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壽平筆下的松與古人有所不同,與今人亦相異。其特點是筆勢雄勁,松葉隨意點筆,極見功力;枝虬干曲,雄健蒼拙,破頑石而生,迎風雪而立。欣賞其畫作,每每感到其間透出的浩然磊落之勁風骨,百折不撓之大氣概。
董壽平(1904-1997年),原名董揆,山西洪洞人,近現代著名畫家、書法家、書畫收藏家、鑒賞家,善畫梅竹花卉等。
董壽平1926年畢業于北京東方大學經濟系;1927年后自學書法、繪畫,因慕清初畫家惲壽平之品德,遂改名壽平;1931年始以賣畫為生;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攜眷南下至成都;1939年后在四川各地舉辦多次個展;1950年重返京華。曾任北京榮寶齋編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書畫室主任、中國人民對外友協理事、中日友協理事、北京對外友協副會長、山西省文物研究會名譽會長。1956年沿二萬五千里長征路線寫生,創作了《長征》畫卷,1978年董壽平為人民大會堂北大廳作巨幅《蒼松圖》,為各界人士稱道。1979年、1983年、1985年應邀三渡東瀛,并在東京等地舉辦個人水墨畫展覽。1987年赴日本參加“亞細亞美術交流會”展覽,并進行學術交流,榮獲“富士美術獎章”;出版有《董壽平書畫集》《董壽平畫輯》《榮寶齋畫譜·董壽平畫集》等。
畫松,最難的是畫松的神韻和松的氣質。觀此《墨松圖》,落筆圓渾滋厚,與作者的書法風格同一格調。樹干、枝條、松針以草書筆法表現,秉承了文人畫豪放灑脫的傳統。畫上行書落款筆力雄健遒勁,其金石韻味與松木的畫法相映襯,意趣橫生。此幅不愧為董壽平以金石、書法入畫的代表作。
此作品現由山西藏家馬寶全收藏。
(責編:李禹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