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解答“錢學森之問”,也許首先還是“救救孩子”,從解放幼兒、小學生、初中生開始。從黃毓先生所撰寫的“人體生命學與錢學森系統論、復雜性科學關聯”系列文章,筆者發現了十分重要的信息。由之得到三條重要啟示,并提出了初中生教育六原則。本文提倡了“完備的‘人的教育’”這一概念。
關鍵詞:錢學森 黃毓 價值觀 心靈-價值(信仰)系統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c)-0008-01
“中國什么時候能培養出建設創新型國家急需的創新型杰出人才?”錢學森的教育“天問”,說出了教育界乃至全社會的共同困惑。解答“錢學森之問”,也許首先還是“救救孩子”,從解放幼兒、小學生、初中生開始。
錢學森的教育“天問”,說出了教育界乃至全社會的共同困惑。“錢學森之問”的價值,就在于他以一個大科學家的科學理性,直面現實,直面問題。他毫不客氣用了一個全稱判斷:不是個別院校、部分高校,而是“沒有一所大學”按照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去辦學!
然而,“知易行難”。錢學森本身的教育經歷已經顯示優秀人才的成長是一個連續、復雜的過程,所謂“百年樹人”。今天,“起跑線”上的惡性競爭,被形象地比喻為“贏在起點,輸在終點”。如果我們的中小學生就被考試和分數所壓倒,好奇心和想象力被磨滅殆盡,又怎么能指望他們在大學教育階段會有所作為?因而,解答“錢學森之問”,也許首先還是“救救孩子”,從解放中小學生開始。而初中階段作為一個人世界觀、價值觀成形的階段,如何正確地引導孩子心靈也就顯得十分重要。提高學生認識世界、認識自我的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是時代賦予班主任的重任。
以下專論初中生教育與人體生命學的關系:
心靈之約:
根據黃毓先生所撰寫的“人體生命學與錢學森系統論、復雜性科學關聯”系列文章,筆者發現了十分重要的信息:
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院士的系統論緊緊把握整體具有各部分所不具有的新質的功能,“整體大于部分之和。”他創設的“總體設計部、現代科學技術的體系結構”等等,都突破了單一線性因果論,從而導致科學方法的進一步重大變革,為科學思維提供了新方法。[1]
如文章所述,黃毓提出人是由人體與生命巧妙結合的理念,并根據錢學森系統論,提出“人體生命學”和“人體生命巨系統”[2]的概念,認為人體生命巨系統下隸兩大方面:
人體(開放的復雜巨系統—身系統)。
生命(人體內外結構及其運動—心系統)。
這兩大方面結合、分化為三大子系統(三位):
身心系統(包括兩方面:自我系統:肉體及其架構、個體健康、愛情、婚姻、家庭等身心子系統,宇宙系統:天地人系統)。
心靈-價值(信仰)系統(包括兩方面:實用價值:職業、金錢與物質、社會價值、公共價值等子系統;精神價值:事業、成就、幸福、認同、信任、信仰等子系統)。
精神意識系統(包括兩方面:神系統:精神、意志、意識、潛意識、心神(注意力)、思想等子系統;意系統:意象(暗示)、意念(觀想)、自律、覺悟等子系統)。
這三大系統,是人的生命力發展與表現的三大方面;是廣義的形、氣、神三位;又分別對應著人的自然屬性、社會屬性與精神屬性。這“三位”并且在不同的維度與層次上不斷分化,產生多元化的人生……
故此,作者得到了人體生命學如下關于“人”的定義:
人是一個一元二面三位多層次多維度的開放復雜的巨系統。
作者并告訴我們,人體生命系統,又可稱為“人格系統”,只有這三大系統健全的人才是人格健全之人。作者并援引其師劉合群教授近期發表于《中國基礎科學》雜志的新理論:宇宙力網理論[3],提出這三大系統形成著復雜的、雙向的力網關系,故亦是開放的復雜巨系統。
筆者認為:這樣的定義對于教育改革無疑有著震聾發饋的作用,得到啟示如下:
身心不二,其影響是雙向的,身體問題所帶來的心理問題和心理問題所帶來的身體問題都應得到同樣的重視。
心理問題和心靈問題定位和維度不同,學生身體成長了,不等于心理成長了;只有心靈成長了,心理才會漸趨成長,這不同的維度應得到同等的重視。
如果說心靈價值(信仰)系統是心理層面的基礎,那么,精神意識系統則是身心層面的上層建筑和動力源,初中階段作為人價值觀、世界觀、宇宙觀的成熟和建立的關鍵階段,離不開精神意識系統的逐漸成形、塑造和不斷提升。
據百度百科,福祿培爾(Fredrich Froebel,1782—1852年),幼兒園運動的創始人。1826年出版的《人的教育》是他的教育代表作,反映了他對于哲學和教育學的基本觀點。
他在事業上實現了兩件事:成立一所自稱為“兒童養育學院”的幼兒園;創建一所供膳宿的小型師范學校。在教育思想方面建立了學前教育的理論體系,認為改進學前教育是全面教育與社會改革的重要開端。他倡導的幼兒園運動得到全世界的擁護與支持。
福祿培爾極重視學前教育,與以前的教育家相比,他的功績在于詳細地研究了學前教育理論、體系和幼兒園的教學方法。
筆者認為,用人體生命學去升級“人的教育”理論,不僅是學術上的升級,也是對每一個學生關照的升級,意義十分深遠。基于此,筆者提出初中生教育的六項基本原則:(1)回歸的原則,啟發本性、回歸本性、重視心靈、回歸整體,把學生從環境對生命的異化、分裂中拉回來;(2)適應的原則,謹慎地遵循、推動本能;(3)發展的原則,教育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發展自己的天賦;(4)自動的原則,學生的創造力的發展只在他們的游戲、勞動、智力活動等自動過程中反映出來,寓教于樂因此十分重要;(5)內外合力的原則,學生內心力量的成長,離不開內外合力的影響;(6)價值觀的原則,通過宇宙人生的整體認識和人體生命力網的認識,建立其影響一生的價值觀系統。
筆者認為,完備的“人的教育”應貫穿于人的一生,但其過程應始于學前教育、奠基于小學教育、成型于初中教育、發揚于高中教育、獨立于大學教育,成就于社會教育。其中初中教育不容錯過,其重要性自不待言。
關于人體生命學,還有很多價值,值得教育界同仁關注。
參考文獻
[1]錢學森.論系統工程(增訂本)[M].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11-12,175.
[2]黃毓.性科學與系統論及復雜性科學的關聯[J].中國性科學雜志2012年中國性學大會會刊,2012:1-6.
[3]劉合群.宇宙力網理論的建立[J].中國基礎科學雜志,201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