生成為獲取考分的工具。因此,作為教師,我們決不能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這樣的價值水平上,而應看到自身的知識結構及各方面的素質對學生思想觀念、價值水平、人格意志、個性發展等方面影響的優勢,應盡可能多地發揮這些優勢,在課內課外、課上課下對學生施加積極影響,注重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智能提高、品德培養、自學能力等方面的教育。不單純以考分來衡量一個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要看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給學生以正確指導,教師要徹底改變“應試教育”模式中無視教學效率,以高投入換取高分數的做法,使學生從漫無邊際的題海和無休止的考試中解脫出來,實現生動、活潑、自主的學習[1]中學英語課作為一門有明確的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的學科,對學生也有自身特色的智能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努力培養發展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注意力等基本能力,以及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在過去幾十年的中學英語教學中,發展智力和培養能力一直沒有引起教師足夠重視。從中學英語教學的自身特點來看,英語教學是一種優秀的藝術創造,這種優秀的藝術創造具體表現在傳授英語語言知識、發展語言交際能力、開發智力培養主動學習能力的方法和技巧上。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努力促使學生由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在這種轉化的過程中使他們的知覺得到發展,記憶得到訓練,思維得到強化。從另一方面來看,學生的智能素質是以知識素質為基礎的。同時,智能素質的提高又能進一步促進知識的學習和掌握。
1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是提高英語素質的前提
就教育學家彌爾.涂而干認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學習的材料的興趣。”[2]就是說,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動機的內在起點,是培養學生探索精神的直接動力。這不僅要求教師具有一定的語言水平,而且要遵循教學規律,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學生,熱愛他們,在有限的英語教學中與學生溝通感情,激發求知欲望。只有學生感興趣的東西,他們才會積極地開動腦筋,認真思考,并以最簡捷、最有效的方法去獲取最必要的知識。我在教學中,本這嚴格的要求,學以致用的原則,對學生的點滴進步及時表揚,讓學生感到自己不斷在進步,增強學習自信心。對后進生經常與他們談心交友,幫助它們排憂解難,鼓勵其樹立自信心。古人說:“親其師,而信其道。”[3]這樣,學生喜歡老師,自己也愛上了英語這門學科。
2加強基本訓練,培養交際能力,是提高英語素質的基礎
中學英語教學是打基礎階段,聽、說、讀、寫是英語教學基本訓練的四個方面。這四個方面是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在不同的學習階段,有不同的側重。我在教學中堅持聽說領先,讀寫跟上,對學生進行基本訓練。
1)值日生報告。課前3~5分鐘搞“Duty Report”, “Free Talk”,由值日生用英語報告日期、天氣、出勤等。逐步過渡到介紹自己、朋友、家庭、學校等,保證每個學生都有表述的機會。
2)用英語授課。教師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不僅有利于訓練學生聽的能力,也有利于學生直接用英語思維的習慣。課堂上多講英語也有一個原則,那就是實用性和有效性。教師所使用的語言不能超過學生的實際水平,不宜用英語解釋太抽象和太復雜的語言概念和知識。Use English if Possible,Use Chinese When Necessary.
3)運用直觀教具和電教手段,培養聽說能力。我校是電視電腦進教室的學校。根據教材我盡可能利用實物、圖片、錄音機、電視機、電腦等進行英語教學,形象直觀,生動活潑,有助于學生直接理解所學的英語,對培養學生為交際初步運用英語能力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4)分級要求。在詞匯方面,我按“四會”的要求,對每課的重點,要求學生一定會讀,會拼寫。采用聽寫、英漢互譯、填寫所缺的字母等形式,幫助和引導學生熟記。在單詞拼寫上,適時地介紹些拼讀規則,啟發學生動耳、動腦、動口、動手參加課堂練習,從口頭練習到書面鞏固。
3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把英語教學課上成語言實踐課,是提高英語素質的主渠道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英語課堂教學不是單純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組織各種活動,想方設法引導學生自己實踐,是學生獲得更多的實踐機會,把英語當作一種語言的交際工具來運用。
1)精講多練。在課堂教學中,我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以學生為主體,采用多種組織形式,把課堂上的大部分讓給學生練習,讓他們積極參與,team/row work,pair/group work等活動。在操練階段采用集體方式開展大面積的全班或半班,分排或分行等操練活動,這具有省時、高效、活動面大等特點。練習階段則較多地采用雙人活動和小組活動。根據教學內容,可以是同桌兩人一組,也可以是前后桌兩對同學組成四人小組,開展問答、信息交換,角色扮演等游戲活動。
2)創造環境,搞活課堂。利用情景教學可以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學“打電話”、“購物”、“看病”“問路”等課程時,我有選擇地推選幾個小組,讓他們在課堂上表演。學是活動時,教師走下講臺,由:“演講者”、變成了“監督者”和“協助者”。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進行語言交流,集思廣益,開闊思路,達到了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
4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是提高英語素質教育的關鍵
時代發展到今天,“教學生學”是低層次,“教學生學會學習”才是高層次。在我國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應當把如何培養學生愛學習、愛思考和會學習、會思考的能力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主要任務之一。
英語這門課程不同于數、理、化,是一門工具課。它的教學目的是著重培養學生用英語作為工具進行聽、說、讀、寫的能力,而這種運用語言的能力,是在語言實踐中培養的。因此,教師怎樣把基礎英語不是單純作為知識而更重要的是作為工具來教,引導學生不是把英語作為理解知識而是作為掌握工具來學。要提高英語素質,關鍵在于把學生所學的知識轉化為聽、說、讀、寫的能力,使學生在遷移運用知識的基礎上踹摩總結,掌握概括,形成探索,獲取新知識的能力,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程度。
5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堅定的學習意志,是學好英語的保證。
英語素質的提高,有賴于長期的科學的訓練,也需要依靠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堅定的學習意志。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挖掘教材中一些貼近生活的課文,組織學生分角色進行表演,使他們在運用過程中逐漸認識到英語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從而不知不覺地樹立起學好英語的動機,有了正確的動機,學生學習英語就自覺、主動,學習成績也穩步上升,為進一步學好英語打下基礎。在學習過程中教師也要注意幫助學生在不斷克服困難中培養學習毅力,只有培養學生具有堅定的意志,他們才能在學習中戰勝困難,不斷前進。
教師是素質教育的關鍵。作為英語教師不但要教給學生英語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還必須和我們培養人才的總目標一致,寓思想教育于語言教學之中,寓興趣能力的培養于語言學習之中;寓社會和文化知識于語言實踐中,既可豐富教學內容,又達到素質教育機的目的。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綜上所述,只有以聽說為突破口,才能提高學生使用語言的技能,達到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目的。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其本質是交際。口語交際在選詞和使用語法方面比書面語更為簡單、隨便。而造成目前聽說教學滯后的原因則是傳統的英語教學與評估模式。因此,只有摒棄那種以傳授傳統知識為主而忽視學生語言實際能力的培養的落后做法,從根本上更新教師的教學觀念,提高教師自身運用語言的能力,才能達到語英教學大綱的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英素質。
參考文獻
[1] 愛彌爾.涂爾干,道德教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 孔子: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書店,1999.
[3] [英]卡爾.波普爾, 客觀知識[M].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17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