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宜賓出土東漢石棺群:刻荊軻刺秦王圖案
最近,宜賓市江安縣兩千多年前三號魏晉石棺文物遺存秋順利搬遷到夕佳山民俗博物館,同時,在該縣發現出土的東漢魏晉石棺已達七具,已搬遷三具。如此規模的石棺群落出土極為罕見,七具石棺已全被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記者了解到,目前已出土的東漢魏晉石棺群落分布在江安縣留耕鎮黃龍村、任家壩、周家咀等地。其中,漢棺身左側前部刻有“荊軻刺秦王”圖案,后部刻有戴冠著袍人物,旁有一龍,棺右側刻宴飲百戲圖:有弄丸的,有擲劍的,鉆圈的,舞蹈的……內容豐富,形態各異。
石棺圖案生動地反映了東漢魏晉時期的社會生活景象,是研究魏晉時期社會生產生活與科學藝術水平不可多得的實體文物。(來源:中國新聞網)
秦始皇帝陵考古新發現兩類陶俑:身上有“宮藏”文字
秦始皇帝陵“百戲俑坑”考古工作近期基本結束,又新出土了兩類陶俑。
一類俗稱“泡釘俑”。在俑身上首次發現的“宮藏”文字,表明其身份尊貴,為研究“秦俑家族”和秦宮制度、尤其是娛樂藝術和時尚生活等提供了鮮活的珍貴資料。
另外一類雙手伸直交叉腹前的短裳陶俑。該俑整體上呈站立姿,兩臂于腹前交抱,兩腿分開;上身赤裸,下身著裳,裳由主體及腰間的腰帶構成。專家認為,通過觀察彩繪,均可觀察出彩繪涂刷的方向與紋路,這對于秦俑研究的精細化具有重要意義。
秦始皇帝陵9901陪葬坑(俗稱百戲俑坑)發現于1999年3月,已進行過兩次試掘。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與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聯合組隊,對其進行整體考古發掘,發掘面積約880平方米。(來源:中國新聞網)
北交所啟動首次藝術品交易
11月6日,在北京產權交易所(以下簡稱:北交所)的交易平臺上發售的第一批藝術品,在解決了藝術品收藏投資過程中常見問題的同時,還提供了各項后續專項服務和保障機制。
北交所這個全國最大規模的交易所的交易類型涉及很廣,包括企業國有產權、實物資產、林權、金融資產、環境權益、礦業權、石油、黃金交易等,但藝術品實物交易還是首次。
北交所介紹到,此次藝術品轉讓交易以劉伯駿的單件藝術品為交易單位,按照權威第三方專業機構評估的市場均價的八折定價發售,為收藏投資人保留了更大的保值增值空間。藝術品均由藝術家劉伯駿本人鑒定,進行鑒定公證,轉讓方同時出具保真法律聲明,每件藝術品還設有防偽標識,從各方面保障了藝術品的確權保真,也增強了藝術品今后的可流傳性。
據了解,此次交易不同于常規的藝術品交易,在北交所交易的這批藝術品,在北交所的平臺完成了轉讓交易后,還將由昆明元盛文化產權交易所(以下簡稱:元盛文交所)整合各類業界專業服務資源,為認購了藝術品的收藏投資人提供各種后續專項增值服務和保障機制。(來源:新浪收藏)
福州地鐵站挖出上千件文物 為閩越王都遺址
11月4日,福州屏山地鐵站進行考古挖掘,50天收獲從西漢至清代的上千件文物。除了發掘出西漢、兩晉、唐宋大量的建筑遺跡外,還有各個朝代遺留的瓷器用品。
考古隊員介紹,工地遺址中出土了完整的“常樂萬歲”瓦當,這在當時屬皇室專用,顯示這里確實是閩越王都城遺址。一起出土的還有人面、獸面等形狀奇特的圓形瓦當。
目前此處漢代遺址發掘還在繼續,這是近年來福州正式大面積發掘西漢時期遺址,也是福州建城歷史最早的見證。(來源:海都網)
美媒稱王健林耗資1.72億拍下畢加索名畫
“中國最富有的人以2800萬美元拍下畢加索名畫”,美國彭博社11月5日以此為題稱,中國首富王健林在紐約佳士得拍賣會上拍下畢加索名畫《兩個小孩》,價格遠超之前900萬到1200萬美元的估價,這成為當天該場拍賣會亮點的同時,也引發各界對于拍賣市場景氣程度的爭論。
據一位接近情況的人士11月6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證實,彭博社的消息屬實,王健林是以個人名義購買了畢加索的名畫,而非萬達集團。
中國商務部在11月6日的發布會上透露,截至2013年9月底,中國共有拍賣企業6052家,從業人員超過6萬人,其中注冊拍賣師1.104萬人。國際知名的蘇富比、佳士得、利氏兄弟等拍賣企業都已進入中國開展拍賣業務。拍賣企業也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保利、嘉德等企業先后赴香港注冊公司。如今,文物藝術品拍賣已成為中國拍賣行業中最重要和有分量的內容。(來源:《 環球時報》)
田黃石每克9.44萬元創福州拍賣新紀錄
