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夏天,為了編輯出版一位畫家的畫冊,我與幾位同事到江陰市采訪。有幸見到了江蘇省中華文化促進會副主席、江陰市企業家協會會長、法爾勝泓集團董事局主席周建松。法爾勝泓集團是一家從事以金屬制品為主,產業涉及光通信、新材料、現代服務業的多元化生產經營企業集團,公司20多年來綜合實力一直位居全國金屬制品行業第一,是蘇南地區首批首家國家級創新型企業。周建松是該集團的創始人。身為一位企業家,周建松是一位風度儒雅、敢闖敢干的領路人。他那寬厚的笑容、睿智的目光、隨和的語調、過人的膽識,展現了他獨特的人格魅力。
退出一線經營崗位之后,周建松在有生之年身體力行,為企業創建企業文化方面的工作。他認為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的靈魂、是企業的精神、是企業的形象、是一個企業長盛不衰的永恒源泉。文化為企業生產經營服務,但文化也要有經濟作基礎支撐。宏偉大業是葉,企業文化是根,根深才能葉茂。他不僅為法爾勝人留下大量的物質資產,還要為他們留下珍貴的精神財富,要讓以后的每一代法爾勝人記住,通過文化的傳承來超越老一輩,薪火相傳。他雖然是高度近視,卻醉心于攝影、書法藝術,并且常年致力于資助殘疾兒童等慈善事業。他是一位企業家,又是一位攝影家、書法家、慈善家。這不能不令人肅然起敬。
頑強拼搏 獨領風騷
周建松十分欣賞羅伯特的一句話:“很難說什么是辦不到的事情,因為昨天的夢想可以是今天的希望,并且可以成為明天的現實。” 因此,周建松以“為明天而工作”作為自己一生的座右銘。正是他和同伴們為振興祖國的民族工業,用新產品結束歷史和開創新紀元,經過近50個春秋創造了法爾勝泓今天的輝煌。周建松率領法爾勝人演繹了一部科技創新的成長發展史,使傳統制造業實現了企業的轉型提升,增強了核心競爭力。1978年開發研制的膠帶繩,結束了中國以前純進口的歷史,目前占到世界份額的半壁江山;九十年代法爾勝和12個國家同時參與競標,結果產品一舉中標虎門大橋,該橋是我國自己設計、自己建造、用中國的材料,其中主纜的纜索就出自法爾勝。虎門是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地方,是具有愛國主義教育意義的大橋,從此掀開了中國人第一次能夠自主建造大橋鋼纜的新篇章。法爾勝集團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橋鋼纜,十年來法爾勝的懸索、斜拉索產品被成功應用于蘇通大橋,江陰大橋、瀘浦大橋、潤揚大橋、蘇通大橋、泰州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和國家奧體中心等500多個重大橋梁及鋼結構的世界級建筑工程之中。21世紀初,法爾勝構建了一條完整的民族光通信產業鏈,一舉打破了國際產業壟斷的格局。周建松認為,置身飛速發展的時代,惟有隨時間前行,與時代進,才能掌握發展與變化的主動權。
凌云壯志 生生不息
退出一線經營崗位之后的周建松并沒有賦閑在家里頤養天年,而是拿起相機把鏡頭對準奇特的自然風光、旖旎的風土人情,去體現獨特的對生命、生活、生態的感覺、體驗、理解和禮贊。他由企業家華麗轉身成為知名的攝影家,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現已成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
作為一個非職業攝影人,周建松早年就喜歡攝影,由于肩負著經濟工作重任,根本無法抽出時間外出攝影,現在法爾勝新一代年輕團隊已順利交接,因此能夠有時間可重新拿起相機去發現、尋找大自然色彩繽紛的景觀,選擇好角度和光線,用手中的相機拍攝下來,并融入自己無限的情意和意境中。為了求得一張精彩的照片,他經常驅車數千里,跋山涉水,風餐露宿。近年來,先后去過美國、巴西、阿根廷等許多國家和我國的大部分地區,拍攝名山大川、人間勝景名以及人類和動物休生養息的場景。
