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術與美術學科的結合,是普及信息技術和素質教育的關鍵,在各學科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將信息技術和各學科的教學過程緊密地結合起來,是實現基礎教育走向素質教育和基礎教育的跨越式發展的必由之路。隨著課程整合的不斷深入,我發現有些問題有必要拿出來和大家共同探討一下,諸如:信息技術與美術學科的結合,信息技術與課程結合的基本原則,信息技術與美術學科課程結合的結合點及優勢等問題。
關鍵字:信息技術;美術學科;整合。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b)-0000-00
正文:
關注學生的整體、全面發展,建立不同學科之間融合滲透的聯系是當代素質教育發展的趨勢,藝術課程也不例外的在探索以其綜合、整體的特征來體現其學科價值意義。信息技術與各學科課程的結合,是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關鍵,是實現素質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信息技術教學與美術學科課程學習結合的結合點及優勢等作了必要的探討。
一、 在美術學科教學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手段的優勢
1、可優化信息資源
在我們傳統的美術課堂教學中,主要通過在掛圖、黑板上手繪、書本和錄像等有限的形式對學生傳遞信息,將信息科技手段與美術課整合以后,我們就可以通過計算機圖、文、聲、像并茂的特點,甚至三維虛擬現實等多方位信息用于制作課件。我們更可以通過網絡向學生提供大量的信息資源使我們的教學內容更豐富,涉及面更廣。信息資源的優化促進了課堂教學的提高,同時提升了教學效率。
2、有利于學生自主性學習與協作化學習的開展
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既可以營造個別化學習環境,也可以構建協作式學習氛圍,因而既可以滿足不同學識水平和認知風格的學習者,也可以實施小組協作式學習策略,為學生提供對相同問題的多樣不同的觀點的比較、分析和思考的條件,深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課程練習過程中,通過校園局域網,學生之間可彼此交流思想、共享信息,相互進行觀察、分析、比較、評價等活動,既有利于學習者對問題的理解,知識的掌握及應用,又有利于培養學習者的互助品格。
3、有益于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前備課和教具等的準備上頗費心思,教師既要準備大量的示范圖例,又要考慮到在有限的課時允許范圍內解決難點問題,學生練習、反饋的時間明顯不足,在不能增加時間的情況下,對美術教學質量的要求則明顯的降低,通過課程間的整合,緊抓重點和難點,將原來的教師單純蒼白無力的講授,變成以學生主動活躍的探討為主,與學生間自主協作學習相結合等靈活多樣的教學的模式,充分運用電腦的功能。使學生加深對學科重點及難點的理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4、真正的實現因材施教
信息技術作為最先進的教學媒體,優于其它任何教學媒體的顯著特點是交互性,有了交互性就能實時地反饋信息,實現教師和學生間的雙向交流,對學生進行個別化的指導,同時也可以協作式學習氛圍,因而可以滿足不同認知風格和認知水平的學習者,真正實現因材施教。
二、課程之間結合的基本原則
1、信息技術作為學生的基本認知工具。在課程整合中,強調信息技術服務于美術教學具體的任務。學生以一種非常自然的方式對待信息技術,把信息技術作為獲取必要知識、探索發現問題、協作解決問題的認知工具,并且對這種工具的使用要像使用鋼筆、筷子那樣順手、自然。
2、 能力的培養和知識學習相結合的教學目標。課程整合要求,學生學習的重心不再僅僅放在是否學會知識上,而是轉到學會學習、掌握學習的方法和培養學習的能力上,包括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過程,是一個充滿想象力、不斷開拓創新的過程,同時又是一個科學嚴謹、有計劃的動手實踐過程,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并且通過這種“任務驅動式”的不斷訓練,學生可以把這種解決問題的技能逐漸遷移到其他領域。
3、“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在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中,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要求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生被看作知識建構過程的積極參與者,學習的許多目標和任務都要學生主動、有目的地獲取材料來實現。同時,在課程整合中,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和咨詢者,教師的主導作用可以使教學過程更加優化,是教學活動中重要的一環。
4、學生個別化學習和協作化學習的和諧統一。信息技術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開放性的實踐平臺,利用它實現相同的目標,我們可以采用多種不同的方法。同時,課程整合強調“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教學目標固定后,可以整合不同的任務來實現,每一位學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來完成同一個任務。這種個別化教學策略對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進行因人而異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但是社會化大生產的出現,要求人們具有協同合作的精神。同樣,在美術學習中,尤其是一些高級認知場合(例如復雜問題的解決、作品評價等)要求多個學生能對同一問題發表不同的觀點,并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協作完成任務。而網絡環境(尤其互聯網)正為這種協作學習提供了很好的平臺。
三、信息技術在美術學科中如何進行學科間的結合
1.運用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教學、促進了學生更加積極參與美術教學中的實踐活動。
“美術造型與美術表現”是美術學習的基礎,在高一年級尤其注重美術學習中的感受、學習體驗和自己動手等靈活的教學形式。使欣賞、思考、動手融為一體。在教學時,利用互聯網、校園網,收集有關本課美術課題的信息資源,制作出色彩紛呈的教學軟件,開展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
2、利用多媒體技術,培養學生對美的追求。
利用多媒體技術,培養學生對美的追求,是讓學生運用身邊的物質材料和學習的美術創作手段,圍繞自己的目的和設計用途進制作,美化學生自己的學習環境。通過操作電腦變換設計形式和各種特效的處理,使學生的信息技術課程與美術課程都得到互相促進、互相提高。
3、利用對電腦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美術教學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最基本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和鑒賞能力。
將信息技術運用到高中美術教學中,無疑將給高中美術課程學習方式帶來一個嶄新的面貌,是素質教育下美術教育教學的主要方法。在美術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對于在21世紀新形式美術教育,對于以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實踐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美術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章劍衛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與實踐》.中國電化教育.2001年第8期
2、李 堅《課程整合,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的核心》.中國教育報.2001年11月22日第3版
3、李子運等《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整合》.中國遠程教育.2001第5期
4、《中國美術論文集》.中國文聯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