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職業教育作為國家發展強有力的人力資源支撐,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經過近20年的努力,我國職業教育取得了長足發展,但職業教育的現狀并不適應現代化的要求,不論是體制、規模,還是質量都存在諸多不適應之處[1]。應該從教學定位、校企合作和辦學模式及師資培養四個方面進行提升,切實做好教書育人和職業素養培養協調發展。
關鍵詞:職業教育 區域經濟 校企合作 人才培養 師資建設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b)-0186-01
1 背景
職業教育作為國家發展強有力的人力資源支撐,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我國職業教育發展也取得了重大進展,和多年前相比成績明顯,但是為什么還是不能滿足職業教育的各項要求呢,我認為籠統的說主要是因為沒有認真的長久的做事的態度。
2 當前面臨問題的分析
近幾年職業教育的規模不斷擴大,在校生超過3100萬,我們是有成績,但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首先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就業難,對口率低;再就是畢業生的質量低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原因就在于教育觀念的陳舊,我們沿用的還是傳統的教育觀念。教育觀念落后,管理體制僵化,辦學形式封閉,不適應整個觀代化的罷求,你教的人家不需要,人家需要的你教不了,不改不認真從骨子里改變一些做法是不行的。
這一問題進一步分析來看,雖然最近幾年職業院校無論是軟硬件建設還是校企合作都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人才培養與市場脫節、滯后于企業需求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再深入看這一現象,內部原因有:第一,貪多求大。學校師資有限,但是心卻很大,開設各種五花八門的專業課程,看似工作做了不少,但是沒有拿得出的專業,沒有自己的拳頭專業,無法適應行業需求,慢慢被淘汰;第二,培養知識型人才,沒有培養技術或應用型人才。課程設置就可以看出來,高等數學,基礎英語,基礎物理,基礎化學,基礎電學,這些課程在職業素養、專業素質培養中并不是最重要的,特別設置為重點課程,為什么沒人敢改掉他們?第三,實踐課程不足,學生動手能力較差。目前大部分職業院校教學實踐環節分兩部分:一部分為校內教學實訓;另一部分為校外企業實習。這兩部分都有問題,校內實訓,許多學校實訓設備不足、更新不及時,所教的都是淘汰產品,所用的都是過時技術,畢業了讓人家企業怎么用?校外實習則由于企業自身利益考慮,又經常把實習學生固定在某個崗位,以創造剩余價值為主,沒興趣進行義務教育,使實踐效果打了折扣。第四,師資力量匱乏,教師理論知識豐富,但實踐經驗不足,所授知識實用性較低,與社會需求脫節。
3 建設現代職業教育的對策
根據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要求及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我們可以下幾個四個方面進行改革和提高。
一是準確定位,發展優勢專業。
要把主動服務于地方經濟社會為辦學定位點,專業設置、課程設置都要以此為依據,還要痛下決心,需要的專業全力以赴,不需要的專業堅決砍掉。使技能型人才具有區域產業競爭力,形成自己的優勢和強勢。根據區域經濟結構、產業結構、技術結構的特點,結合學校的優勢,明確學校的發展重點,優化和提升專業群結構,在專業群結構提升過程中,要處理好社會需求的多樣性和多變性與學校教育穩定性、學校教育資源的可利用性的關系,從而使專業結構更符合區域經濟發展要求,更符合技術發展的前沿水平[2]。
二是改善校企合作形式主義問題。
在校企合作方面,與企業建立完善的組織體系的和長效合作機制。通過尋找互利共贏的結合點,使校企合作切實落到人才培養這條主線上。目前的形式主義問題關鍵是政府,政府中教育部門沒權沒勢,得不到重要的政策支撐,其實每年各級政府下達許多的扶持政策都走了過場,沒有時效。可喜的是我們看到了一點希望,比如,2012年5月河南省政府對參與校企合作的企業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
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由之路。通過校企合作了解企業動態及時對專業和課程改革做調整,為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提供方向,為教師師資隊伍的建設提供合作交流平臺[3]。
三是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方面要從實處入手。合理借鑒成功理念,結合院校及當地經濟實際進行合理化有效實施。
職業院校的學生培養的主要目的是技術能力和就業能力,現在學生的就業率很高,但專業對口率確是比較低的,有大量的技術專業的學生去做了綜合、銷售或業務類的工作,原因之一就是企業要求的技術性的工作他們勝任不了。因此,在人才培養模式中要根據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定位,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崗位能力培養為主構建課程體系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4]。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相結合,提高實踐工作能力;因材施教,探索個性化學生培養模式。
四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重點培養骨干教師和核心教輔人員。
加快職業教育的發展,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關鍵的因素在于教師。現代職業教育對各個層次的培養目標都有明確的定位。建設一支與現代職業教育相適應的師資隊伍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一方面可以通過支持教師去企業定崗鍛煉,鼓勵教師社會兼職,加強教師與企業的多層面的交流合作,進行產學研結合,提高學校與企業的融合度,鼓勵、加強職業教育教師的實踐能力培訓、培養工作;另一方面要可以從企業引進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高級技師和管理人員為外聘教師充實教師隊伍,既可以對學生進行實踐知識的講授,也可以對學生進行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的培訓教育;同時,要在考核制度、分配制度、職稱評聘制度,為師資隊伍建設提供政策環境和制度保證。
總之,發展職業教育需要落在實處,準確定位。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師資隊伍建設、促進校企合作是關鍵。職業教育要適應現代經濟社會的發展,應帶動地區經濟、技術和社會、文化的發展,而不是拖后腿,所以要有遠見,有決心才能辦好這件百年大計。
參考文獻
[1]康保民,王霞.宿教黨支部工作的幾個著力點[J].中國教育導刊,2006(14): 88-89.
[2]楊富,文曉璋.論高等職業教育與地方經濟發展的關系[J].四川省情,2007(8):44-45.
[3]高麗.國外職業院校校企合作模式[J]. 機械職業教育,2010(11):3-4.
[4]崔巖.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09(11):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