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國作為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擁有著令世人矚目的高等教育。美國高等教育的辦學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尤其是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筆者從美國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內容和途徑方法進行分析,以期對我國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有所啟示。
關鍵詞:美國;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啟示
中圖分類號:G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b)-0000-00
作為美國高等教育發展重要組成部分的美國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理論體系和實踐特色。美國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效應,與其獨特的教育內容和方法是密不可分的。
1美國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
美國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厚實的歷史積淀、文化底蘊以及完善的德育教育理論的沃土,使得美國大學思想道德教育內容非常豐富。
1.1以愛國主義和法制觀念為核心的公民教育
在美國,大學的思想道德教育課并沒有設置專門的教育課,而是通過公民教育課的講授來實現的,是通過有關的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課程如歷史課、宗教等來進行。通過這些課程使大學生感到作為美國人的優越感和熱愛美國的責任感,從而激發出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實現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法制教育主要目的是讓大學生成為遵紀守法和維護美國制度的好公民。[1]
1.2以個人主義為核心的價值觀教育
美國大學的價值觀教育滲透著資產階級的個人主義。個體要想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注重個性自由、完善的發展,個人價值的實現要靠自己去奮斗。這里的個人主義不是我們一般所理解的個人主義,還包括勤勞勇敢、公平競爭、積極進取,務實進取等。大學時期是大學生價值觀選擇、形成與發展的關鍵時期,因此美國大學中采取各種教育形式幫助大學生確立與美國社會需要相迎合的價值觀。
1.3以誠信為中心的倫理道德教育
在美國,對大學生的倫理道德教育主要是通過各種倫理課程實現的,而這些倫理道德教育主要體現在職業道德教育、社會道德教育以及學術道德教育等方面。社會道德教育的實現是通過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來實現的,讓他們通過親身體驗社會實踐活動來接受社會的教育,從中受益并樹立強烈的社會責任心和社會公德意識。而職業道德教育是通過在專業教育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并輔修規定的必修課程來實現的。
1.4以健全人格為中心的心理教育
在美國,大學生健康人格教育的主要內容體現在獨立平等、自由競爭的意識,良好的人際關系,樂觀進取的精神和健康的心理品質等方面。健康人格教育主要是通過心理課程和心理咨詢展開的。許多美國大學都把心理學課程規定為學生的必修課程,并設立了相應的學生心理咨詢機構,這些機構都配有嚴格考核挑選的專業心理專家,從而保證能夠為那些心理上出現問題的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使他們擺脫心理疾病的困擾,健康全面的發展。
3美國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徑與方法
美國大學十分重視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并隨著社會的變化而不斷加強對其進行研究, 其中包括對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與途徑的研究, 頗有成效。
3.1將思想道德教育融于各科課堂教學
美國高校不僅設置系列道德教育課程,而且在自然學科、文史哲等課程中也引入適量德育內容。利用課堂教學向學生灌輸一些具體的相對穩定的道德規則和國家倡導的價值觀;同時采用討論、閱讀、辯論等多種教學形式來引導學生以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2]。
3.2通過開展實踐活動來進行思想道德教育
實踐性和服務性是美國大學德育方式的根本特征。許多美國學者認為,真正有效的教育途徑是實踐,讓學生在參與實踐中增強道德認識,提高道德責任感。美國大學設法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充分利用實踐時機,將德育工作滲透到實踐環節。通過實踐活動學生不斷將道德原則內化為自己的道德信念,彌補了課堂灌輸的不足,成為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有效途徑。
3.3運用心理咨詢進行思想道德教育
如果說在美國大學中有一個專門機構和思想道德教育有關的話,那就是心理咨詢類機構。[3]這種心理咨詢機構在三十年代出現在美國大學校園,現已在高校中迅猛發展,幾乎所有美國大學都設有心理咨詢、心理衛生類機構。心理咨詢人員向學生進行生活指導、學習指導、心理輔導和就業指導,其服務滲透到課堂、日常生活、個別談話、團體訓練等各個方面。
3.4通過社會公共環境和大眾傳播,以情景熏陶的方式
美國滲透式教育在優化學校德育環境上,不僅注重外部社會環境滲透式的影響,也注重家庭、校內部環境滲透式的影響,使個體在情景熏陶中,尋求適合自己發展的價值觀念。國家不惜大量投資進行社會公共環境、場所的建設。此外,美國大學注重利用大眾傳播媒介,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4對我國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啟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鑒和吸收美國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成功經驗,對加強和改進我國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啟示。
4.1強化愛國主義教育,培育民族精神
比較發現,中美兩國都非常重視愛國主義教育。我國注重灌輸大道理,而美國滲透式的潛移默化作用來達到教育目的。基于此,我國的愛國主義教育要克服形式單一化的弊端。在愛國主義活動的組織上,不能脫離實際,既要強調外在的多種形式教育,也不能忽視在日常活中,以道德情感為基礎的耳濡目染的教育。
4.2更新德育理念,改革德育內容
在我國,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還沒有完全做到“以人為本”,而美國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人本主義觀念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在我國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中迫切的需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此來實現我國大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促進大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是十分必要。[4]同時,德育內容也應該是開放的,我們應當結合社會實際,形成動態的德育體系。這就要求我們的德育教育內容要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地進行調整和充實德育教育的內容,并適時適度的有針對性的開展德育工作,以期能夠有利促進大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4.3注重德育各階段的層次性和滲透性,注重啟發誘導
在美國,對在校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注重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原則,并將德育教育的內容有機的融入整個教育活動之中去提高。我國也應借鑒別國經驗,積極拓展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挖掘一切可能資源成為思想道德教育的載體,融合滲透、豐富載體、營造環境、改革方法。一是要在德育方式上注重啟發誘導,聯系實際,避免直接講授規則或強迫某種意識形態,而是將教育內容滲透到學生的生活、學習、擇業等實際中。二是要借鑒其教育途徑靈活多樣的特點,塑造民主的教學環境,采用啟發誘導的教育方式,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積極能動性,從而達到教育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Higher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ral and Civic Responsibility: Vision and Practice in Three Contexts,p.7.
[2].北京高校德育研究會課題組:《關于高校德育目標與內容的研究》[J],載《大學德育》,1992.2.
[3]. 謝雪,《中美大學德育比較》[J],載自《教育探索》2002.8.
[4]. 陳俊珂,《美國大學德育的途徑與方法》[J],《比較教育研究》,199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