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09年年初青島“城市一卡通”項目建設以來,琴島通卡項目通過不斷技術、服務、管理的優化完善,建設成為一項涵蓋科技創新、支付體系創新、公共服務創新、應用模式創新的便民利民工程。
人心這種地方,迫近卻邈遠,須得經過一番跋涉,方能抵達。
有一種產品,每日在幾近三分之一的城市居民的手心、口袋中流轉,擁有使商人艷羨的市場占有率和使用率,卻做著細微瑣碎、幾近公益的事業。它的衷心的表達,就在日復一日的每一筆繁瑣精準交易的背后,無需贅言,自在人心。
融入百姓生活
市區居民大概記得,三年前琴島通卡網點窗口替換原公交IC卡的情景,又仿佛不經意間,買早餐、乘出租車、繳水電費……這張小卡片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廣了;公交企業每天清點零幣的姑娘大概記得,隨著琴島通卡發行量的增長,工作似乎變得輕松,也不必總用零幣領工資了;來往膠州灣隧道的駕駛員大概記得,過往收費口無需現金繳費,甚至不用停車刷卡了……
2009年年初,青島市十四屆人大通過了《關于青島加快建設“城市一卡通”的議案》,確立了青島“城市一卡通”采用A/B卡建設模式,即A卡為“市民卡”,采取實名制,可集中辦理銀行卡、社會保障、住房公積金等業務;B卡即為“琴島通”卡,采取非實名制,實現城市交通(公交車、出租車、輪渡、隧道、地鐵等)、停車場管理、校園門禁、小額支付等多種便民服務。
青島市政府專門成立“城市一卡通”建設協調推進領導小組,按照市場化運作的模式,成立青島市琴島通卡股份有限公司,負責“琴島通”卡項目的建設、管理和運營。市政府授予琴島通卡公司在青島市行政區劃范圍內從事基于“琴島通”IC卡消費的制作、發行、充值、繳費、清算的特許經營權。
琴島通卡公司利用兩個月的時間先后完成了系統總集成商、清算服務銀行、IC卡供應商的采購及密鑰系統生成等系列前期籌備工作。2009年12月30日,“琴島通”IC卡系統應用成功啟動,琴島通卡開始在部分公交、出租以及超市便利店進行測試。以當年立項、當年建設、當年發卡的建設速度,開創了國內的先河,成為國內“城市一卡通”項目推進速度最快的城市。
自2010年3月31日正式發卡至今,共發行300余萬張,完成了青島市域范圍內7000臺公交車、18家公司3680輛出租車、膠州灣隧道、公用事業繳費、電力繳費、輪渡、加油站、新華書店、24小時便利店等領域刷卡消費,實現即墨村村通公交車刷卡應用,完成與日照通卡的互通,發行了琴島通手機支付卡。便捷的支付方式,廣泛的應用領域使琴島通卡逐漸融入了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自2009年年初青島“城市一卡通”項目建設以來,琴島通卡項目通過不斷技術、服務、管理的優化完善,建設成為一項涵蓋科技創新、支付體系創新、公共服務創新、應用模式創新的便民利民工程。
立足公共交通
“城市一卡通”的建設宗旨在于“通”,在項目提出時就被賦予眾多期待。如何快速的實現“一卡多用、一卡通用”的建設初衷,給琴島通的經營團隊帶來了挑戰,在成長初期找準發展切入點,顯得尤為重要。“琴島通”卡首先將公共交通納入應用系統,并將其在原有公交Ic卡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和優化,是其步入現有局面的秘訣。
2009年是“城市一卡通”概念出世的元年。此前,采用企業密鑰、MIFARE技術的公交IC卡已被破解,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因此,運用了邏輯加密型技術的公共Ic卡迫切需要更新改造,提升安全等級。
采用省級密鑰的“琴島通”CPU卡審勢而出,吸取了國內各地在建設“城市一卡通”項目的管理模式、運營模式、技術標準等方面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形成了具有青島特點的“琴島通”卡模式。
在項目建設初期,將市內6區公交車的應用率先納入琴島通應用系統,并延續刷卡乘車優惠政策,實現新系統的平穩過渡。2010年底開始,陸續將膠州市、萊西市、膠南市、青島開發區、即墨市、平度市的公交系統納入琴島通系統。2012年10月15日,實現了琴島通卡在青島市域范圍內所有公交車的刷卡應用,持卡人乘車享受當地公交刷卡優惠。
2010年12月,琴島通卡公司全面啟動特種卡(學生卡、老年人卡、殘疾人卡)的置換工作。本著“方便市民、服務社會”的宗旨,采取了“分期、分批、分流”的方式,對不同的特種卡采取了不同的信息采集及置換形式。新發行的琴島通學生卡采取了與身份證信息掛鉤、年齡限制的方式,杜絕了非在校學生濫用學生卡的現象;老年卡的置換本著“走進社區、服務到家”的原則,利用社區活動場所作為置換點,盡可能減少置換卡給老年人帶來的不便。通過市老齡委、各區政府協調,在各街道辦事處100余個信息采集置換點進行現場服務,參與服務4000多人次,確保了任務的全面完成。
