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電子信息技術普及人們的生活。而計算機的應用更是人們急需掌握與運用的一個基本的電子信息技術軟件。面對當前這樣的一個發展形勢與趨勢,高職的計算機課程教學有新的想法與模式。本文基于新形勢下對我國高職計算機課程教學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職 計算機課程 課程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b)-0172-01
高職高專類院校根據現代社會的需求以及學生自身的特點,而比較側重培養學生的技能與能力。從而高職高專類院校為了滿足社會現在的這種情況以及社會需求,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學思路和新的課標要求,著手學生真正掌握技術能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例如,有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認識及理解,實施因材施教,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鍛煉學生的實操及動手能力等。
處于信息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時代,計算機越來越凸顯其重要性,不僅影響著工作模式的一次大改革,也影響著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人們在生活中獲取了自己像想要的信息、處理日常工作、通過網絡系統傳遞信息等,計算機在這里擔任著一個重要的角色。目前,計算機應用技術是各個行業人才都必須學會的一項基本技能。為適應社會的需求,各大高職院校都開設了計算機課程教學,使學生在進入社會工作前掌握和運用好計算機技術而不被社會淘汰。高職計算機課程主要是針對剛剛升上高校的學生,學習內容主要包括了計算機基本應用能力的培養以及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學習,所以在學校中教師對計算機教學效果如何對學生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以及日后的就業競爭力都至關重要。
1 加強高職院校學生對計算機課程的認識
高職高專類院校的大一新生,首先面對的課程就是最基礎的也是最基本的計算機課。對于剛剛離開高中,步入大學的學生來說,大學的新生活是美好,不過又充滿了未知。作為他們大學的啟蒙老師,在此時扮演著一個至關重要的角色,首先老師不僅要扮演好老師的身份,更要扮演好父母的角色,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以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耐心引導改變學生以往的固定思想和思維,讓學生對計算機這門課程有一個新的認識以及認識到其重要性。接著作為一名大學任課老師,應該要以學生為主,在進行教育的時候,要注意加強學生自身的發展,使他們學到的知識能夠在未來就業中使用,讓他們意識到,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并不是一個對自己無用處的知識,它是一門在操作、實踐、應用等方面都很強的課程,熟練的使用計算機對日后找工作是十分有利。
2 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積極性
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計算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的熱情。學生對課程的興趣程度與自身掌握這門課程的知識成正比,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且讓這份熱情維持下去。在上課過程中,面對學生的提問,要認真回答,給予他們對一份耐心。同時要注意引導他們,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上,這樣就可以形成一種良好的氛圍,不但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可以加強他們對計算機知識的求知欲,長時間保持學習計算機的熱情,為日后找工作多一個技能。
3 從實際出發,注重因材施教
由于地區或經濟發展程度的不同,再者或是學生的自身能力和家庭環境條件,計算機已不再是陌生的東西。有些經濟發達,師資條件較好的地區,在中小學就已經開始開展了不同程度的關于計算機的課程。而一些經濟或教學條件相對薄弱的地區,學生對計算機的認識卻仍僅限于課本上的闡述。還有一些的就是自身本身的一個學習能力和興趣愛好,再加上一定的有利環境,那他們的計算機水平就不僅限于基礎的,或者是更超越了。在具體的實際教學中,針對學生現狀的一個真實情況,不要急于向學生灌輸計算機方面知識。而應多了解學生,多和學生交流,收集整理學生的教學反饋信息以及自身的一個發展需求,了解不同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熟悉程度。科學合理安排教學的進度,因材施教的設置好授課內容和上機實踐環節的操作項目。
4 以項目案例作為教學基點
傳統的教學方式基本以課程內容的灌輸,也就是所謂的填鴨式教學為主,但是,作為計算機這一新學科必須跳出原有模式,進行創新式的改革。根據人的學習規律和教學經驗,教學課程的改革應該以項目案例教學作為基點,將教學內容合理的融入其中。計算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已經成為一個必要的工具,我們只有對其基礎理論知識和現場實際操作熟練的進行掌握才能夠運用自如。因此,在計算機課程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既要體系化的設置本學科的體系結構,又要突破這單一學科,將實際應用作為教學需求安排。實際運用的教學,需要以項目案例作為基礎。
5 以上機操作為依托,提升實操能力
計算機教學給學生傳授的重點是實際動手能力,因此,只有上機操作過關,學生才能真正掌握課程內容。另外,動手能力的提高也能促進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學習。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針對不同學生,實施因材施教。在上機操作前教師要摸底各個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對其安排不同的上機操作課題,這樣在上機操作中,各個學生既能熟練掌握基礎知識,又能樹立自己的學習信心。第二,上機操作過程中,教師要隨時進行指導,及時回復學生在上機操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將課本知識轉化成實操能力,并且要將理論知識以及上機課題同日常生活相聯系,以去除上機課程的枯燥性。第三,實驗報告的撰寫。上機操作完成后,要求學生撰寫上機實驗報告,這樣既是對于上機課程的回顧,也是對整個知識體系的梳理。同時,還能夠發現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其產生對課程的持續關注,以最終將教學效果大大提升。
面對如此快速發展的信息技術時代,計算機的迅速成為人們工作和生活上不可或缺的強大應用工具,快速讓學生掌握和熟練運用計算機已成當今高職院校一大課題,也是當前高職院校必須解決好的一大重要課題。因此,高職院校的領導、老師,要充分利用計算機,結合新形勢下的計算機課程教學方法,努力研究出一套適合我國目前各個高職學校的計算機教學手段,努力為我國計算機課程教學做貢獻。
參考文獻
[1]朱有才.高職高專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革對策[J].當代文化與教育研究,2007(6).
[2]郭曉姝.大學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改革初探[J].電腦學習,2010(1):69-71.
[3]張居曉.提高高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質量的策略[J].計算機教育, 2011(2):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