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醉酒而喪命的案例已經發生不少了,照理說前車可鑒,或者說慘痛的教訓足以應引起生存者的警惕。然而,此類荒唐之事仍時不時出現,而且多與職權有關,真乃咄咄怪事。
安徽潁上縣發生的“國土局干部酒后意外身亡”事件,并不復雜。該縣紅星鎮企業主吳云“擺面子”,宴請縣土地局地籍股副股長王某,副局長周繼培、辦公室副主任閆潁等。席間,國土局4名干部豪飲了四瓶口子窖白酒。酒足飯飽后,閆潁負責駕車送“喝多了”的王某回家。其實閆穎也一定“喝多了”,多的是否神智清楚不得而知,反正他沒把該送的王某送回家,而是開著車直接回自己家休息去了。可憐酩酊大醉的王某被遺忘在車里,怎樣忍受高溫的煎烤現已無法考究,當天下午4點半,其被發現時已高溫中暑脫水死亡。
顯然,王某之死是意外。如果此事攤在普通老百姓身上,人們除了遺憾,可能還會責怪死亡者要酒不要命,死的太不值。但現在的死者并非平民百姓,而是土地局的一名干部,這場酒局也不是光明正大擺來的,而是請客人吳云的無奈之舉。原來吳云在北京打工20年,有了些積蓄后回老家在鎮上買了塊地,并投資150萬元建起了工廠,去年年底與江蘇一家企業簽訂了供貨協議。但由于訂貨量太大,廠里需要貸款,想用土地證抵押,但往縣國土局跑了若干趟,就是辦不成。在這種情況下,王某主動約他到飯店“意思,意思”,吳云哪有不應允之膽?
王某搭上一條命,這酒喝得代價確實太大,其給人們留下的思考也太多。
首先,這場酒局是在全黨開展的群眾路線實踐活動中擺設的。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反對“四風”,其中就有奢靡享樂之風。大吃大喝是具體表現。雖然不是花的公款,但任何形式的鋪張浪費,都是黨紀政紀不容許的。王某等人明不明白這個道理?我想,只要在體制內當差,稍微有點頭腦,略微有點常識,都不會糊涂。既然明白,還如此不顧忌,而且吃飽喝足了丟下工作不干直接回家,這樣的國家工作人員,這樣的黨員干部,把黨的宗旨擺在了何種位置,把工作職責擺在了何處?
其次,王某等人的這場酒是“訛”來的。辦土地證是國土局的職責,吳云多次到縣國土局,從副局長到一般干部都表示應該辦理。應該辦,為什么不辦?這就是嚴重的官僚作風,加不正之風。國土局是權力部門,最容易發生“吃、拿、卡、要”這些被老百姓深惡痛絕、以權謀私的齷齪事。王某等人恰恰就應了這點。吳云急著辦證貸款,他們心知肚明。本來責無旁貸的責任,他們非要變成施展權力的手段。吳云越急,他們越抻,直抻的讓吳云錢不夠押上駕證也要請客的地步這才高興。這些人把職業賦予的公有權完全變成了私有權,為滿足自己的私利私欲不擇手段,大有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的瘋狂感。這種人現在仍不在少數,只不過所使的花樣不同罷了。擾得老百姓沒辦法,凡事都要花錢送禮買個痛快方便。這真是一種無奈和悲哀!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是長期以來養成的不良習氣。屢禁不止,說明有市場有舞臺有空隙。說這些人不怕,那是假。每次搞教育活動,整頓作風紀律,這些人立時變得老實,規矩起來。但“風”一過,馬上又故伎重演。典型的明一套暗一套。老百姓為什么沒有信心?因為他們看得明白:今天得罪了,明天不遇事則罷,一旦有事,小鞋會穿不完。
抓作風要從苗頭入手,不要等既成事實再下手。王某是一命嗚呼了。但如果不發生意外,那些同他一起吃喝的人還會受到處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