2012年,完成了琴島通卡與日照通卡的互通使用。為解決持卡人乘坐有人售票車的刷卡問題,卡公司為市內5區23條有人售票線路配備了1000臺手持POS機,使市民在多級票價線路上也能夠享受刷卡優惠政策。今年上半年,陸續在即墨村村通公交車上安裝琴島通刷卡機,持琴島通卡乘坐村村通公交車可享受9折刷卡優惠,并在即墨18個村鎮設立19個客服網點,辦理琴島通卡的售卡、充值業務。
這項以科技為導向,以惠及民生為根本,以建設服務于區域、城鄉間的互聯、互通公共交通體系為目標,從提升城市公交服務水平的角度出發的“城市一卡通”項目,不僅符合“綠色出行、公交優先”的政策,倡導符合信息化和區域、城鄉統籌的發展趨勢,而且也是改善民生、構建智慧城市、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
實現多元應用
城市通卡在全國各城市都逐漸融入日常生活,卻也逐漸地分化了受眾范圍,持卡者以乘坐公交車的人群以中低收入的上班一族、退休一族和無收入的學生為主。日漸增長的有車一族似乎被自動地屏蔽在外,這與城市通卡的初期預想隱隱背道而馳。
2010年12月初,青島市政府確定了琴島通卡作為膠州灣海底隧道收費系統的支付載體,并確定由琴島通卡公司負責膠州灣海底隧道ETC系統的開發建設。時間緊、任務重,卡公司迅速組織相關專家制定了《膠州灣隧道收費系統建設方案》,完成系統集成商招標以及設備采購、安裝、調試等工作,實現了膠州灣隧道薛家島收費站22條收費口中18條人工收費口使用琴島通刷卡收費,4條ETC車道實現不停車收費。
2011年6月30日,海底隧道正式啟用通車,安裝了琴島通車載電子標簽的用戶使用琴島通卡可實現不停車收費,也可在人工收費系統使用琴島通卡刷卡繳費。運行兩年來,ETC車道大大緩解了隧道收費口的擁堵狀況,提高了隧道的通行能力,極大方便了公眾的出行,與人工收費車道排長隊等候的情況形成鮮明的對比。
目前,北京、上海、廣東等省市,針對不同的應用領域——城市公共交通和公路電子收費,都使用兩種不同的卡片,或由兩家獨立的企業分別經營管理,或實行兩種不同標準密鑰體系的卡片,兩卡之間互不兼容,并且不能互通使用。而琴島通卡則將兩種應用整合在一起,這種由城市通卡公司負責發行、由一張卡既可應用于城市公共交通領域,又可應用于ETC不停車收費系統的模式,開創了國內同行業的先例。為此,該項目在“2012年度國家金卡工程優秀成果金螞蟻獎”評選中榮獲“多功能綜合應用獎”。琴島通車載電子標簽還將用于城市智能化停車場繳費等方面,實現電子標簽和琴島通卡的多元化應用。
扎實推進管理
目前,市民持琴島通卡可乘坐公交車、搭乘出租車,通行海底隧道、購物消費等,按照市政府授權的特許經營領域,未來幾年內琴島通卡的應用領域還將陸續拓展到地鐵、停車場、公用事業繳費、樓宇門控、校園服務等領域的支付。
隨著應用領域的拓展,持卡人對琴島通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2年6月26日,琴島通卡公司推出了具有實名制后臺賬戶和非實名制電子錢包于一卡的琴島通雙賬戶商務卡,該卡后臺賬戶部分與持卡人身份證信息綁定,實名制可掛失,電子錢包部分與琴島通普通卡相同,不記名不掛失。持卡人可根據自己的消費能力和使用頻率適度從后臺賬戶向電子錢包圈存資金,以降低丟失后的損失。
琴島通卡公司根據不同客戶的使用需求分別與聯通、移動合作,發行了13.56MHz和2.4G兩種標準的琴島通手機支付卡。
為方便持卡人辦理琴島通業務,公司不斷調整優化客服網點的布局,在市內5區設立28個客服網點,交通銀行、郵政儲蓄、社區等代理網點300余個。此外,琴島通卡公司還與都都寶公司合作,實現了琴島通卡的網上充值和消費功能。
琴島通卡公司不斷加強內部管理,完善服務公約,進行全員培訓,強化服務質量,做到標準化、規范化、流程化服務。公司先后榮獲“青島市老齡工作先進集體”、“誠信示范用人單位”榮譽稱號,萊陽路客服大廳被授予青島市“青年文明號”集體和市交通運輸行業“十佳紅飄帶窗口”稱號。
經過三年的經營,琴島通卡“統一管理、統一品牌、統一標準、統一密鑰、統一結算”適用于廣泛應用領域的模式,成功實現了“一卡多用、方便快捷”的建設初衷,開創了國內“城市一卡通”的諸多先河。
琴島通卡項目建設是一個社會化、系統化工程,是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便民利民工程,通過“社會需求、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模式,努力在社會公益性和商業性之間找到平衡點,為青島的信息化建設和打造智慧城市做出貢獻,是“琴島通”卡建設的初衷和所承載社會使命的極致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