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休閑,相對濱海旅游,是一個升級版,自然也對整個城市的配套建設、管理水平、產業規劃提出了更高要求。隨著海洋經濟和旅游業的轉型升級,海洋休閑產業被各大沿海城市提到了新的高度,但如何真正將其做成產業,產生GDP,還需要制定一個長遠、全面的規劃。
上世紀未,美國著名學者格雷厄姆·T·T默利托預言:休閑將是新千年經濟發展五大推動力中的第一引擎;2015年后,發達國家將進入“休閑時代”;休閑產業將在2015年左右主導世界勞務市場,并占有世界GDP 1/2份額;休閑產業對未來經濟格局的影響深遠。
進入新世紀以來,休閑產業發展的實踐已經將他的大膽預言一步步變成現實:2010年,我國居民休閑消費最核心部分約為2.1977億元,相當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4.20%,相當于GDP的5.51%。
旅游和休閑,是一對總是被人們聯系在一起的詞匯,近年來國務院也定期發布《國民旅游休閑綱要》,將旅游、休閑放在一起,探討其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隨著地球逐漸變成一個村落,從自己厭倦的地方,到別人厭倦的地方去走走看看,已經成了許多人節假日的首選方案。然而,屢屢見諸報端的埃及神廟被刻上“到此一游”、中國游客海外搶購奢侈品、普羅旺斯薰衣草田里因爭搶拍照而互毆等事件,卻值得我們思索:中國,這個GDP已經位居全球第二的國度,為何盛產游客,卻連“怎么玩”也學不會?
再看看這座腳下的城市,又到了每天十幾萬輛大巴車開進青島的時節,擁堵不堪的市內交通,人滿為患的海水浴場,隨意丟棄的垃圾和海邊質不優價也不廉的小吃,如何能代表青島這座國內外知名的濱海旅游城市形象?
實際上,隨著過去那種“上車睡覺,下車拍照”的旅游模式被越來越多的人摒棄,“自由”、“休憩”的生活方式受到廣泛推崇,傳統旅游也在向著休閑度假轉型升級。青島,和國內所有的沿海城市一樣,坐擁海洋資源,急切呼喚著海洋休閑產業的肇興。
根據統計,美國目前的游釣愛好者已經超過6000萬人,遠超過高爾夫球和網球人數,每年休閑釣客消費總額達870億美元,海洋休閑產業總值累計達2000億美元,為全美提供120萬個就業崗位;在日本,休閑漁業人數約3500多萬,占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年消費產值達800億美元;在加拿大和歐洲各國,以游釣為主體的休閑漁業都十分盛行和發達,休閑漁業產值為常規漁業產值5倍以上。海洋休閑產業,正以其巨大的拉動能力,成為海洋經濟的重要一環。
相形對照之下,就現實而言,中國的沿海城市要大力發展海洋休閑產業,還面對諸多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當前,我國國民的休閑觀念較為淡薄。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飛速發展,也造就了激烈的社會競爭環境,國人爭分奪秒地生活在“急之國”,甚至連外出旅游也是行色匆匆,走馬觀花。筆者在泰國度假期間,到過幾個著名的度假城市,但放眼望去,在海灘上悠閑地曬太陽的,在清邁小城安靜地坐在咖啡館的,大多是西方人,國人面孔甚少。
此外,休閑度假的門檻還較高,一方面是假期較少,根據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休閑藍皮書》,我國最具穩定休閑基礎的中產階層中,有近九成認為自己過勞,時間緊、工作忙,成了造成休閑障礙的首要因素。另一方面,對大眾而言,休閑度假的高昂價格也是一道門檻。海釣、溫泉、度假酒店這些項目,價格并不“親民”,也無怪乎國人假日“挈婦將雛”休閑度假并不普遍。
對比東南亞、日本等地的度假區,產業鏈較為完整,人們既可以選擇星級酒店,也可以選擇民宿;既可以品嘗龍蝦關味,也可以在路邊尋找當地特色小吃。選擇面寬,服務好,管理規范,是其休閑產業發達的原因。反觀國內,旅游景點內物價高,“宰客”現象時有發生,在這樣的環境下,很難獲得身心愉悅的休閑體驗。
海洋休閑,相對濱海旅游,是一個升級版,自然也對整個城市的配套建設、管理水平、產業規劃提出了更高要求。北京昌平郊區的沃德蘭游樂園,號稱全亞洲最大的游樂園,曾被國家旅游局列為重點項目,卻在1998年停工,至今仍然荒廢,如同“鬼城”,其中原因復雜,但不可否認的是該項目缺乏前期可行性研究,項目選址在通往八達嶺的京藏高速旁,意在截流去往八達嶺的游客。但是,投資方混淆了兩種游客的性質:八達嶺的游客以觀光游為主,旅行團居多;游樂園則至少需要數小時來體驗,旅行團游客在緊張的行程中,很難停留在此。
隨著海洋經濟和旅游業的轉型升級,海洋休閑產業被各大沿海城市提到了新的高度,但如何真正將其做成產業,產生GDP,還需要制定一個長遠、全面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