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就如何在物理教學中運用生活中的實際例子、有趣的小實驗、直觀的課件來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物理知識的活力提到了一些獨到的見解。
關鍵詞:探究 實驗 生活 多媒體 活力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c)-0036-01
學習知識的最好途徑是自己去發現。只有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并成為真正的教學主體,又能讓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同時培養學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學生才能更好的去學習,那么在物理教學中如何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活力呢?
1 運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例子,讓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
俗話說:“生活是最好的教師”,只要我們平時緊密聯系生活實際,細致入微的滲透生活觀念,積極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近生活,并在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引入生活中常見的場景和問題,就能誘發和激起學生的求知欲,使他們對所學內容興趣盎然。
例如,在學《浮力》時,可以這樣設計教學:
(1)各小組準備滿滿一水槽水,一個空飲料瓶。
(2)讓同學們將空飲料瓶慢慢的按入水中,體驗浮力的變化,同時觀察現象。
一會兒,同學們就得到了結論:壓得越深,浮力越大;從水槽中溢出的水越多。順勢再提出第二個問題,將飲料瓶完全浸沒在水中之后,體驗深度不同時的浮力有什么變化,同時觀察再有水溢出嗎?
通過了幾分鐘的實驗、討論、歸納,他們總結出了規律。
對他們的發現最好作高度的評價,并向他們說明他們今天發現的正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同學們頓時就有了很大的興趣,可能是受教師的影響,學生的探究熱情也很高漲。為了更好地解決這幾個問題,可以把學生分成了幾個小組,先通過組內討論共同拿出一個最佳的答案,然后進行組際交流,隨著討論甚至爭論的不斷展開,他們很快就解決了一個個的疑問。再例如,講解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時,可做用漏斗向下吹乒乓球的實驗,最好先讓學生猜一猜,會發生什么現象,大部分肯定以為學生向下吹乒乓球,乒乓球肯定會掉下去,但看到現象后他們覺得非常不可思議,非常感興趣,同時會積極的思考這是什么原因。還可作吹硬幣跳高比賽,看誰吹的最高,之后將學生分成小組討論分析原因,到底是什么力量將硬幣推起來的,可讓學生大膽的猜一猜,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又搞活了課堂氣氛,增加了這一部分知識的懸念,激起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同時加深了學生對這個知識點的理解,一舉多得。
這種教學方法與傳統的教學方法是完全不同的,傳統的教學是由教師提出問題,再由學生來回答,學生的思維方式、范圍都受到了限制,而這種由學生提出問題,再由學生想辦法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它能激起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而當他們的思維產生困惑時,他們就會主動地與別人進行合作與交流。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又培養了他們的合作意識。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沒有興趣,學習就會變得很枯燥。但如果興趣沒有發展成為穩定的求知欲,學生就不可能對科學真理的追求產生理智感。
2 重視實驗,激發學生的探知欲
實驗是物理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主要環節,特別是新課程改革,強調實踐性,探究性,強調物理和生活的聯系,讓學生通過現象分析,形象的理解,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例如,初學物理的學生,在學習凸透鏡成像規律時,往往認為凸透鏡只能當放大鏡,可讓學生拿一凸透鏡,讓眼鏡跟凸透鏡的距離慢慢由小到大來觀察周圍的物體,他們會發現看到的物體會變大、或變小、或倒立,這時他們一定會很新奇,為什么用同一個凸透鏡看到的物體會有這么大的區別。此時再導入新課,一下子就能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使他們聚精會神的聽課,踏踏實實的探究,從而提高課堂效果。
在學習《摩擦力》內容時,可以請同學做一個拔河實驗:
(1)準備一根木棒,一端涂上油(不讓學生知道)。
(2)請上一位身強力壯的男同學,再請一位身材弱小的女同學,讓他們倆用木棒拔河,比一比誰的力氣大。
(3)先讓同學們猜一猜誰會贏,他們都異口同聲的回答男同學會贏。
(4)一定要有意讓男同學握住有油的一端,女同學握住沒油的一端。
(5)故弄玄虛的說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然后喊預備……開始……
(6)同學們驚奇的發現竟然是女同學贏了,教室里頓時炸開了鍋……
同學們開始七嘴八舌的爭論、猜測,這時的同學們正處在一種“心求通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憤悱”境界,都想躍躍欲試,但也都欲言而不能。趁勢可以展示本堂課的課題《摩擦力》。
再例如,在講動能時,可向學生舉例,當一個小孩跑過來撞在你身上時,你將感覺怎樣?學生肯定會說:“這有什么可怕的。”如再問,若有一輛汽車以同樣的速度撞在你身上呢?學生肯定會下意識做出躲開的動作,“那還不快跑”。在講勢能和相對高度有關時,可以舉例:若有一張紙從教室頂上掉下來砸在了你頭上,你會怎么樣。那……如果教室頂上的日光燈掉下來砸在了你頭上呢?學生肯定會下意識的用手護住頭。從而說明物體的勢能和質量有關,肯定會收到良好的課堂效果。再比如:在學習磁生電時,學習過發電機的原理后,可讓學生在家中自制一臺發電機,然后拿到班上展覽,看誰做的既實用又美觀,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加強了對此知識的理解,同時還增強了競爭意識和學習興趣,可謂一舉三得。
3 利用多媒體技術,引發學生探究的欲望
例如,講解內燃機時,學生對內燃機的工作過程總是理解不好,這時可內燃機的四個沖程用動畫演示出來,從動畫演示中可以直觀的看到曲軸、活塞、火花塞、氣門的工作過程,以及它們在工作過程中的相互配合,便于學生觀察和理解內燃機的工作原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對內燃機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的理解。
學生有了探究的興趣,探究的欲望,也就有了探究的動力,而教師的教學就是要讓學生把這種探究動力長久的保持下去。
總之,在探究活動中我們應該很好地利用各種方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同時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他們對社會的責任感,并從中獲得學習上的獨立和探究中的成功感,豐富學生成功的體驗,使他們的自我價值得到體現,這樣才能更進一步的激發他們的探知欲。
參考文獻
[1]馮海燕.論初中物理課外實驗的開展[J].中學生語數外:教研版,2009(2):149.
[2]朱長華.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宿州學院學報,2012(4):133.
[3]郝貴有.做好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幾個環節[J].科技資訊,2006(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