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隨著Internet技術的迅速發展,高校校園網建設的逐步完善,傳統的考試方式已經很能適應現代化考試的需要。Internet技術的發展為標準化考試提供了廣闊的發展舞臺,在網絡下開展的遠程測試,具有傳統的考試模式無法比擬的優點。
關鍵詞:網絡;考試;測試
中圖分類號:G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b)-0000-00
1網絡考試產生背景
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很多大學和社會其他部門都已經開設了遠程教育,通過計算機網絡實現異地教育和培訓。現在,計算機硬件技術的發展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是,遠程教育軟件的開發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隨著這項技術的繼續深入發展,就要求有更好、更完善的軟件系統應用到遠程教育當中去,這就給軟件設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設計要求。
在我國,遠程教育已經蓬勃地發展起來,但是學校與社會上的各種考試大都仍采用傳統的考試方式,這樣,組織一次考試至少要經過五個步驟,即人工出題、考生考試、人工閱卷、成績評估和試卷分析。
隨著考試類型的不斷增加以及考試要求的不斷提高,教師的工作量也會越來越大,并且其工作十分煩瑣,可以說傳統的考試方式已經很能適應現代考試的需要。隨著計算機應用的發展,網絡應用的擴大,如遠程教育和虛擬大學的出現等等,且這些應用正逐步深入到千家萬戶。
人們迫切需要利用這些技術進行在線考試,用來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提高教學工作效率,并且也提高了考試的質量,使考試更趨于公證、客觀,更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網絡考試系統的主要內容
該系統是專門用于用戶注冊、參加在線考試以及管理員進行試題錄入、修改、刪除、成績查詢、管理用戶的應用程序。管理員可以輕松地向題庫添加、修改和刪除試題。考生進行有效的身份驗證后,選擇進入考試系統,并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答題,當達到規定的時間后,系統將自動予以提示。一旦考生做完交卷后便能立即看到自己的考試成績,并且其分數將被記入庫中以供審核和查閱。
該系統的主要研究內容為:(1)應用軟件的運行模式。應用軟件運行的模式主要有Client/Server模式和Browser/Web模式兩類。前者主要的缺點是維護、升級較麻煩,后者與客戶/服務器方式類似,客戶端是一個標準的瀏覽器,服務器端是Web Server ,而Web Server與數據庫和應用服務器的緊密結合。(2)數據庫系統的設計與開發。(3)后臺管理系統的開發。在線考試系統具有用戶登陸、用戶在線考試、動態隨機考試、時間控制、自動判卷、試題錄入、修改題庫、用戶管理、科目管理、管理員管理、分數管理等重要功能,則必然要求其具有強大的后臺管理能力。
3基本的設計概念和處理流程
本系統采用了客戶端/服務器結構,使用面向對象的方法進行分析和設計,在Microsoft Access 2003數據庫上實現數據存儲。使用面向對象的html作為開發語言,Windows98/2000/XP 為開發平臺,能較好的實現系統開發及測試。
在線考試系統主要拓撲結構如圖所示:
4.2數據庫中各表的結構分析
(1)表administrator的結構分析。表administrator詳細記錄了在線考試系統的管理員信息,其信息字段名稱、數據類型以及字段的說明。
(2)表student的結構分析。表student詳細記錄了在線考試系統的注冊學生信息,其信息字段名稱、數據類型以及字段的說明。
(3)subject的結構分析。表subject詳細記錄了在線考試系統的注冊學生信息,其信息字段名稱、數據類型以及字段的說明。
(4)表tb_count的結構分析。表tb_count詳細記錄了在線考試系統的用戶訪問情況的信息,其信息字段名稱、數據類型以及字段的說明。
(5)表choice_sin的結構分析。表choice_sin詳細記錄了在線考試系統的題庫單選題試題信息,其信息字段名稱、數據類型以及字段的說明。
(6)表choice_sin_test的結構分析。表choice_sin_test詳細記錄了在線考試系統的抽題所得的信息,其信息字段名稱、數據類型以及字段的說明。
(7)表shijuan的結構分析。表shijuan詳細記錄了在線考試系統的手工組卷所得試卷的信息,其信息字段名稱、數據類型以及字段的說明。
(8)表score的結構分析。表score詳細記錄了在線考試系統的用戶考試結果信息,其信息字段名稱、數據類型以及字段的說明。
(9)表news的結構分析。表news詳細記錄了在線考試系統的新聞發布信息,其信息字段名稱、數據類型以及字段的說明。
參考文獻:
[1] 鄒天思.ASP數據庫系統開發完全手冊.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6
[2] 周興華,王敬棟.ASP+Access數據庫開發與實例.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6
[3] 趙增敏. ASP動態網頁設計.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
[4] 韓國峰.ASP網站開發(典型模塊與實例精講.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李連璞(1976-),男,山東慶云人,博士;研究方向為地理科學。E-mail:dzllp2003@163.com,電話:15806824736
通訊地址:253023,山東德州德州學院地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