面對周建松眾多的攝影作品,我不想做更多的描述,看看他近年來出版的攝影畫冊和舉辦的各種攝影展,就足以令人震撼了:《周建松風光攝影藝術》《人物》《泓洲凌韻》《氣貫長虹》、《國色仙芝》《鷺影鶴舞》《美影—周建松行攝美國》《美影—周建松行攝阿根廷》等等。在出版攝影作品集的同時,周建松還先后在日本、南韓、美國等各地舉辦攝影展。2009年7月19日至28日,由中國攝影家協會主辦,《中國攝影報》、法爾勝泓集團承辦的“自然生態和暢—周建松攝影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展出的近百幅照片是他幾年來對鳥類世界的聚焦,經過精心選擇了鴛鴦、天鵝、海鷗、白鷺、丹頂鶴五種候鳥作為自己鏡頭前的主角,來演繹和引導企業文化精神。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除了從事攝影創作外,周建松還放棄業余休息時間,專心從事書法創作和研究。他繼承和學習中國傳統書法藝術,用手中的毛筆譜寫中華傳統文化和優秀美德;潛心總結企業近50年發展中累積的寶貴經驗和創業歷程,書寫集團走過的每一個足跡以及自己的人生感悟,分享著生命的體驗,傳遞著人生的真諦。
他從2008年8月開始書寫萬米書法長卷,于2013年8月完成,歷時五年書寫了50多萬字、長達10200多米的書法長卷。長卷用正、草、隸、篆、行多種書體書寫,僅印章就鈐蓋了一萬余枚,重量860多公斤。長卷內容以企業文化大事記為主題,凝聚了周建松先生對法爾勝泓集團的深厚情感;譜寫了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創業歷程;描述了法爾勝由麻繩到鋼繩再到光繩產業領域的發展歷程。除了書寫企業創業史外,周建松還十分注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四種字體書寫的《千字文》、“百福”“百壽”“仁義禮智信、德和忠孝、恭儉謙約、金木水火土”等經典內容,作為法爾勝泓集團傳承創業精神、弘揚企業文化的激勵語、警示語,使企業生生不息,基業長青。
2013年10月10日,“周建松萬米書法長卷” 在江陰市體育中心隆重舉行,展示現場還舉行了周建松書法作品義捐認購活動。活動得到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大力支持,20多萬元善款當場捐贈給江陰市特殊教育中心校和西藏琪琪盲童幼兒園。
萬米書法長卷不僅見證、展現了這位企業家、創始人用他的書法繼續譜寫著法爾勝泓集團輝煌的企業文化,更表明他“生命不息,戰斗不止”,為法爾勝企業精神的傳承和創新奮斗不止的純高境界!
情系慈善 大愛無垠
2009年初,周建松在與西藏攝影家協會車剛副主席交流中得知了西藏盲童的情況。他感慨萬千地說:“我曾經也是高度近視,接近于‘盲人’,對盲人失去光明的痛苦,有著深厚的感觸,我一直想為盲人做點事。”于是,2010年他幾次赴藏,拍攝了大量盲童生活、學習的照片,也多次捐款幫助這個充滿愛心的地方,把自己拍攝的一些照片和車剛副主席等一批攝影家拍攝的圖文資料,以及一些國內外名人的留言,編輯成一本圖文并茂的圖文書,由他出資出版,讓更多的人了解西藏盲童的學習生活,了解他們充滿陽光的心靈世界,了解他們在黑暗中追逐光明的夢想。圖文書出版后,義賣所得全部捐獻給陽光小院,獻上自己一份真誠的愛心。人人渴望光明,心靈的明亮是通過無私奉獻的愛而產生。
2010年8月9日下午,法爾勝團隊赴西藏代表滿懷崇敬之情,專程來到拉薩朗堆巷10號陽光小院,看望盲人培訓中心的盲童,并與他們聯歡。聯歡會上,盲童們為大家表演了操作計算機、手工技能、唱歌、跳舞、民樂獨奏等,令所有代表大為感動,有的代表流出了深情的淚水。周建松代表及星源愛心基金會把三萬余元的捐款當場捐給了陽光小院的盲童。
周建松的愛心舉動,受到了西藏自治區有關部門的褒獎,在2010·中國西藏珠穆朗瑪攝影大展頒獎會上,為表彰他“大力支持西藏攝影事業的發展進步·真情關愛西藏殘障兒童健康成長”,西藏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崔玉英部長親自將突出貢獻獎牌及特別榮譽獎授于周建松。
這就是周建松,一個“鏖戰商場”、“寶刀不老”的企業家,退休后華麗轉身成為攝影家、書法家,并始終延續著他的慈善家事業。
(責編:魏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