福州2013年秋季藝術品拍賣大戲10月26日正式開鑼。在10月27日晚的田黃石專場拍賣會上,已故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郭懋介雕刻的田黃石薄意擺件《山居即景》以3680萬元成交,一舉奪得當日標王,不僅創當代印石最高成交價格,并且以9.44萬元/克創福州本土頂級田黃石單克價格紀錄。
據悉,這枚田黃石擺件重達390克,是近年來市場中極其罕見的珍藏,因此,直到拍賣前最后一刻,才公布起拍價。
田黃石在拍賣場上價格屢創新高,有業內人士分析稱,主要是因為田黃石資源極其稀缺,加上由于大部分田黃石愛好者購入后一般很少再上市流通,而追求的人卻越來越多,價格自然屢創新高。(來源:《東南快報》)
民博勇擔重任,雜志傳承文明 —“《收藏界·錢幣》專刊創刊號首發式”在西安隆重舉辦
為了弘揚、傳承和研究錢幣文化,更好地促進民辦博物館(簡稱“民博”)事業的發展,2013年10月25日上午,由陜西高原駿馬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主辦,西安高陵錢幣博物館、《收藏界》雜志社承辦,陜西省錢幣學會、陜西省民間博物館協會、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館、陜西省收藏家協會、西安市收藏協會、西安高陵錢幣學會協辦的“《收藏界·錢幣》專刊創刊號首發式”在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館會議廳隆重舉辦。陜西省民間博物館協會秘書長高玉書,陜西省收藏家協會秘書長姜西海,西安市收藏協會名譽會長劉平,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主任惠明,中國名家書畫院院長韓樹林,陜西省錢幣學會副秘書長張吉寶等文博界名流以及媒體近百人參加了此次會議。
西安高陵錢幣博物館張振龍館長懷著滿腔熱忱介紹了《收藏界·錢幣》專刊的創刊歷程;高陵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王健代表高陵縣委縣政府對《收藏界·錢幣》的創刊表示熱烈地祝賀;《收藏界》雜志社董凡總編宣布“《收藏界·錢幣》專刊正式創刊發行”。最后,會議為《收藏界·錢幣》專刊營銷總經理蘆澤清先生頒發了聘書。
《收藏界·錢幣》專刊是由西安高陵錢幣博物館經過一年多地策劃和籌備,在《收藏界》雜志社和陜西高原駿馬建設有限責任公司的大力支持下,自籌資編輯出版發行的。《收藏界·錢幣》專刊,是我國民辦博物館行業第一本公開發行的出版物。此專刊為季刊,一年出版四期,在海內外公開發行,各地報刊亭均有銷售。
《收藏界·錢幣》專刊的出版,不僅有利于促進錢幣博物館藏品的展示與研究,而且為廣大錢幣收藏愛好者提供了一本收藏、學習、研究錢幣的專業雜志,對促進我國民辦博物館事業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刊:魏佩)
“三山五園文化全球巡展暨2013中國藝交所藝術品交易年展”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
為了更好地推動文化藝術行業的健康發展,作為北京文博會的戰略合作伙伴,中國工藝藝術品交易所有限公司(簡稱“中國藝交所”)于2013年11月7日在北京新聞大廈召開了“三山五園文化全球巡展暨2013中國藝交所藝術品交易年展”新聞發布會。
中共北京市海淀區委宣傳部部長陳名杰、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視覺藝術處處長姚志華、臺灣頑石創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郭正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春珂等領導及工藝美術大師出席參加了此次發布會。中央電視臺、新華社、《人民日報》、《經濟日報》、《光明日報》、《收藏界》雜志社等約40余家主流媒體對發布會進行了報道。
“三山五園”是指北京西郊一帶皇家行宮苑囿的總稱。在中央和北京市有關部門的倡導和支持下,中國藝交所聯合文化部、海淀區、臺灣頑石創意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舉辦“三山五園文化全球巡展”。這個運用最新媒體科技手段再現文化藝術場景的國際展覽盛宴,體現出三代清朝盛世、四季皇家園林的輝煌。該巡展為期三年,將在發達國家主要城市的著名博物館巡回展出。2013年7月至9月,首站臺北展已成功舉辦,引起了轟動效應。2013年12月24日至2014年1月3日,巡展將移師中國國家博物館。(本刊:張玲玲 藺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