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視野中,人文關懷關照大學生的生命價值與意義,促進其自由全面發展。當代女大學生是女性群體中最具個性、努力拼搏、追求夢想和努力實現個人價值的特殊群體。所以要注重對女大學生的人文關懷,這不僅有利于女大學生個人成長和人格健全,同時會對整個社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關懷 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b)-0000-00
1 人文關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
人文關懷是“對人類自身的存在和發展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的關注、探索和解答,具體表現為對人的生存狀況的關注,對人的尊嚴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條件的肯定,對人類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追求等,它體現的是一種人文精神。”[1]在思想政治教育視野中,人文關懷是指關照大學生的生命價值與意義,關心其豐富多樣的個體需求,激發大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生活積極性,促進其自由全面發展。
1.1 有助于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
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我國傳統思想、西方思潮的滲透入侵、改革開放實踐中新生的價值觀念同時并存。新一代大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也由單一向多元化發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對大學生的人文關懷,可增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大學生的身、心、智全面發展。
1.2 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的主體意識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通常對大學生進行枯燥單調的書本知識內容的灌輸,使思想政治教育被簡單的理解為教育者對教育對象的單向活動。不利于培養大學生獨立、主動和創新的能力。所以,注重對大學生的人文關懷,充分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中以學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利于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其成為真善美的統一體。
1.3 有效預防大學生心理失衡問題
我國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同時帶來了一些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就業的壓力、對未來的迷茫、戀愛的困惑等各種因素交織在一起,當大學生們發現在實際得到的和期許得到的、自己得到的和他人得到的之間存在很大落差的時候,便會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嚴重的心理問題會導致對身體的傷害或對生命的放棄,更有甚者傷害他人危害社會。因此,注重對大學生的人文關懷可以幫助其發掘自身潛能,更好地適應環境,創造一個良好的心態。
2 對女大學生人文關懷的必要性
2.1 對女大學生人文關懷的理論依據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即“基本需求層次理論”,由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所提出。該理論將需求分為五個層次,呈階梯狀從低到高逐級遞升,分別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歸屬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馬斯洛需要層次論的基礎是他的人本主義心理學。他認為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在于人的行為在意識的支配下追求其作為人的價值和自身潛能的實現。女大學生在成長中面臨著守舊思想的阻礙、性別生理的差異以及就業歧視等因素的影響,造成思想沖突和心態失調,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因此,建立在此理論上的人文關懷應以了解女生的自身特點、現狀及所面臨問題為重要前提,有針對性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強對女大學生的人文關懷。
2.2 對女大學生人文關懷的現實需要
印度一位宗教領袖認為:教育好一個男孩,只是教育了一個個體;而教育好一個女性,就是教育了一個家庭。1女大學生應該得到家庭、學校、社會的關注與關心,這不僅有利于女大學生個人成長和人格健全,同時會對整個社會產生積極的影響。當代女大學生是女性群體中最具個性、努力拼搏、追求夢想和努力實現個人價值的特殊群體,但同時女大學生在成才過程中面臨著各種內在與外在、有形與無形的壓力,造成內心的各種沖突、矛盾和失衡,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目前影響女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問題有:⑴自卑心理。女大學生無意識地對自我否定,自我認同感降低,從而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⑵焦慮心理。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環境和就業壓力影響到女大學生細膩敏感的心理特質,使之產生負面情緒并造成緊張不安帶有恐懼感的情緒狀態。⑶依附心理。受當今社會拜金、物質化婚戀觀的影響,部分女大學生潛意識中認同“學的好不如嫁的好”,忽視自身文化知識、內在涵養的提高,喪失獨立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自卑和焦慮。⑷嫉妒心理。嫉妒心理是由自卑引起的通過同學之間的激烈競爭而加劇的。較強的嫉妒心所產生的負能量會有損女大學生的身心發展,也破壞同學之間和諧的相處關系。除了上述幾種女生容易出現的心理狀況外,部分女大學生還存在攀比心理、逆反心理、貧困壓力等等。
3 對女大學生人文關懷的具體措施
3.1 結合女生特質展開思想政治教育
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幫助大學生塑造強大而完善的人格素質,從而增加大學女生自身的正能量,樂觀積極地去追求目標和夢想。在對女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鑒于其感情的細膩性和敏感性,要在女大學生的生活上多給予關懷,以便更容易走入其內心世界,從而為對其人文關懷奠定基礎。
3.2 加強針對女大學生身心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
針對女大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健康心理教育,加強正確愛情觀和職業生涯觀的輔導,建立健全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機制,使女大學完善自身的積極的心理防御機制,以確保心理健康。依據女大學生的具體情況,可選擇交友談心法,耐心傾聽女大學生的訴說,還可開展團體心理咨詢,女生在心理輔導老師營造的氛圍中,心與心溝通,消除困擾,恢復心理平衡。真正做到關愛、尊重和理解女生,從而使女大學生形成樂觀的人生態度和豐富的情感體驗。
3.3 開展生動活潑的校園文化活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健康的校園文化具有強大的隱形教育功能。校園文化的豐富必須以加強黨政的領導為關鍵,充分發揮老師的指導作用,搞好校園環境和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同時鼓勵女大學生積極地參加社團文體活動、科研學術活動、社會實踐等,從而更好地促進身心得到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玲.關于加強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江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0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