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從行為管理、同伴干預計劃、課堂管理策略等方面詳細闡述了國外如何在學校環境中對ADHD兒童進行教育干預,并指出目前ADHD干預研究的不足及研究方向。
關鍵詞:ADHD 教育干預 行為管理 同伴干預
中圖分類號:G61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c)-0041-01
ADHD即注意缺陷多動性障礙,是兒童期常見的一種精神障礙,主要癥狀為注意力不集中、多動、沖動等,在學齡期患病率約為3%~5%。很多ADHD學生經常面臨著學習、社交和社會適應上的困難。國外以往對ADHD兒童的干預主要依賴藥物治療,但藥物治療有一定副作用,如體重減輕、口干、食欲減退等,并且有研究發現單純使用藥物治療的ADHD兒童與沒有接受治療的孩子相比并沒有明顯進步。所以探索藥物治療之外的干預途徑是非常必要的。教育干預是指通過管理課堂學業或安排學習環境等方式對ADHD兒童進行干預。DuPaul等人研究發現對ADHD兒童進行校本干預能有效改進孩子的不良行為,教育干預比其它干預能產生更好的治療效果。可見對ADHD兒童的教育干預是一個很有價值和前景的研究領域。
1 教育干預方法
現在許多教師對ADHD孩子的認識存在誤區,認為多動是孩子的品行問題或是由于早期不良的家庭教育造成的,沒有正確了解ADHD。下面就介紹幾種國外ADHD兒童的教育干預方法。
1.1 行為管理
20世紀60年代以來研究者對ADHD兒童的行為治療進行了廣泛研究,顯示ADHD兒童可以通過行為治療學會社會適應、社會認知及注意協調方面的能力。一般在預設的環境中,按專門設計的程序逐步消除兒童的異常行為。對于那些不愿意接受藥物治療的ADHD患兒,首選行為矯治。Barkley認為ADHD兒童的困難不是不知道做什么,而是不知道怎樣去做,所以干預的目標應該集中于建立成功的學校行為。在課堂中采用行為管理的技術能有效減少學生的破壞性行為,更好地完成課堂任務,常見的手段有贊揚、代幣法、反應代價、暫停、行為合同等。
1.2 同伴干預
Pope等認為ADHD兒童難以與同伴建立良好的關系,更易遭到拒絕和冷落。阿德勒干預治療是一種比較典型的同伴干預方法,它強調歸屬感和社會興趣的發展是對ADHD兒童治療的必要組成,這種方法被實踐證明也是非常有效的。阿德勒認為同伴的興趣和合作能明顯改變孩子的態度,所以在課堂上建立一個合作性的團體應該是教育者的目標。學校可以從三方面實施同伴干預:(1)讓學生參與學校活動,來幫助他們建立聯系并做出貢獻。老師的作用是鼓勵合作并尊重每個成員。(2)鼓勵同伴指導,就是讓同班或同校的學生作為在學校有困難學生的指導者。同伴指導可以幫助ADHD兒童維持注意力,并建立積極的同伴模型,提高了孩子的社交能力及大家對ADHD兒童的接受程度。(3)開展班會,主要解決課堂沖突,并對學生的積極行為予以表揚強化,建立融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找到歸屬感。
1.3 課堂管理策略
ADHD學生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中度過的,所以如果教師能管理好課堂,就能有效的改善ADHD兒童的學習成績和不良行為。
(1)建立一個對ADHD兒童有益的課堂環境。
主要包括客觀環境和主觀期望兩方面。客觀環境要求:在教室中減少不必要分心物;把ADHD學生的位置安排到教室前面或靠近老師的位置;在恰當或不分散其他同學注意力的時候,允許ADHD學生站起來走動走動;在ADHD學生的桌面上鋪上色彩明亮的紙來吸引他們把注意集中到功課上;在參加群組活動時,為他們劃定明確的活動范圍等。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對兒童清晰表達自己的期望和要求:建立并告知學生簡單明確的課堂規則以及違反的后果,并經常重復;當學生遵守了規則的時候要及時表揚。
(2)幫助學生提高組織能力。
具有組織性對很多ADHD學生來說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他們經常丟三落四,所以應建立一種結構性的課堂,合理安排課堂活動和資源,這樣孩子才能更有效的組織學習;幫助ADHD學生事先做好計劃,并列出完成每件任務大概需要的時間,在學生進行單獨的任務前要給以精確的指導;讓家長每天晚上檢查孩子的任務表,孩子每做好一件事就給予獎勵。
(3)利用課下時間幫助ADHD學生。
幫助孩子把課下時間所要做的事做一個詳細計劃,并讓學生按計劃實施;給學生提供一個能定時的電子表,能使孩子意識到自己要注意時間;在休息時間給學生放一些背景音樂,不僅能減少他們的多動和其他不良行為也能促進學習。多讓學生在綠色的戶外進行活動,研究表明綠色室外活動比其它環境下的活動更能減少ADHD孩子的癥狀。
2 研究不足與展望
總結以往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要對ADHD學生進行真正有效的干預,不僅需要學校的努力,還需要家庭的配合。Jensen等認為父母的態度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患兒行為矯正的效果。所以應該在家校間建立積極的聯系,如開展家長和教師的座談會或是建立每日家校行為報告卡等。
目前的教育干預研究還存在很多不足。DuPaul等人總結了對ADHD兒童的教育干預,認為現有的研究沒有清楚說明教育干預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ADHD孩子的學習成績,教育干預在促進行為上是很有效,但是這種改進并不一定會促進學習成績的提高。并且在干預中還要注意各種方法的長期療效,干預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實驗效果能否推廣到學校課堂和家庭生活環境中等問題。
近年來,人們注意到ADHD是一種復雜的精神障礙,任何單一的治療都難以達到顯著持久的效果,所以將視線轉向了多向治療。如Dulcan認為如果將認知策略與行為矯正相結合,則可以提高療效的持久性。所以ADHD干預方法的融合是未來發展的趨勢。但是在綜合治療中哪些方法組合最為有效還都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DuPaul G.J,Eckert T.L.The effects of school-based interventions for ADHD:A meta-analysis[J].School Psychology Review,1997(26):5-27.
[2]Barkley R A.ADHD and The Nature of Self-control[M].The Guilford Press,1997:48,52,195.
[3]Dulcan M.Practice parameters for the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of children,adolescent,and adults with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J].JAm Acad Child Adolese Psychiatry,1997,36(10):8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