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天然在中國市場占據著壟斷地位,幾乎大部分國內乳企和幾乎全部洋奶粉企業都是恒天然的客戶,恒天然因此也成為世界奶粉市場的風向標。而危機一旦爆發,牽一發,動全身。
近日炒得沸沸揚揚的肉毒桿菌事件,再次把全球最大的乳企之一恒天然集團推到風口浪尖。
8月2日,恒天然對外披露稱,在2013年7月31日,公司發現38噸濃縮乳清蛋白粉可能被肉毒桿菌所污染。
關于肉毒桿菌,國內已有衛生領域的專家指出,這是一種生長在常溫、低酸和缺氧環境中的革蘭氏陽性細菌。肉毒桿菌在不正確加工、包裝、儲存的罐裝食品或真空包裝食品里都能生長。肉毒桿菌食物中毒在臨床上以惡心、嘔吐及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如眼肌、咽肌癱瘓為主要表現,中毒者如搶救不及時,病死率較高。被肉毒桿菌污染的食物需要在120攝氏度加熱10分鐘后才能被消滅,而家庭在沖泡奶粉的時候往往使用的都是溫水,因此起不到相應的殺菌作用。
隨著時間的推移,“毒奶粉”事件的波及范圍越來越廣,據目前最新公開資料統計顯示,此次“毒奶粉”的涉事品牌及公司總共包括:娃哈哈、可口可樂、多美滋、可瑞康、雅培、牛欄、上海市糖業煙酒集團、Vitaeo飲料公司以及三家位于大洋洲的動物飼料公司。
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乳業分析師宋亮評價說:“這是國內繼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最大的一次奶粉風波。”
污染風波始末
此次恒天然發現的受污染奶粉源于今年3月的一次檢查。恒天然在這次檢查中發現,三批次2012年5月生產的特殊類型濃縮乳清蛋白梭菌屬微生物指標呈陽性。
恒天然CEO西奧·史畢根斯解釋說:“梭菌屬微生物包括幾百種菌種,但是其中很多是不存在任何風險,所以我們又進行進一步的調查,找出其根源,當然發現具體的某一個具有毒性的肉毒桿菌的根源,肯定是需要花一定的時間。”
終于在7月31日的時候,恒天然方面證實其中有一個樣品存在著具有毒性的肉毒桿菌,8月2日,恒天然公司將相關的信息披露給了公眾。這個消息很快傳到中國,并同時引發了國內消費市場的強烈憤慨和質疑。
面對這個全球最大的奶粉進口市場的憤怒,即便是掌控新西蘭90%奶源的恒天然也無法熟視無睹,3天之后,西奧·史畢根斯——這位恒天然公司的最高管理者以“救火隊長”的身份出現在了北京。
他說:“我們知道問題出現的根源,這個微生物是在新西蘭北島中部的一家工廠的管道里發現的,出現問題的管道其實是一個供臨時使用的管道,對于這個管道我們有常規的清理,但是因為它不常使用,所以當時這個管道存在著清潔不徹底的問題,導致38噸的濃縮乳清蛋白里含有肉毒桿菌。”
“我們汲取了教訓,已加大對于新西蘭境內各項工作的進一步檢測,進行反復多次的核實,避免相關的問題重蹈覆轍……當務之急就是要確保公眾的安全,我們也正在和政府以及客戶(奶粉品牌商)一起限制這項事件所造成的負面影響程度。”西奧·史畢根斯表示。
自8月5日開始計算,恒天然集團承諾,將在48小時內“啟動召回和進行召回措施”,但至于何時完成所有召回,仍需要一個過程和時間。
對于恒天然在發現污染后的一系列反應,中國與新西蘭兩國政府均表示并不買賬。
日前,中國國家質檢總局發出通告表示,決定無限期叫停恒天然生產的乳清粉、乳清濃縮蛋白以及恒天然澳大利亞涉事工廠生產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基粉,直至“毒奶粉”污染事件完全解決。
一直以來,乳制品出口是新西蘭的重頭,目前占了全部出口總值的四分2--左右。
8月5日,新西蘭總理約翰·基批評恒天然拖延曝光,在發現存在問題后沒有立即采取行動,并擔憂這次肉毒桿菌污染事件影響新西蘭作為“干凈、綠色”乳制品供應國的聲譽。
目前,新西蘭政府已組建一個60多人的小組,應對這次污染事件影響,并介入調查。8月14日,恒天然宣布,公司新西蘭乳品部門董事總經理蓋里·羅馬諾已辭職,立即生效。有分析認為,羅馬諾應該是引咎辭職。
目前,新西蘭政府方面認為,恒天然已經失去了對事件的掌控能力,政府不得不出面代為公關。新西蘭外交部長默里·麥卡利將在數周內前往中國,貿易部長蒂姆·格羅澤也可能訪華以協助解決“毒奶粉”危機。
新西蘭總理約翰·基也表示,如果有必要,他將為此親赴中國。
產業鏈生變?
