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科學技術與社會經濟高速發(fā)展的今天,人們越來越清晰的認識到高等教育除了培養(yǎng)學生技能、知識以外,更需要塑造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首先教師應該具備高尚的品質,進而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培養(yǎng)高尚的人。本文以一位高校教師的視角與思考,試圖闡釋對高尚理解以及高尚的內涵。
關鍵詞:高尚 內涵 大學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b)-0108-01
2011年6月筆者在教育部黨校參加“第二十四期全國骨干輔導員培訓班”的學習。教育部思想政治司楊司長在培訓班結業(yè)儀式上以一句墓志銘作為結束語:“當我們離開時,高尚的人們,會在我們的骨灰上,撒下熱淚”。這句話引起了全場學員共鳴與熱烈掌聲。筆者也曾在英國學習、生活,被那里良好的自然環(huán)境以及普遍高尚的國民素質所感染。在此之后的工作中,筆者越來越清晰的認識到,高校教師應當不斷塑造個人高尚的品質,進而培養(yǎng)高尚的人。在多年的工作中,筆者以一位高校教師的視角,不斷思考、探索高尚的內涵,文章將從四個層面闡釋高尚的內涵。
1 關于高尚內涵的闡釋
1.1 強烈責任感之不辱使命
作為高校教師,應該培養(yǎng)強烈的責任感與時代的使命感。大學的時光對于人生是非常重要的階段,也是很美好的時光,每個人只有一次上大學的經歷。高校教師應該從自己實際的工作出發(fā),全面、深刻的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問題,為每一位學生的成長著想,并且嚴格要求學生從而幫助學生成長。
孔子與孟子都認為人生最快樂的事情莫過于教書育人。西方偉大的教育家夸美紐斯更是將教師稱為“太陽光底下最崇高的職業(yè)”。教師,是快樂而且高尚的職業(yè),然而是否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老師,對于每一位青年教師而言任重道遠。因為職業(yè)之高尚恰恰凸顯了其責任之重大。由于大學生處于特殊的發(fā)展階段,高校教師更是肩負著重任,不僅要教學,更要育人,塑造大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質。
著名教育家楊賢江提出對青年應進行“全人生的指導”,即不僅關心青年的學習,而且關注他們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格,保證他們的身心等各個方面的茁壯成長。可以說,高校教師就是擔負著對大學生進行“全人生指導”的重任,幫助大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乃至職業(yè)觀和婚姻觀。
1.2 剛正不阿之浩然正氣
大學教師應該培養(yǎng)剛正不阿之浩然正氣從而影響學生做正直的人。高校教師就是大學生的榜樣,其一言一行都可能在學生的心靈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對大學生來說,教師的浩然正氣、人格魅力和精神面貌,不但可以煥發(fā)他們積極的精神面貌,而且可以陶冶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
“行勝于言”,高校教師應該從實際工作出發(fā),為學生傳遞正能量。例如,在學生工作中,都會面臨獎學金的評定,由于現(xiàn)在獎學金、助學金數(shù)額大,就會存在一些矛盾。教師應該讓學生懂得,金錢很重要,比金錢更重要的是高尚的品格;物質富裕的人精神未必富裕,精神富裕的人物質自然會滿足。以真誠心感染學生,和學生在情感上、思想上產生共鳴,讓學生懂得高尚,成為精神富裕的人,這樣,同學們會把獎學金讓給那些最需要幫助的人。學生具有了高尚的品格,有了強大的內心與富裕的精神,許多工作就會文明有秩序的完成。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師的人格魅力在學生面前就是一種無聲而巨大的教育力量,以教師之人格來濡化學生之人格,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遠遠勝過說教。
1.3 悲天憫人之慈悲情懷
角度決定觀點,高度決定視野。作為大學教師,我們應該站在怎么樣的角度給學生什么樣的視角與觀點?作為大學老師,我們應該站在怎么樣的高度給學生什么樣的視野與思想?教師要有慈愛心,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因而,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yè)是順利展開教學教育工作的前提。師之慈、師之愛,是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梁;是啟迪學生心智的鑰匙;是用以點燃學生心靈的火炬;是激勵學生奮發(fā)向上的動力。更進一步說,師之慈、師之愛亦是教師在教育事業(yè)上取得成功的起點,是教師的神圣職責、是教師的高尚的道德情操。一個用愛心來灌溉高等教育事業(yè)的教師,才能為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一片片沃土。當教師將關心、尊重、寬容、信任和真誠的信息傳遞給學生時,學生會由心而生地尊敬、愛戴和信賴教師,師生之間沒有隔閡、沒有距離,學生自然會“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的教育教學效果也會事半功倍。
1.4 大智若愚之感恩奉獻
“甘為春蠶吐絲盡,愿化紅燭照人寰”。人們用春蠶之精神來形容教師默默無聞地將自己的一生傾注于教育事業(yè),以紅燭之精神來贊揚教師燃燒自己、照亮他人的高尚情操。教師雖然平凡,但是平凡中彰顯著偉大、普通中包蘊著非凡。教師職業(yè)的偉大正是源于教師崇高的道德情操和甘為教育事業(yè)無私奉獻的赤膽忠心。對于一名高校教師而言,這種無私奉獻就具體體現(xiàn)為教師對教育事業(yè)的敬業(yè)與奉獻。因而高校教師就必然要捧著對學生、對學校進而對高等教育事業(yè)的盡責敬業(yè)之心,以完成黨和人民交付于我們的教書育人、培養(yǎng)棟梁之才之歷史使命。同時,始終心懷一顆感恩之心,感謝黨創(chuàng)建了新中國并且正在營造一個充滿和諧、持續(xù)發(fā)展的美好家園;感恩人民培養(yǎng)了我們,讓我們走向教師這個神圣的工作崗位,讓我們的生命有機會創(chuàng)造更大的價值、釋放更多的光和熱;還要感謝親情、友誼,感恩所有微笑與善意的目光和期待。
2 結語
懂得了高尚的內涵,我們還要不斷提升我們的境界,高尚的境界。高尚的人心靈是清靜的,水清月現(xiàn),心清佛現(xiàn);高尚的人思想是自由的,思想自由者無所畏懼。作高尚的人,培養(yǎng)高尚的人,當我們離開時,高尚的人們,會在我們的骨灰上,撒下熱淚!
參考文獻
[1]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李春秋.高等學校教師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南懷瑾.論語別裁[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4]王思震.教師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5]亞當斯密(Adam Smith),謝宗林.道德情操論[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王汝濤(1981,3—),男,漢族,甘肅蘭州人,現(xiàn)任職于甘肅政法學院計算機科學學院,研究方向:商務智能,電子商務及學生工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