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階段是希望與朝氣的代名詞,它不僅是初中階段教育的繼續與深化,更是處于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的重要時期。本文分析了在教學中應融合新大綱的思想精髓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論述了如何在教學中把握數學的學科地位,協調數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指出了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教學資源,為高中數學后續發展務實基礎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新課改 高中數學 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c)-0011-01
高中階段是學生生理心理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智力智商和情商等培養的關鍵時期,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只有把握好高中階段學生知識技能的儲備和各方面能力的培養,才能為學生日后接受大學教育甚至走上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正是高中數學自身舉足輕重的學科地位,所以要特別注意思考新時期高中數學的創新問題。
1 融合新大綱的思想精髓,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眾所周知,新課改下的數學不僅僅是一門學生應付考試的學科,最重要的是數學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生活處處皆數學的創新數學教學模式。九年一貫制的義務教育為高中數學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學生不僅擁有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而且具備了一定的數學素養和探究創新的能力。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型的今天,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問題越來越被人們熟知提及,甚至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可以說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僅教育教學的問題,儼然成為了社會改革創新問題的一部分。創新是推動教育教學改革的強大動力,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教學是一門高超的藝術,而唯有創新才能保持這門藝術長青,唯有創新才能使學生更好的充滿活力的發展。在高中數學新課改大綱的要求之下,必須在調整教學方式,轉變教學方法的同時,在實際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傳統的一本教科書,幾本習題集,外加定期的學科測驗的高中數學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應新時期的數學教學的要求,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在把握教材的基礎上,探求課本以外的知識,要引導學生將數學放到社會生活的大環境中中,切合數學的最初來源,數學的本質就是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高于生活。鼓勵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獨立思考,通過觀察、分析、探求,已達到對數學的再學習,再理解、再創造。
2 把握數學的學科地位,在教學中協調數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在高中階段的教學中,數學的學習是物理、化學等學科學習的基礎,學生通過實際的數學教學形成的探究能力、創新能力等數學素養和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在高中階段其他學科的學習中發揮著潛移默化的推動作用。隨著新時期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教學內涵的日漸豐富,高中數學不再是以前學生口中枯燥乏味的學科,這個高中數學教學質的轉變和數學與其他學科的協調發展密不可分。眾所周知,數學是處理信息,進行計算推理的工具,在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領域占據著不可替代的位置,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一門與大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實用學科,所以數學的學科地位也就決定了高中數學的教學過程必然與其他學科是唇齒相依的關系。首先,數學的教學一直就是物理化學測繪等學科學習的基礎。特別是在信息高速發展,信息技術對社會各領域影響深遠而開設信息技術課程的今天,數學在信息技術的學習中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其次,不能忽視語言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這是因為在高中數學教學活動通常以語言作為媒介,語言的組織上是否嚴謹,語言的表達上是否準確,語言的理解上是否精確都關系到數學教學質量的高低。最后,學生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形成的探究精神、創新能力和實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在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方面,均起到積極地推動作用,同時學生形成的正確的數學價值觀和數學素養,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均起到良好的知照作用。綜上所述,正確認識數學的學科價值和人文價值,協調數學與其它學科的關系,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及在整個高中教學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
3 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教學資源,為高中數學的后續發展夯實基礎
高中數學教學活動進行的主要場所是學校,但是在教育社會化不斷發展的今天,高中數學教學活動進行的場所必須走出學校這個小天地,積極地加強與家庭社會的聯系,同時調動促進數學教學的教學資源“為我所用”,不固步自封,不做“井底之蛙”,才能在現代高中數學教學以及未來的教學發展中立于不敗之地。學校是教育的主要場所,可以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保證教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所需要的不僅僅是只有理論知識,沒有實踐操作經驗的“書呆子”,而是真正的各方面全面發展的人才。在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下,各種實踐活動,實習作業,還有研究性課題等新型教學形式的加入,使得高中數學教學走出校園,融入了社會,為高中數學的教學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社會上的教學資源豐富,無論是超市集市,施工場地,還是制造工廠,科研院所都能夠提供給學生進行實習作業和研究性課題研究的場所,使學生在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的背景環境中學習數學,使得原本枯燥單一的數學學習變得充滿趣味。教育是全社會的教育,人才是全社會的人才,為教育教學活動提供積極有利的條件,是全社會的責任與義務。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只有勇于走出校園,積極利用社會上各方面的教學資源,才能為高中數學教學現在和未來的發展開疆辟土。
4 結語
回顧過去,我們在素質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克服了很多艱難險阻,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績;展望未來,我們必將在高中數學教學改革中披荊斬棘,在經得住時代的考驗的同時,在新時代發展改革中取得更大的進步。在新時期高中數學教學改革過程中,有許多值得人們思考的創新方面的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才能不斷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水平,提供給學生更好的教學環境和更好的教育。走在新時期高中數學教學改革創新的路上,仍然有很多方面的問題需要我們繼續探究,有很多阻礙數學教學發展的絆腳石需要大膽的摒棄。同時,也要注意新時期教育教學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不斷創新不斷完善的過程。我們要用一個開放的視野和胸襟來看待新時期的數學教學改革,把握好新課改下教學大綱的思想精髓,尊重高中數學在高中課程設置中的學科地位,切合好高中時期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主要特征,協調好高中數學與其它學科的關系,利用好社會上的教學資源,穩步推進前時期下的高中數學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云.淺談如何提高高中數學教學質量[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3(3):20.
[2]羅梅杰.高中數學教學課程優化探討[J].華章,2013(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