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5.0開啟了微信的商業化之路,其4億的用戶基數和天生扎根于移動互聯網的社交基因讓阿里不得不防。同日。新浪微博就推出淘寶微博版,將淘寶對接微博社交平臺。這只是阿里和騰訊爭奪社交化電商市場資源的分戰場。
余額寶、全額寶、生意寶、收益寶、活期寶、現金寶、易付寶……所謂“得屌絲者得天下”,有屌絲銀行之稱的余額寶出生兩月,早已吸金過百億。閑散資金的掘金空間之大,讓眾多電商都無法淡定了,而最新入場的是騰訊的微信。
微信5.0來勢洶洶,一口氣上線支付和微理財服務,大有對陣阿里的支付寶和余額寶之勢。而阿里亦兇猛反擊,將于近期祭出“信用支付”秒殺微信支付,允許用戶在不捆綁信用卡或儲蓄卡的情況下直接透支消費,額度最高5000元。
封殺微信淘寶客、高調發布微信的支付風險,阿里對微信的圍堵可謂馬不停蹄。騰訊、阿里兩巨頭在互聯網金融的熱戰已由暗轉明。海通證券研究報告稱,未來對銀行沖擊最大的會是“阿里金融”和“騰訊金融”這類互聯網平臺公司。騰訊、阿里爭奪互聯網金融頭把交椅的攻防戰才剛剛開始。
移動支付之爭
微信5.0開啟了微信的商業化之路,其4億的用戶基數和天生扎根于移動互聯網的社交基因讓阿里不得不防。同日,新浪微博就推出淘寶微博版,將淘寶對接微博社交平臺。
這只是阿里和騰訊爭奪社交化電商市場資源的分戰場。
另一廂,在支付、基金方面都先行一著的阿里主場坐鎮的互聯網金融領域,騰訊也開始挑逗其敏感神經。財付通總經理賴智明的一句話透露了騰訊進軍互聯網金融的野心,“微信支付是一個基礎平臺,金融理財是我們主要的應用方向。”
繼華夏基金首次嘗鮮后,各家基金公司紛紛牽手微信推出“微信理財”服務。獨立第三方基金投資顧問好買財富其后正式將“基金超市”開到了微信上,南方基金率先推出微信“語音理財”功能。
不過,相對于余額寶的瞬間火爆,微信理財顯然要慢熱許多。余額寶出生僅僅兩個月,就有報道稱其資金募集規模已超過250億元。行內更是吹起了一陣“電商基金旋風”。消息透露,40余家基金正與淘寶洽談合作上線開“網店”,數量超過整個基金行業的一半。
而自華夏基s金“微理財”——微信交易功能8月1日上線至今,卻反響平平,大有雷聲大雨點小之勢。市場普遍認為,不如余額寶便捷和定位側重社交功能是主要原因。不過,騰訊也自有一把如意算盤將阻擊阿里進行到底。有媒體報道,新版微信支付不會考慮接人除了財付通以外的任何第三方支付。
易觀分析師張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騰訊此舉應該也是為了與手機支付寶搶奪一部分市場,畢竟如今論體量,支付寶的優勢更明顯。但如今微信的發展勢頭相當迅猛,未來當他引入更多交易類的應用時也會成為手機支付寶的有力競爭對手。
但張萌認為,從布局角度講,阿里金融的布局更全更深入,畢竟他依托自己的交易體系在這一塊布局最早,無論是阿里巴巴、天貓、淘寶這些交易平臺積累了比較多的用戶信息和數據,他有自己的阿里云平臺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就是做大數據這樣的分析。而且他早早地對其交易類用戶進行信用評級和評估,這樣阿里金融的布局肯定要更深入。
阿里和騰訊的金融野心
阿里的金融帝國布局已愈漸清晰。憑借支付寶、余額寶、阿里小貸,阿里已實現對銀行的匯款、存款和貸款三大功能的覆蓋。而借由新浪微博搶占流量,以即將推出的只支持移動支付的阿里“信用支付”撬動移動支付,“阿里金融”的未來藍圖,正蔓延至移動互聯網領域。
