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創新工作室是大連民族學院2009年起設立的、推進創新教育工作的又一重要舉措。本文著重探討了大學生創新工作室對生物工程專業創新人才培養的作用及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工作室 創新能力 生物工程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b)-0010-01
生物工程專業是我國重點發展的、應用最廣、潛力最大、競爭最為激烈的領域之一。近年來,隨著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生物工程領域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不僅在數量上不斷增加,在質量上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特別要求創新型人才[1]。大連民族學院一直非常重視創新教育,組建了創新教育中心,構建了完善的《大連民族學院創新教育評估指標體系》,在課內表現為基礎教育階段的創新模塊課程體系和專業課程教育階段的產學研創新實踐教學體系;在課外表現為本科生科研教育、學科競賽、創新實踐活動、社會實踐等綜合教育環節[2]。自2009年起至今,又立項建設了149個大學生創新工作室,形成了極具特色的創新教育體系。
本文著重探討了大學生創新工作室對生物工程專業創新人才培養的作用及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1 大學生創新工作室與生物工程專業創新人才培養
1.1 提高了大學生的創新能力
傳統課程一般是靜態的內容,往往難以反映現代科技、社會發展的新動向。而生物工程屬于應用學科,具有鮮明的實踐性,且生物工程的發展日新月異,不能局限于原有的知識結構。大學生創新工作室的存在,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并促進了教學和科研結合、以科研促進教學。
在筆者的創新工作室,學生在完成課題過程中,可以將所學的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酶工程、發酵工程等學科知識融合,熟練萃取、電泳、離心、凝膠層析、離子交換層析、微生物培養、化學修飾、紫外、紅外、原子吸收等實驗技術。學生通過利用圖書館或網絡查閱文獻、自行設計實驗方案、配制實驗所需試劑、選擇分析檢測手段、實施具體實驗、分析實驗數據并撰寫論文,充分鍛煉了創新能力和獨立完成科研課題的能力。通過導師與學生間充分交流、討論、爭辯、合作以及導師的針對性指導,提高了學生知識結構的質量。
1.2 提高了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大學生在創新工作室完成科研項目的過程中,又能實現多學科教學內容的交叉與融合。此外,大學生創新工作室一般是幾個人一個小組,小組成員來自不同班級、年級,這就要求他們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了解各自在解決一個綜合的實際問題時所扮演的角色,通過小組討論、相互評價、互幫互學,培養了他們團結協作的精神。而項目完成后的成功,會讓學生樹立信心和良好的自我意識,這也有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和塑造,使他們終身受益。
1.3 增強了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
大學生在創新工作室完成項目,能夠使學生較早的接觸研究性學習和科學研究實踐,增強了學生對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和社會需要的適應性。學生在創新工作室中進行開發和設計,或在公司情景中學習,能夠形成獨特的“課題式、情景式、體驗式”研究性學習方法,還能夠學會尊重、溝通、合作,體會駕馭綜合性的事物,體驗專業與社會的連接,使學生主動找到社會位置,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甚至會產生較好的創業思想。
1.4 培養成績
大學生創新工作室產出了大批成果,學生在發表學術論文、參加競賽、申請專利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甚至有些本科生已經發表了SCI收錄的高水平論文。筆者自2010年開始,依托“金黎明創新工作室”,指導學生開展了一系列創新教育活動。指導學生完成“太陽鳥”科研項目9項,學生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16篇,獲批專利1項。學生獲集中實踐環節優秀學生作品評選二等獎1項。指導學生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獲2012年度校級立項1項、國家級立項1項,2013年度省級立項1項。筆者也連續三年獲大連民族學院“優秀課外活動指導教師”。
學生在大學期間取得的成果,為其畢業后考研、就業、出國等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許多經過創新教育的學生,就業時手持多項專利、產品、證書等,就業位置和起薪非常可觀。
2 大學生創新工作室存在的問題
2.1 創新工作室任務設置
大學生都有自己教學計劃內的專業學習任務,尤其是生物工程專業學生實驗課較多,課業負擔較為繁重,不可能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放在工作室上。這就要求創新實驗室的實施必須以大學生實際為立足點,盡量不脫離其專業領域,選擇難易適中且具有實際意義與價值的課題。以培養創新意識、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為主,出成果為輔。及時指導循序漸進,才能將大學生創新素質培養建立在扎實的基礎上。
2.2 導師隊伍建設
在大學生創新工作室,導師在團隊中發揮著引導作用,是實施創新活動的主要載體,是提高創新教育質量的有效保障。這就需要教師繼續提高自身的學術造詣和自主創新能力,提高“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相融合的創新素質,提高組織協調能力和樂于奉獻的精神,全面推進創新教育導師隊伍的建設。
2.3 創新工作室監管機制
大學生創新工作室自2009年實施以來的兩年間,發現了部分立項不能按期結題完成的問題,這就需要學校教務處相關管理部門加強監管機制,做好中期檢查、驗收工作,對無故多次不能按期結題的工作室實行處罰或取締,從而能夠更好的發揮創新工作室的作用。
3 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生創新工作室是培養生物工程專業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極好平臺,對學生培養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但是,構建大學生創新工作室的路還很長,還需要用科學和發展的眼光去對待,需要時間去經營,更需要精心設計、重點扶持。
參考文獻
[1]喬長晟,賈士儒,譚之磊,等.生物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輕工教育,2006(3):65-66.
[2]白日霞,黎樹斌,劉玉彬.教學型本科院校創新人才培養的有效實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4):70-73.
①基金項目:大連民族學院教學改革項目(編號:Z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