此次風波事件中,雅培和多美滋可謂損失慘重,據業內專家測算,兩家損失將超上億元。但據悉目前兩家奶粉巨頭均未向恒天然提出任何補償事宜。
一家同是外資奶粉的人士表示,哪怕是上半年出現的雙氰胺事件,也沒有一家奶粉商會改變和恒天然做生意。這不是價格上的問題,而是你很難在全球找出第二家像恒天然那樣能夠定時定量提供奶源的供應商。
因此,上述人士預計,以恒天然在上游高度壟斷的話語權,此次的風波一樣很難動搖它的合作地位,各大奶粉廠商還是會和恒天然進行繼續的業務往來。
從2012年的數據來看,中國從新西蘭進口乳制品大概占到中國全部乳制品進口量的51.5%,其中大包裝奶粉新西蘭占到92.2%,而恒天然占據其中80%左右的出口量。
但目前,中國政府一招無限期的“禁奶令”,將可能打亂恒天然以及其客戶的供應鏈。
宋亮預測認為:“禁止恒天然原料進口,禁上一兩個月,乳業格局影響可能還不大,因為今年上半年新西蘭干旱,預見到奶粉漲價,各大奶粉廠商的進口量很大,目前還有一定的庫存,應付一兩個月應該沒問題,但時間如果再長,恐怕就不好說了。”
“三個月的時候,如果奶粉企業不想縮減產能,就必須另謀原料出路,歐洲的奶源比較分散,供應量也不夠充足,如此一來,奶粉價格可能發生巨大波動。”宋亮表示。
“奶霸”恒天然和它的“中國小伙伴們”
恒天然生產的3個批次濃縮乳清蛋白中檢出肉毒桿菌,疑受污染產品或達到900噸。而這次污染事件涉及在中國市場的多美滋、娃哈哈、可口可樂、雅培等4家知名企業,這些企業不得不召回相關疑受污產品。對于這些合作伙伴的損失,恒天然需要做出賠償。
目前除中國外,俄羅斯、斯里蘭卡也停止進口新西蘭奶粉,其中斯里蘭卡是恒天然的第五大市場。
新西蘭初級產業部已停止對恒天然集團生產的含有濃縮乳清蛋白的產品頒發許可證。該國每年乳制品出口額約合97億美元,其中恒天然占比90%,約為87億美元。恒天然出口到中國的約占五分之一,金額約17.5億美元。
換個角度來看,“中國進口的原料奶粉約80%來自新西蘭,其中恒天然占70%-80%。”乳業專家王丁棉表示。
恒天然在中國市場占據著壟斷地位,幾乎大部分國內乳企和幾乎全部洋奶粉企業都是恒天然的客戶,恒天然因此也成為世界奶粉市場的風向標。而危機一旦爆發,牽一發,動全身。
恒天然進軍配方粉受阻
屋漏偏逢連夜雨。8月7日,發改委公布恒天然及其外資合作伙伴美贊臣、多美滋、雅培、富仕蘭(美素佳兒)、惠氏、貝因美、明治等乳粉生產企業反壟斷調查結果。
美贊臣被處上一年度銷售額4%的罰款,計2.0376億元;多美滋被處上一年度銷售額3%的罰款,計1.7199億元;雅培被處上一年度銷售額3%的罰款,計7734萬元;美素佳兒被處上一年度銷售額3%的罰款,計4827萬元;恒天然旗下恒天然商貿(上海)有限公司被處以上一年度銷售額3%的罰款,計447萬元。
發改委反壟斷局指出,涉案企業均實施了“縱向價格壟斷”,操控下游經營者的銷售價格。其中,只有兩位恒天然的合作伙伴惠氏、明治免遭處罰。
此前,由于中國配方奶粉需求旺盛和超高利潤,今年4月,恒天然董事長約翰·威爾森曾宣布進軍中國配方奶粉市場。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洋品牌嬰幼兒配方奶粉在華占據50%以上市場份額。恒天然沒有直接參與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的競爭,更多的是扮演乳品原料提供者的角色,因此上述業務開展被認為是恒天然在華投資戰略的轉變。不過目前,這一戰略計劃顯然遇挫。
事實上,美贊臣、多美滋、惠氏、雅培、雀巢和美素已經占據國內配方奶粉市場50%以上,處于“壟斷”地位。宋亮表示,2012年整個國內配方奶粉市場在500億元1550億元。如果以500億元規模計算,多美滋占11.47%,美贊臣占10.19%,雅培占5.16%,美素占3.25%。美素和多美滋為達能旗下品牌,二者合占14.72%。
乳業專家王丁棉表示,由于多美滋、雅培受處罰沖擊,其市場份額將會被美贊臣、惠氏等品牌搶占,而國內奶粉品牌也將會有機會分羹。另由于目前多美滋、雅培召回出現市場空缺,惠氏等幾個品牌或準備提價。
(據《21世紀經濟報道》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