海通證券的“互聯網金融VS銀行”研究報告指出,線上支付的競爭格局正步入紅海,支付寶、財付通和銀聯三家占比80%以上。相較之下,移動支付領域目前仍是一片藍海。而移動交流平臺如微信、微博的勝算更大。
眾多基金公司扎堆進場,最看重的莫過于互聯網這一新增渠道的巨大潛力。據海通證券的“互聯網金融VS銀行”研究報告指出,“余額寶”的潛在規模預計達2000億元至3000億元。
然而,野蠻生長之后,余額寶等電商基金產物也將遭遇瓶頸。難吸引大額資金是電商平臺的天然劣勢,而流動性管理壓力是電商做金融的最大風險。針對電商大促中可能出現的大額贖回,余額寶要保持較強的流動性。財經評論員余豐慧認為,微信進軍金融領域,不建立與支付寶一樣的沉淀資金池將大大限制其發展空間。
擁有沉淀資金池的支付寶已然有優勢。而微信等后進場玩家,盡管坐擁移動互聯網的龐大用戶群,在移動領域勝算更大,但要在互聯網金融之路上與阿里抗衡,最重要的還需解決流動性風險問題。
國金證券研究所資料顯示,目前互聯網金融類型有三:其一為傳統金融業務在線化即網上銀行、移動支付等;其二為基于互聯網的新金融模式即網絡貸款、基金網銷、保險網銷等;其三則為基于電子商務、廣告等平臺的互聯網金融生態圈。
倒逼銀行轉型
互聯網對金融業的“侵襲”正在改變傳統金融業生態格局,從觀念、運營模式,到資金鏈的流轉,網絡企業似乎在以一種無所不能的姿態宣告著互聯網金融時代的與眾不同。
以阿里小貸為例,依托阿里巴巴等平臺多年積累的海量數據,可以有效控制風險,同時借助互聯網批量化、流水化作業,又可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它還帶來一種新的微貸理念:信貸不再是一種權利,而是公平合理交易的商品、服務。
面對來勢洶洶的互聯網企業,銀行業并非無動于衷。網絡金融這塊蛋糕,各大銀行都不會也不敢輕易放棄,因為這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互聯網進軍金融領域正在促使傳統銀行服務創新。招商銀行攜手中國聯通于2012年11月推出首個移動支付產品——招商銀行手機錢包。浦發、農行、建行等也陸續公布了在移動支付領域的戰略規劃和最新產品。
雖然已經做出諸多改變,但傳統銀行動作還是沒有互聯網企業動作快。目前,互聯網金融業正從單純的支付業務向轉賬匯款、跨境結算、小額信貸、現金管理、資產管理、供應鏈金融、基金和保險代銷、信用卡還款等傳統銀行業務領域滲透。除了存款,銀行的主要業務幾乎已遇到全面挑戰。“余額寶”對傳統銀行活期儲蓄和短期理財產品的影響也不可小覷。對互聯網巨頭們來說,目前缺的只是一張正式的銀行牌照。
來自興業銀行負責金融借貸多年的業內人士認為,極端地來講,未來所有的消費者和商家可能都成為某個大型互聯網企業的客戶,而銀行的客戶只剩下一個,那就是這個互聯網企業。傳統銀行如若不尋求突破升級,將來很有可能面臨的就是邊緣化。
(本刊記者巫彬綜合整理)
雖然已經做出諸多改變,但傳統銀行動作還是沒有互聯網企業動作快。目前。互聯網金融業正從單純的支付業務向轉賬匯款、跨境結算、小額信貸、現金管理、資產管理、供應鏈金融、基金和保險代銷、信用卡還款等傳統銀行業務領域滲透。除了存款,銀行的主要業務幾乎已遇到全面挑戰。“余額寶”對傳統銀行活期儲蓄和短期理財產品的影響也不可小覷。對互聯網巨頭們來說,目前缺的只是一張正式的銀行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