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是機械設計課程教學重要的實踐環節。對于提高教學質量有著很重要的作用,文章結合實際就如何提高機械設計課程設計的教學質量。從選題、教學、繪圖、答辯四個環節提出了教學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關鍵詞:課程設計 教學探索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b)-0142-01
1 機械設計是機械工程專業學生的骨干技術基礎類課程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是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機械設計能力,在實踐方面能更全面的培訓學生的設計能力,它要求學生用機械制圖,材料力學,金屬工藝學,公差技術測量知識等課程獨立完成機械傳動的設計,它具有很強的綜合課程設計,能夠培養學生理論結合實踐的設計思路,以提高分析和解決機械設計的實際工程等問題的能力,鞏固、深化和擴展所學知識,全面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對學習后續專業課程、畢業設計以及今后的工作具有重要的影響。社會一直在進步,科學技術也是快速發展,現代的社會經濟需要以知識為基礎,機械設計從以前到現在的變化,產生許多關于設計創新辦法,從而對技術人員的自身水平有了比較嚴格的規定,筆者依據自身的授課經驗,參考其他學校的經驗,對改革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改革進行了初步的研究。
2 改革的思路與措施
2.1 根據專業特點,結合實際選題
現如今,在工科院校中無論是近機類其他專業還是機械類專業,機械設計課程普遍采用的是傳統的齒輪減速器設計。此前這種方式能夠符合教學大綱中對教學環節的要求,學生能在其中獲得一定的設計訓練。但他存在一定的弊端,那就是并未充分的考慮各專業的特點。在現實的教學活動中,對于不同專業的學生來說,他們所接觸道德工程設備是不同的,而且各個行業對于機械設備的使用也各有偏重,基于此,我們在選題時就應該充分考慮到各專業的提點,并結合各個行業典型實際來選題。把學生自主創新放在首位,教師只是從旁給出指導性的意見。如此一來,在教學中我們不但達到了大綱對實踐性的要求,而且還能與各專業形成較為緊密的聯系,學生的興趣也被充分的調動起來。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對于機械類的學生,為了改變多年來設計題目一個樣的狀況,做了如下探索:一是參考其他院校引入一些新的題目,例如機械式無極變速器,齒輪連桿式步進機構等,這些新題目無論是從設計量的要求、涉及零部件的類型、受力分析等諸多方面都與傳統的有級變速器較為接近,能夠滿足該教學環節的要求和目的,二是與畢業設計掛鉤,從往屆畢業設計的題目中截選出合適的傳動裝置設計部分作為題目,比如畢業設計題目有機械手,刻線機,花炮封堵機等,其傳動裝置部分都可以稍加修改拿來作為課程設計的題目。
2.2 耐心教導,在設計訓練中不要老是模仿而是要學會獨立思考學會創新
學生養成了復制課本的習慣,平時老師一步步講解,學生則死板硬套,知道是這樣,但不知道為什么是這樣。只知道事物的表面現象,不知事物的本質及其產生的原因。我們對題目的設計進行改革創新后,第一立刻不用設計教材,對學生只給一點點提示,告訴他們需要參考的書籍,要求學生自己動手查閱相關資料,借此鍛煉他們收集整理資料,并分析歸納的能力。在各小組都提出自己的設計方案后,組織大家一起探討,并對各自的方案進行比較研究,在這個過程中,鼓勵學生積極發言,盡量讓他們展示自己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老師帶領大家做總結,并給出建議。通過這樣的辦法引導學生學會自己積極思維,培養對問題解決的能力。
2.3 加強計算機的運用能力
如今,信息是推動工業發展的動力,我國的制造工廠大部分能夠實現甩圖板工程,在很多年前就開始在機械設計上運用CAD軟件。大家在課堂上用手設計的辦法比較落后不如運用CAD軟件比較先進方便。從而引導我們要在電腦畫圖方面的聯系,我們在課堂學習中要求電腦學的好的同學運用CAD軟件畫裝配圖,電腦學的不是很好的建議畫零件圖,借助電腦畫圖有很多好處,節省了同學們很多時間可以把節省的時間用在方案與結構設計上面,對于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有很大幫助,其次是畫面的質量得到了很大提高,第三模擬了真實的企業環境,培養使用CAD軟件進行機械設計的能力,從而讓同學們能夠很快適應以后的工作條件,能夠在最短時間成為真正設計工程師。
2.4 組織學生答辯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是對所學理論知識如何更好的在現實中運用。但是學生對以前所學到的知識綜合運用能力不是很好,例如在對復合外載荷作用下的軸進行精確強度校核時,學生校核起來非常吃力,不能把所學材料力學知識很好的靈活運用到現實;在各種零件設計如齒輪設計選擇材料時,同學們只會復制所學到的例題去解決問題,就不會先把各種金屬材料特性掌握清楚后根據實際有目標的去尋找恰當的東西;畫圖需要按照標準執行,但在公差標注這一點學生學的不是很好,因此,舉行綜合答辯時迫在眉睫的事情,對于綜合答辯的模式,建議指導老師與相聯系的課程老師組合成答辯小組,各個答辯老師依據各個課程在授課中應達到的具體要求舉出各門課程的知識點,參照各個設計題目提出關聯性的題目,讓學生進行組織、有準備、有計劃、有鑒定的正規的答復辯解。此做法的首要目的是激勵學生要經常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以免遺忘,把設計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都要搞懂,以免抄襲;其次是對于其他課程的任課教師來講,提供了一次從整個專業教學過程的一個橫斷面上了解學生在此之前的學習情況,知識掌握是否牢固與能力提高情況等等。這對以后的老師授課更好進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作用,明顯有助于授課水平的提高。
3 結語
在新的世紀需要有能力,高素質人才,機械設計課程在培養人才方面起到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要增加學生對課程設計的興趣,從而增加學生對課程設計的積極性,加強思維練習,增強整體設計與銳意進取的觀念。通過電腦畫圖練習,提高自身水平,持之以恒的對自己的設計進行總結和討論,通過這些環節不斷改變和提升《機械設計》課程設計的授課水平,從而讓學生實實在在的增加自己工程設計水平和能力。
參考文獻
[1] 濮良貴.機械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3.
[2] 龔桂義.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指導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 李秀蓮.機械設計課程改革的探討[J].農機化研究,2004(1):27-28.
[4] 安琦.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教改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1):8.
[5] 楊玉萍,曹清林,吳云.機械設計課程設計的教改探索[J].南通工學院學報,2000(S1):85-86.
[6] 李慧.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改革與探索[J].中國包裝工業,2012(13):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