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品牌是高水平大學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的每一項活動都應圍繞著品牌管理進行。在我國,品牌管理作為一種新興的大學管理理念和實踐,已經逐步受到重視并與大學的發展戰略相融合。本文旨為研究型大學有效提高品牌管理水平和競爭能力提供更多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品牌管理 價值提升 研究型大學 思考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b)-0097-01
研究型大學作為中國高等教育的優秀代表,發展目標普遍定位為“躋身國際知名或世界一流大學”,也就是要打造世界著名的大學品牌,但也有不少大學仍然缺乏品牌管理意識,相關工作缺乏理性的思考、系統的策劃和專業的運行,造成品牌聲譽下降、品牌資產閑置浪費甚至缺失貶值。
1 強化品牌意識,注重品牌宣傳
大學品牌管理首先應強化師生員工特別是學校管理者的品牌意識,加強對品牌價值的理解和品牌管理戰略重要性的認識,這是提升品牌價值的先決條件。要把品牌管理貫穿于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將品牌的觀念深入到全體教職工和大學生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和辦事原則之中,把維護和提升品牌價值轉化成為師生共同的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各部門各學院應了解和實施教師品牌、學生品牌、教育服務品牌、文化品牌、學術品牌、市場品牌戰略,在各自的工作中努力建設自己的品牌,組成學校最優的共同品牌。同時,加強對品牌的宣傳策劃,正確選擇推廣媒體和適宜的宣傳推介方式,傳播大學文化理念和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的標準與承諾,擴大與社會公眾的聯系互動,提高大學品牌的情感認知和美譽度。通過時間積累,在校內外樹立起穩定的、被熟知的、不斷增值的品牌形象。
2 提高品牌質量,增強競爭優勢
首先,大學教育要以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和行業精英為已任。優秀人才是各行各業的領袖人物,有著極大的影響力,是品牌長久的代言人。學校應進一步調動更多資源、營造優良培養環境,創造更多條件為學生拓展知識結構,提高綜合素質,強化專業能力,探索建立特殊人才、有影響力學生的特別培養通道,使更多的人才脫穎而出。其次,大學應分析自身的特點和優勢,找準學科建設的目標,開展國際合作,引進、培養學術大師,爭取多出成果,贏得社會地位。應當制定嚴格的質量標準,建立全面的質量監督、控制、評價體系,提升教育教學質量,通過開發名牌學科、名牌專業、名牌課程,構建名師隊伍,提升科研水平等。另外,研究型大學要多領域擴大教育開放,提升國際交流合作的層次和水平,借鑒國際先進辦學經驗,引進優質教育資源,盡快縮短與世界一流大學的差距,增強綜合實力。
3 組建管理機構,統一協調管理
要明確由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校園文化領導小組,負責品牌軟實力建設管理,通過大學文化建設、環境建設和宣傳推廣,形成有特色的校園文化品牌,擴大學校影響力;在對干部以及教職工培訓時應加強對學校核心價值、品牌忠誠度的培養,使大家形成共同的品牌理念。校名和學校標識使用管理、維護知識產權也應統一進行,經營管理和無形資產保值增值可授權給學校國有資產管理辦公室。學生培養、人力資源開發、科研活動引導、社會服務組織等各項硬實力的建設中,有關部門應各司其職,統一品牌認知,減少“木桶短板、單兵作戰”的現象,在學校大品牌建設中創造性的發揮作用。
4 注重社會聲譽,提升品牌效應
大學品牌管理要以滿足大學消費者利益為出發點,以增強消費者對品牌的情感和提高社會認可程度為目標。現代教育必須是面向社會的教育。這種教育在積極服務社會的同時,也能廣泛地吸引社會的支持與參與。大學社會服務忌虛而不實,要利用自身人才、技術、國際交流的優勢,把學校自身發展需求與國家需求統一起來,更好地融入國家創新體系建設。開放校園,引領文化,形成強大的品牌生命力。
學生及校友對母校的認知度決定著大學品牌的聲譽。學校應對學生實施從進校到出校的連慣教育培養,從各方面關愛學生,從細微處做好對學生的服務,使學生對母校心存感激,知恩圖報。加強校友聯絡,體現母校關懷,使校友成為宣傳學校、服務學校、反饋母校的重要資源。要進一步重視繼續教育,使更多社會杰出人士能成為學校的校友,提升社會聲譽和品牌效應。
5 完善品牌設計,優化品牌形象
應重視學校的品牌形象設計,突出自身個性特點和歷史傳承,統一相關的標識,特別是重新規范校徽、校色、校歌、校旗等學校標識,對各種使用學校標識的文化用品重新包裝,校園內的識別系統、指引系統、宣傳用品應統一規范,校園文化環境體現品牌形象。更進一步的話,要求各學院識別系統和學院環境、學術文化相結合,形成學校既統一又豐富的品牌形象,強化社會公眾對品牌的印象,提高大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品牌形象設計過程也是統一思想、凝聚人心、擴大影響的過程,盡量讓更多的師生參與到相關工作中,做到人人皆知。同時,通過司法保護,加強相關監管,保護學校的品牌資產不受侵權。
6 完善依法治校,防范品牌危機
所謂依法治校就是根據法律法規,完善學校民主管理制度,實現學校管理與運行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學校、師生的合法權益。學校各單位要自覺守法、遵規、守紀,不做傷害品牌形象的行為。通過和諧校園建設,使得師生員工深愛自己的學校,攜手同心,共同樹立起大學人才輩出、成果豐碩、治學嚴謹、勇擔責任的良好社會形象。在品牌建設和管理過程中,要明確部門職責,規范各項制度,盡量避免因權責不明、獎罰不公、互相推諉等因素造成的人為性危機。建立完善危機應對體系,培養危機公關能力,加強與社會各界特別是媒體的聯系并保持良好的關系,防止學校品牌由于特殊的事例而嚴重受損。
綜上所述,研究型大學品牌管理是科學、復雜的系統工程,是維護和發展大學品牌核心競爭力的有力保證,是提升大學品牌價值的基礎,在提高大學實力、聲譽等各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毋庸置疑,大學品牌的管理是一個長期的教育實踐與社會實踐的系統過程,不同大學、不同品牌發展階段品牌管理的內容會有不同的側重,不可能在一朝一夕迅速提升。因此,如何建立專業化的適合本校特點的品牌管理制度,還需要根據本校實際進一步的思考和研究。
參考文獻
[1] 陳錫堅.關于大學品牌構建的幾點思考[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132-133.
[2] 張小莉.論高校品牌戰略的可行性[J].航海教育研究,2004(4):22-24.
[3] 張鳳輝.論大學品牌戰略[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2):104-109.
[4] 王國平.品牌戰略:中國高等教育的必然選擇[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3):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