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影響我國中學英語教學質量的主要總是是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發展不平衡,尤其是聽,說,能力較差。客觀原因是英漢兩種語言之間差異較大。
關鍵詞:循環 聽 說 讀 寫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c)-0054-01
中學生在學習英語中感到最大的困難是生詞難記,容易遺忘,并由此導致部分學生推動學習興趣,出現兩極分化,目前,影響我國中學英語教學質量的主要總是是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發展不平衡,尤其是聽、說、能力較差。客觀原因是英漢兩種語言之間差異較大,導致學習英語比較困難,但更主要的還是教學法不當所致。多年來,許多英語教育,教學工作者在改進教學法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學法,“循環式”教學法則是其中的佼佼者。
所謂循環式英語教學法,就是通過聽、說、讀、寫教學活動循環進行的方式,使所學的英語語言知識迅速轉化為技能,進而使學生具有聽、說、讀、寫實際運用英語能力的教學法[1]。該教學法有配套教材,學生練習冊及教師參考書。教材的編排方式是,一課書分為獨自成篇的聽、說、讀、寫四部分,各用一課時完成。生詞,句型和語法知識分散其中,每部分側重訓練相應的技能。四部分的邊疆教學構成一個聽、說、讀、寫的大循環。在每一部分的教學中,雖然側重某項訓練,但也兼顧其它,構成聽,說讀,寫的多次循環,使語言材料得到多次形式不同的實踐[2]。
該教學的課堂教學包括五個步驟:(1)復習舊課,常用表演或復述課文等形式。(2)講解新課,講解詞匯,句型,語法等新知識,講練結合。(3)聽、說、讀、寫,語言實踐。利用多種直觀手段,對課文進行形式多樣的循環訓練,且后一步的訓練,以前一步的訓練為基礎。(4)課文操練。在前面訓練的基礎上,進一步訓練已經比較熟悉的課文。但該步訓練,就體現該課型的特點,是什么樣的課型就側重采用什么樣的訓練。(5)鞏固聽、說、讀、寫練習,鞏固所學知識。這種課堂教學體現了聽、說、讀、寫四種循環訓練,故叫“五步四循環式”。根據我這幾年的工作以及采用循環式教學的體會,認為這種教學法及教材有以下優勢:
(1)能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全面協調發展,是走向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在英語教學中,學生的聽、說、讀、寫四種能力存在發展失衡的問題主要由于教學法不當造成。聽、說、讀、寫四種能力并非是孤立的,而是互為基礎,相輔相成的。然而這種循環式教學法保證了四種訓練,都有各自的訓練,計劃和內容,防止教學中的隨意性和顧此失彼,針對性強,符合我國學生的學習實際語言學的學習規律。
(2)有利于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減少兩極分化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中學生在初中英語時大多興致很高,但隨著學習的深入—詞匯量增加,生詞難記,易忘—不少學生感到學英語不易,漸漸失去學習興趣面掉對,導致兩極分化,到了高中尤為明顯。如何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防止兩極分化,許多教師為此費盡心機。循環式英語教學法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重視學生的實踐,始終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與操練活動中。操練方式豐富多樣,每一節課都有學習游戲:可以采取同桌之間,小組之間,師生之間等多種方式表演,有利于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學生裝的多種感觀,使之輪番發揮作用。這種方式避免了因單詞,枯燥而使學生感到疲勞的現象出現。這種教學法包含了“愉快教育”的思想。上課時形成的輕松熱烈的課堂氣氛,能使學生產生良好的情感體驗。因此,循環式英語教學法,有利于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記憶效率,使絕大多數學生不再把學英語作為一種負擔,而是作為一個自學的求知活動,從而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防止了兩極分化,是一種大面積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3)有利于進行啟發式教學,真正體現了教學中是主導,學生是主體的關系。在循環式英語教學法中,除教師講解新課外,其他絕大多數時間學生都在進行形式多樣的操練活動,其活動時間約占整節課的80%。在這段時間內教師如同體育教練和電影導演,始終指導學生如何操練,啟發,誘導學生學習和鞏固知識。這種方法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4)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師生負擔。經驗表明,簡單的機械重復記憶效率最低而且遺忘快,學生感到英語生詞難記就是采取了這種記憶方法。循環式英語教學法通過聽、說、讀、寫的多次循環使學生材料經過多次形式不同的復現,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共同感知,使知識在大腦中建立起復雜的聯系,就大大提高了記憶效率,不但減輕了學生的負擔,而且也減輕了老師的輔導及補課負擔。
循環式英語教學法是在我國教學改革蓬勃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它來片教學實踐,符合中國實際,有許多優勢,希望這種教學法大面積推廣,為提高我國中學英語教學質量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2]王寶印.《循環式英語教學法及其教材》實驗研究報告[R].烏魯木齊:中國教育學會外語教研會第八次年會,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