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來,我國高校不斷擴招,女大學生越來越多。勞動力市場供大于求,用人單位也因此抬高了就業門檻,設置了性別限制。由于性別歧視的存在,女大學生就業時多難以受到用人單位的公平待遇,導致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對此,社會要提高性別意識,消除性別歧視,轉變性別觀念,樹立正確的人才觀,為女大學生就業創造一個公平的環境,與此同時,女大學生自己也應該努力提升自身素質,增強自己的就業競爭力,以提高就業率。
關鍵詞:性別歧視 女大學生就業 影響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b)-0099-01
隨著社會發展的不斷進步,我國的改革已經走到了關鍵時期,在這一重要階段,人才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因素。高校的擴招雖然為社會培養了更多的人才,但是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也越來越嚴峻,尤其是女大學生,面臨的不僅是找工作的問題,還有找工作中用人單位的性別歧視問題。其實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女性曾大量地參與社會工作,但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人才數量的增多導致高學歷的女大學生也開始面臨就業難的問題。女大學生是不可或缺的人力資本之一,因此,我們必須先了解社會性別意識對女大學生就業的不良影響,才能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
1 性別意識對自主擇業階段女大學生就業的影響
從新中國成立之日起,一直以來,我國都很重視女性的就業,一直將女性就業作為解放女性、實現男女平等的重要標志,也因此,我國的女性就業率居于世界前列。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女大學生就業難成為了社會的焦點問題。就業對于女大學生來說不僅是生活之本,更是女性進步和社會平等的體現。女大學生和男大學生一樣都是經歷了高考的嚴格篩選,接受了高校的專業教育,擁有著和男大學生一樣的高水平的專業知識和綜合素質,但是這樣的她們,在踏入社會的時候,卻被很多用人單位以“女性”這個性別符號為理由降低了待遇標準,甚至是拒之門外。
事實上,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就業競爭就加劇了,“女工下崗”和“婦女回家”的爭論也愈演愈烈,時至90年代末,我國結束了“計劃、分配、派遣”的就業制度,轉向以市場為導向的自主擇業,受過高等教育的女大學生就開始面臨就業困境。1999年,我國高校開始擴招,大學生人數激增,但勞動力市場卻沒有開發出更多的崗位來容納迅速增多的大學畢業生。從此,大學生整體面臨就業挑戰。其中,女大學生的就業狀況遠不如男大學生。這一方面表現在就業率上;另一方面表現在待遇上。目前,各高校女大學生的就業率普遍低于男大學生,就算是通過各種努力,最終男女大學生的就業率能夠達到基本持平,也是以女大學生薪資低以及接受與專業相關度不高的工作為前提的。雖然就業率上去了,但就業質量的差距仍然存在,職位安排差異大,同工不同酬。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是“男尊女卑、男強女弱”等性別歧視觀點的存在,傳統觀念認為,男主外,女主內,男性大多獨立、堅強、理性,適合從事競爭性和開拓性強的工作,而女性大多內向、溫柔、感性、軟弱,適合從事服務性工作,這讓人們削弱了對女性職業成功的期望,也就導致很多用人單位將眾多優秀的女大學生拒之門外,而且女大學生也逐漸認可了這種歧視;第二是因為不少用人單位認為女大學生的結婚和生育會使單位的成本提高,而且女性員工受婚姻和家庭壓力的影響較大,在工作中不能專心致志,女性員工對工作條件要求也比男性員工苛刻,于是,用人單位便在招聘人員時列出了“只限男生或男生優先”的條件;第三是面對用人單位的性別歧視,女大學生自己就先沒了自信和競爭意識,而且女大學生為了解決就業問題,大多學習刻苦,重視學習成績的高低,卻忽略了能力的培養,很少參加實踐,在動手能力、適應能力和社會經驗上多不如男生,也不愿意到條件差的基層鍛煉,因而缺乏競爭能力,就業率低。
2 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
要改變女大學生就業難、就業質量差這一現狀,我們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2.1 樹立平等的性別意識
樹立平等的社會性別意識是女大學生提高就業率的社會文化基礎,也是全社會的責任。因此,政府應通過各種渠道宣傳平等的社會性別意識,從上到下形成一種從性別視角看問題的風氣,為全社會就業性別平等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拓寬女大學生的就業道路。同時,政府還要開設相應的培訓班,幫助決策制定者樹立起男女平等的性別意識。
2.2 完善法律法規
政府應該完善現有的就業政策,從女大學生的就業實際需要出發,在制定就業政策時將社會性別視角考慮進去,完善關于婦女勞動權益保護的法律體系,盡快出臺促進男女平等就業、反對性別歧視的法律法規,建立性別公正的用人政策,制定對前往基層的女大學生給予加倍薪酬的優惠政策,對錄取女大學生的用人單位適當予以獎勵,完善女大學生的就業基金和社保制度,構建女大學生就業的社會支持網絡,并對女性的勞動條件、工資標準進行規范,盡可能地與國際接軌。
2.3 提高女大學生的自身素質
就業競爭的本質是人才競爭。現代社會需要的是應用型和綜合型的人才,只具備高學歷和好成績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較強的綜合能力,工作作風扎實,“一專多能、多專多能”,才能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因此,女大學生要想擺脫用人單位招聘過程中的“有色眼鏡”,還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質。具體來說,一是要從社會需要和自身實際出發,確定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充分利用自己的人格優勢和女性能力,進行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明確順利就業所應具備的素質,然后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來武裝自己,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并將自己所掌握的專業技能應用到實踐中去,培養創新意識,努力掌握一切有利于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實際本領;二是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在就業過程中克服自己的自卑心理和依賴心理,敢于應對挑戰,積極參與競爭,竭力發揮自己的優勢,施展自己的才能,以自己的優異成績改變社會對女性的看法。除此之外,女大學生還要努力鍛煉身體,讓自己擁有健康的生理素質,以適應用人單位的高標準。
參考文獻
[1]鄭楊.制約女大學生就業的性別意識[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2(9):89-91.
[2]馬斯琴.社會性別意識下女大學生平等就業問題的思考[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23(11):81-83.
[3]束佳.社會性別視角下的女大學生就業公平[M].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1):59-60,122.
作者簡介:魏穎(1981,5—),女,碩士,助理研究員,牡丹江師范學院西方語言學院辦公室主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