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精品課程建設為背景,介紹了民辦本科院校電路課程體系改革和建設的方法和思路。結合本校的辦學定位,在調整課程體系結構、優化教學資源、建設師資隊伍等多個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達到了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民辦本科院校 電路課程 精品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b)-0130-02
三江學院作為民辦本科院校提出“把學生培養成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性人才”的目標。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結合“理論教學體系與實踐教學體系相結合”的教學理念,形成了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互并重、獨立,相輔相成的體系結構。按照“校級重點建設課程—校級秀優課程—校級精品課程—省級精品課程—國家級精品課程”逐級遞進建設的思路,該院電路課程組在課程體系結構、優化教學資源、師資隊伍建設等多個方面[1],就如何優化課程體系,培養符合目標定位的應用型人才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推廣作用。2010年電路課程獲得江蘇省精品課程稱號。現將課程組電路課程建設的思路作如下介紹。
1 符合人才培養特色的教學體系
堅持貫徹兩個教學體系相結合的教學理念,課程組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提高電路教學中實踐教學的比重;把電路課程的各個教學環節(理論、實驗、課程設計等)均單獨設課,單獨給學分;加強實驗室和實踐基地建設;加強實習和培訓;建設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兩支主干教師隊伍等。目前,電路課程體系由電路理論、計算機輔助電路分析組成理論教學體系,電路實驗、電路綜合設計、電工培訓組成實踐教學體系。課程的五個教學環節分別獨立安排學分數,并獨立地進行成績評定。課程體系設置如下(見圖1)。
電路課程是電氣工程與自動化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將為學習后續的課程建立必要的理論基礎,其深度與廣度以適度、夠用為宜。計算機電路輔助分析(CAA)課程將工程方法、計算機方法與電路理論有機地結合,能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基礎理論和應用工程軟件的能力,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電路實驗課程是電氣信息類專業實踐課程的基礎。根據客觀實際,合理安排驗證性與設計性、綜合性等實驗的比例(見圖1),培養學生運用基本理論分析,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在綜合設計環節融入了Pspice、EWB等軟件的仿真,使學生掌握用現代手段和傳統方式相結合的培養模式,鼓勵學生的創新意識,積極參與各項全國性競賽。電工培訓與國家維修電工技能等級考核相結合,提高了民辦高校學生畢業就業的競爭力和就業率。
2 完備豐富的教學資源
經過多年的教學改革和探索,課程組在課程體系、教材建設等方面都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和創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進行課程建設的同時,注重教材的建設,課程組老師自主開發了理論課系列教材和實驗、實訓教材,并正式出版,課程題庫配套齊全。教材編寫符合我校特色,突出應用能力,并能完全滿足整個課程教學需要,豐富了電路課程的教學資源。
2.1 電路理論教學的雙語模式
在“電路”理論教學過程中,采用了切實可行的雙語教學模式,電路課堂教學采用英文原版教材,配套多本課程組編寫并正式出版中文教材作為輔助教材,應用自編英文多媒體課件結合傳統的板書講授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可以使學生扎實地學習電路基本理論,并在理論深度與廣度適度夠用的基礎上,也使學生盡早地熟悉專業詞匯,為他們汲取更多的先進技術和理念打下基礎。同時作業要求全英文完成,電路理論教學每一章教學結束,進行平時小測驗,達到鞏固課堂理論教學知識的目的;期末考試采用英文題目。從所提供的試卷和學生答卷可以看出,所采取的雙語教學模式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也為其它院校有效地開展雙語教學提供了一種可參考模式。
2.2 注重實驗教學
電路實踐環節采用自編并正式出版實驗指導書,并已經過多屆學生的實踐,實踐效果好;電工技能培訓采用的教材,由于實踐性強、操作性強等優點,已經多次再版。
電工實驗室總面積約400平方米,購進先進實驗設備,資產總值約150萬元。電工培訓中心300平方米電工培訓與國家維修電工技能等級考核相結合,中高級維修電工合格率均達到90%以上,提高了學生畢業就業率。鼓勵學生參與創新小組,多次指導參加各種全國大學生競賽,并連年多次取得好名次。
2.3 多方位的教學手段
開放電路網上課程,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實現教學網絡化。在校園網絡的基礎上,開發建設了一個完整的電路教學應用平臺,利用網絡方便快捷的優點,在網上提供電路課程的相關教學文件、電子作業、網上答疑等各種立體化資源,實現電路課程的網絡教學與師生的遠程互動,為學生創造了自主學習的客觀環境,同時,也加強了教師與學生和外校同行的交流與互動,實現優質的教學資源共享。
3 建設高水平的師資隊伍
開展精品課程建設,是建設高水平師資隊伍的有效途徑。學校加強對師資隊伍的建設,引進或培養課程負責人、主講骨干教師,以形成結構合理的教學梯隊,并發揮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以加快青年教師的成長。師資隊伍建設主要包括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文化素質建設、梯隊建設、創新素質培養等幾個方面,可以通過樹立優秀教師榜樣、攻讀學位和學術交流、參與引進人才形成老、中、青相結合的團隊以及從事科學研究和指導學生參加科技競賽等方法來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建設一支綜合素質高的民辦高校師資隊伍。
4 結語
“電路”課程及相應課程群的建設,依據學校人才培養目標進行了一系列教學建設與改革。從加強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及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出發,在進行“電路”課程理論教學的同時,配套開設了“電路實驗、電路綜合設計、計算機輔助電路分析”及“電工培訓”等實踐、應用性課程。該教學體系具有鮮明特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重,為高質量應用性本科人才培養夯實了基礎。在進行課程建設的同時,注重了系列教材的建設。這些教材建設的亮點,無疑是堅持了教學的適用性,使它們能很好地服務于教學、服務于學生。本課程組的“電路”課程及相應課群的建設特色鮮明、卓有成效,為民辦本科院校“電路”課程建設起到了示范作用。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307/200505/7463.html.
作者簡介:王欣(1981—),女,碩士,講師,主要從事電路理論教學、計算機網絡控制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Email:nancywang_1981@hotmail.com,工作單位:三江學院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
杜逸鳴(1956—),女,本科,副教授,主要從事電工學理論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Email:Njdym008@163.com。
徐智(1981—),男,研究生,實驗師,主要從事電工學理論領域的實驗和科研工作,Email:njxuzhi@yaho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