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等職業教學是培養初級技能型人才的主要措施,通過中職教育能夠解決市場人才需求問題,也為中專業走上就業崗位提供了更多的機會。新時期教育部對中等職業學校的教育模式提出課改要求,號召廣大專業教師重新調整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越的學習平臺。本次以會計課程教學為例,分析了中等職業課程教改期間需要注意的問題,對老師的教學工作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中等學校 課程教改 注意事項 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b)-0185-01
教育是服務于人才培養的重點對策,為了培養出更多的中級人才,學校必須注重內部教學模式的優化調整,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專業教育服務。會計人才是市場上比較熱門的資源需求,近年來企業招聘的會計職員數量上升,這對中等專業學校教學提供了科學的指導。基于教育部指導下,注重會計學專業課程改革是不可缺少的。
1 會計學人才的需求現狀
從我國人才市場求職情況看,每年中職畢業生參與市場就業的比例約占21.6%,這說明了企業對中等職業人才具有相當多的需求量。作為現代教育體系的一部分,中等專業學校為社會人才培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每年可定期輸送相應量的專業人才,滿足了企業規劃發展中的人力資源需求[1]。會計學專業是中等教育比較熱門的課程,會計也是人才市場需求量較大的工種之一,見表1。
由表1看出,國內市場對于會計人才的需求量呈現上升趨勢,這與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是密切相關的,企業需要更多的會計專業人才,以更好地推動內部經營發展。因此,中等專業學校注重會計學專業教育,也是適應了市場人才需求及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
2 中等學校會計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面對良好的市場環境,企業必將對現有規模進行擴大化改造,這其中對于人力資源的需求量也會持續上升。企業在市場招聘中的人才需求量上升,職業學校相對應的教育工作也要調整,這樣才能更好地致力于教育事業發展,服務于企業的現代化經營。鑒于會計學專業的實用性,未來中等專業學校應結合實際情況完成教改工作,會計課程教學改革具有多方面的意義。具體如下。
培養人才。傳統教學觀念對中等專業人才發展具有約束作用,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偏向于理論知識授課,對學生整體專業能力的發展未能給予幫助。對會計專業學科進行教學改革,能夠從多個角度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以專業理論為指導處理各種事務。例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用其它教學資源,改變了過去書本授課的單一模式,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機會,使其靈活地應用會計學知識處理問題,加快了專業人才的培養進程。
教學改革。會計學專業只是中等學校教育的一門課程,通過這一專業的教改調整,可以反映出整個教育體制的發展趨勢。堅持會計學教學改革,長期下去可以推動所有中等專業課程的優化調整,幫助中等學校實現了教育體制改革的目標[2]。當前,教育部門正加強對中等專業課程的宏觀指導,要求學校按照教育部辦法的規定準則,重新調整課程教學模式。這從根本上促進了舊中專教育體制的調整,對中等教育而言是一種創新改革。
3 中等職業課程教改的注意事項分析
從教育價值及市場價值判斷,對中等職業課程教育模式進行改革調整,順應了時代發展的主流趨勢,能夠實現教育事業與經濟事業的雙向發展。對于傳統教育體制而言,中等職業教育改革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這就需要中等職業學校樹立長遠的計劃,從會計學專業教育實況出發,擬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改革方案。筆者認為,中等學校在會計教學改革歷程中,應注意相關問題的控制,避免教學改革失誤造成的不利影響。
強化專業訓練。會計學專業是以會計學、審計學、財務管理為基礎的基本理論應用學科,以經濟學、管理學的基本理論和知識為基礎,主要學習財務會計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3]。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側重于實務操作,通過會計手工模擬室和會計電算化實驗室的基本訓練能,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會計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和綜合能力。
改進課程模式。針對本專業課程,逐一進行優化,推行現代化課程模式,把知識的傳授與技能的培養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以行動導向為主的教學模式。選用課程要有針對性和先進性,突出骨干課程,增加新內容、新工藝,并根據培養目標,打破傳統科學體系,刪掉一些理論性與專業課程聯系不多的內容,增加實習教學課時。
主張雙向教學。主要是堅持課堂教學與現場教學相結合,打破以往理論教學與實踐技能脫離的模式,把專業教學的環境突破到課堂、校內實驗實訓室和企業生產現場三個場所。采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并帶領學生到實驗室、車間實際參觀,輔以現場教學的防護法,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效果。
優化教學方法。每一位專業專任教師都要在教學實踐中認真學習先進教學方法,積極探索課程實施模式改革。改變知識傳授為主的教學方法,形成以行動導向為主的教學模式,有效調動學生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推進項目教學法、實現理論實踐一體化;加強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整合,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和網絡技術進行教學[4]。
4 結論
中等學校是我國現代教育體制的重要構成,對社會人才培養具有多方面的價值意義。為了適應課程教育改革發展的要求,學校應選擇切實可行的實施途徑和形式多樣的教學策略。同時,根據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不斷地調整會計學專業教學模式,全面提高課改后的教學質量水平。
參考文獻
[1]朱德超.中職專業人才市場需求量調查現狀的研究[J].中等教育研究,2010,29(4):16-18.
[2]凌平.我國會計專業從業人員數據的調研分析[J].中國科技信息,2010,22(7):30-32.
[3]王雪紅強.研究中專生會計專業學習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揚州大學學報,2010,17(11):51-53.
[4]陳朝玉.新時期擴埃及教學體制改革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J].教育科研,2011,19(5):34-36.
作者簡介:范作平(1974,1—),女,遼寧省營口人,大學本科學歷,遼寧省營口市中等專業學校高級講師,研究方向會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