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通過對食品企業的調研,進行食品安全與質量監管專業就業崗位群分析,確定就業崗位及發展方向,定位人才培養目標,構建以道德養成平臺、基礎理論平臺、職業發展平臺為框架的專業課程體系。
關鍵詞:就業崗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b)-0000-00
前言:我院食品安全與質量監管專業是近幾年新開設的專業,在專業的建設過程中,對該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首先進行了食品企業崗位調研,在行業、企業專家討論歸納基礎上,進行專業就業崗位群分析,專業核心能力確定。其次確定了人才培養目標,在此基礎上進行了與崗位結合的職業課程體系設計,完善了食品安全與質量監管專業課程體系構建。
一、就業崗位與發展方向分析如下。
二、食品安全與質量監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指導思想及人才培養目標
(一)人才培養方案改革的指導思想是以高職教育目標為宗旨,結合食品企業安全管理崗位技能的要求,突出專業特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成才的能力,深化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改革,強化食品安全監管實踐教學環節,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二)新方案的培養目標
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社會主義經濟需要,適應地方區域經濟需要,著眼于高職學生的全面發展、終生發展,以化學、生物學、食品加工、食品質量與安全知識為基礎,以食品生產全程質量控制和安全管理能力為重點,以綜合素質為核心,面向食品行業,從事食品質量與安全管理及監控、食品檢測、食品生產等第一線工作,高職層次的德能合一、知行合一、具有良好職業發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實用性人才。
三、食品安全與質量監管專業新課程體系的構建
(一)課程體系構建的依據和原則。
課程體系的改革實踐依據是就業崗位分析及人才培養目標,建立了以必修課(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主干課)與專業選修課為主體,以公共選修課為補充的新型課程體系,增強了課程架構和課程設置的整體性和開放性。
以符合食品企業崗位技能要求為原則,在食品企業調研的基礎上,正確處理理論與實踐,基礎與應用、知識能力與素質之間的關系,優化課程設置,整合更新課程內容。建立核心課程體系,注重教學內容的先進性和實用性。
注重實驗實訓教學,加大實踐教學比重,構建了與理論教學并行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在新的課程體系中,實踐教學主要包括各類課程實驗、生產實習、畢業論文、畢業實習等。
(二)課程體系構架。
以食品行業企業技術標準或規范為依據,緊貼行業或產業領域的最新發展變化,圍繞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參照對接職業崗位(群)任職要求,通過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設計課程體系結構。依據國家職業標準,結合區域經濟及企業職業崗位的需求,確定課程教學內容。根據招生對象,采用模塊化、層次化和綜合化等多種課程模式,優化課程結構,合理、科學、均衡地設置學習領域。形成以“工學結合”為基礎、以“教、學、做、用”相結合為特色,以道德養成教育為主線的基礎教育、職業發展、道德養成三個平臺。
1.道德養成平臺
是針對高職學生應具備的思想政治道德、文化、科學與人文、體育軍事、心理等社會素質培養設置的課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論、體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軍事理論與軍事技能訓練、及公共選修課程。
2.基礎理論平臺
是為本專業學生工程技術和職業素質培養而設置的基礎課程。設置的課程主要有:高等數學、計算機應用基礎、英語、基礎化學、食品微生物檢測技術、食品安全法規與標準、食品衛生與安全等必修課程。
3.職業發展平臺
是為培養學生掌握必要的專業知識和基本職業技能,提高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而設置的應用性或技能型課程。本專業職業技術課程體系是以食品質量安全學習領域課程為主,以食品檢驗技術、食品生產技術等學習領域課程為輔來構建。
根據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確立本專業核心課程為:食品微生物檢測技術、食品安全控制技術、食品安全認證共計3門課程。專業核心技能為:食品衛生與安全管理技能、食品檢驗技能、食品微生物檢驗技能,共計3項核心技能。職業能力為:食品衛生與安全管理能力、食品檢驗能力、食品質量管理能力。
綜上所述,在充分進行企業調研的基礎上,分析食品安全與質量監管工作崗位及崗位職業技能,確定人才培養目標,根據崗位需求及培養方向構建職業課程體系,培養高職高端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胡燕燕.淺談高職課程體系的構建原則[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01).
[2]鄭荷芬.淺議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的培育[J].職業教育研究.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