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職生都存在被動學習,習慣了教學的灌輸,缺乏獨立思考,不懂問。要改變這一窘境,要求教師樹立尊重學生,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關注后進生,提升課堂教學的活力。
關鍵詞:尊重學生 以生為本 后進生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b)-0101-01
提升課堂的教學活力,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地去追求、探索的課題,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課堂的教學活力,現在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粗淺的看法。
1 尊重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古語云:“親其師而信其道”(《學記》),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生在課堂上的認知速度和質量與其認知態度、情緒、情感有著密切的關系,正確而又積極的學習態度、愉快的情緒,高度的注意力,適度緊張的心理,是教學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試想一個老師不喜歡,或者抱著怨氣,想著去玩的學生是很難融入課堂。實踐證明,學生喜歡親切、敬重學生的老師,師生之間存在感情隔閡,教與學是不能協調配合。要學生對一門學科產生興趣,往往是從喜歡這門學科的老師開始,所以需要老師主動去走近學生,尊重他們,從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在課堂上就會出現輕松活潑的教學氛圍。而要親其師,前提就是要尊重學生,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2 樹立以生為本的理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滿堂灌”的傳統教學觀是以課本為中心,以課堂教學為中心,以教師的講授為中心,只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不關注學習者,不了解不“認識”學生,不在意學生的所思所想,更不研究學生的學習規律和成長規律。中職生都是應試教育的犧牲品,他們的思想遠離了課堂,課堂是不屬于他們,他們在課堂上只不過是一個觀眾,面對他們不感興趣的劇目,當然是打瞌睡,開小差,為什么學生在游戲中玩得不亦樂乎,因為他們能親身參與,從中獲得自信、成功。假如課堂是學生的,學生能親自參與課堂教學,課堂才能充滿活力,新課程改革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代表了現代教育發展趨勢,它是以“學生為中心”,我們要相信每位學生都有參與課堂的能力,我們要為他們提供參與課堂的途徑。根據多年的探討,總結了“自學—— 組內探究—— 大班探究——老師答問”的教學方法,它具有主動性、生動性,更好地提升了課堂的活力。
2.1 自學
自學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關鍵,所有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的學習都一定是自主學習。這里的自學即課前預習,通過課前預習能使學生初步了解該課的基本內容并從中發現問題。要布置預習范圍,要求學生抓住教材中主要標題內容來預習,在預習過程中將不明的地方標明,并據此組織發問的問題。要求組織發問的問題不要局限于書本,要注意與日常工作生活的人和事相聯系。
2.2 組內探究
此環節是小組內成員之間把預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相互進行請教解決,并把組內未能解決的疑難問題準備好到下一環節。
2.3 大班探究
即在各學習小組之間相互進行提問、質疑。一般情況下,同學都能夠抓住主要內容進行提問,當有較難的問題時,同學解答不了,就可要求老師給予幫助或要求老師直接解答。各小組之間進行“互問互答”不但真正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作用,還可鍛煉學生的膽量,克服怯場心理,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注意了儀表,提高了學生的應變能力。這對于學生日后的實際工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4 老師進行答問
教師在小組之間互問互答過程中要注意對同學提出的問題進行記錄,并及時對同學不清的問題進行補充分析。同學們之間的“互問互答”后,再由老師主持接受同學們的提問。這不僅要求老師對教學內容要熟悉,知識要扎實,還要敢于承認自己知識不足。如,在講授金融法規時,有同學問到“為什么人民幣比美元不值錢、股票的漲跌率是如何計算出來的?”面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我坦誠地說明對此問題我不能作答,因為已超出了本人的專業范圍,但我會加強對這方面的知識的學習、補充,有機會再向同學解釋。接受同學的提問后,老師接著向同學們發問,所提出的問題要注意理論聯系實際,多提出與生活工作密切聯系的問題。培養同學們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在講授財產所有權時提出:“你個人的財產有多少?這些財產又是怎么樣得來的?如果學校的花欄給外來的汽車撞爛,應如何處理?”等問題。同學們特別感興趣,都能積極回答。
3 關注后進生,提升課堂活力
課堂通常是好學生表演的場所,后進生是看客,中職學校的學生學習基礎薄弱,每個班的后進生可不是只有1、2個,甚至有許多,對后進生的管理是課堂管理的一個重點,故后進生有沒有活起來是衡量課堂教學活力其中一個主要的指標。關愛學生是一種責任,我們不僅把目光關注在優秀的學生,關心和鼓勵他們,促使他們更上一層樓,而對后進生就更應該多給予幫助和鼓勵。后進生因為基礎薄弱,習慣了被遺忘,被忽略,所以我們要主動的走近他們,詢問,了解他們的疑難問題,幫助其分析。課堂提問中,有意識地把難度不大的問題拋給他們,對他們的回答及時給予肯定,重樹他們的自信心,燃點其學習希望。有一個后進生,聽課經常不是睡覺就是小動作不斷,有一次在玩魔方讓我逮住了,我沒有按常規沒收處理,而是征求全班同學的意見,讓他在講臺上,在規定的時間若能把魔方復原就可以拿回去,他很快在規定時間完成,得到同學們的熱烈掌聲,他獲得了成功的感覺,建立了自信心,日后上課也認真了很多,路上碰到我也主動地向我問好。善待“插嘴”學生,有時“插嘴”的學生所說的話帶有粗口,要注意不要禁止其說話,要注意引導。學生在課堂上“插嘴”,說明他能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積極思維,學習主動,比那些想著室外事的學生要好得多。允許“插嘴”,自覺地參與討論,暢所欲言,課堂教學多一點民主,少一點“紀律”,多一點活躍,少一點沉悶,以促進學生創造性地學習,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提升課堂教學活力,尊重學生,建立和諧師生關系是基礎;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展學生(李煩亭語),實施以生為本的教學方法是保證;關注后進生激發其學習興趣,使課堂真正地活起來。
參考文獻
[1]李煩亭.高效課堂理論與實踐—— 我們的教育學[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8.
[2]周彬.課堂方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