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tǒng)教育因與生活世界“隔離”,使得學校教育變成了一個意義缺失的、機械的“工廠”。知識被看作是一堆毫無意義的“材料”,學生則成了有待填充的“容器”,教育就是不停地、高效率地把這些“零碎”的知識“灌輸”到容器之中,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嚴重脫離,因此我們發(fā)出呼吁,讓課堂教學回歸生活。那么,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回歸生活呢?下面將以課堂教學實例進行闡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回歸生活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c)-0064-01
在教育領域提出回歸生活教育其有意在于:打破傳統(tǒng)的教育觀和教學方法,把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傳授的知識與學生個體的生活實際相關聯(lián),祛除教育中的異化,恢復教育本真的過程,并提出教育就是學生當下的、正在進行著的、真實理性的生活世界。下面將舉出三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案例來說明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回歸生活。
1 “要不要郊游”教學片段
1.1 引出話題
師:“請告訴我這個新朋友,同學們平時最喜歡參加什么活動?”生:“游戲。”生:……生:“春游、秋游。”師:“春游、秋游合稱為郊游。喜歡這項活動的請舉手!”(幾乎全部舉手)師:“既然同學們對郊游這么感興趣,我們就來欣賞一組關于郊游的鏡頭吧!”(錄像上是秀麗的風光,有學生觀賞美景以及參加各種有興趣活動的場面。伴隨著優(yōu)美的音樂和教師的旁白)師:“很多同學都參加過郊游活動,在郊游當中肯定有許多有趣的事令你難忘。誰來給大伙說說?”(生爭先恐后舉手發(fā)言)……師:“關于郊游,不見得都是好消息。現(xiàn)在,我們來看一條新聞。”(屏幕出現(xiàn)近年來在郊游中發(fā)生事故的有關數(shù)據(jù))師:“同學們,大家覺得我們還要不要郊游呢?堅持要去郊游的請舉手!”
1.2 唇槍舌劍,辯論交鋒
(把學生按照“要去”和“不去”分為正方和反方兩大組)師:好!現(xiàn)在先請各組進行準備,研究一下“對方可能會說什么,你方將如何進行反駁”,要有理有據(jù),把你方的理由說清楚,同時注意說話的分寸。(生分組商議,師巡視)師:現(xiàn)在辯論開始。每位辯手都可隨時站進來發(fā)表意見。正方生1:我覺得小學生要去郊游—— 師:(示意暫停)打擾一下,你現(xiàn)在是正方辯手。你的意見代表你這一方,應說:“我方的觀點是—— ”能再說一次嗎?正方生1:我方的觀點是“要去郊游”,因為我方覺得郊游可以讓我們學到許多知識,擴大我們的視野。反方生1:我方不同意對方的觀點。美麗的校園是我們學習知識的搖籃,書本中的知識學也學不完,何必冒險到外面去學呢?師:所以我方認為—— 反方生1:我方認為不去郊游是對的。正方生2:對方辯友,你們的思想太封閉了,成天關在家里、學校里、抱著書本,不成書呆子才怪呢。反方生2:但是對方辯友想過沒有,在郊游中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生危險。你沒有看剛才的新聞嗎?山洪暴發(fā),連命都沒了,再多的知識又有什么用。正方生3:只要遵守紀律,做好安全工作就好了,何況郊游好處多著呢,它可以鍛煉我們的身體,提高我們的自理能力。為什么不去呢?
經(jīng)過正方生和反方生激烈的言辭辯論,教師在一旁適時參與,使得這場辯論有聲有色,生動有趣,同學們在這辯論當中學到了“去郊游”與“不去郊游”帶給同學們的不同觀點的利弊。在此案例教學中,老師選擇了同學們最喜愛的戶外活動—— 郊游作為讓課堂教學回歸生活的典型例子,這是現(xiàn)實生活的再現(xiàn),真境里充滿著真情,真情引發(fā)了學生的真言,同學們在這當中自然而然地暢所欲言。此時,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充分調動起來,因為大家都有出去郊游的經(jīng)歷及感受,由此引發(fā)的感觸是不同的。因此這堂課讓學生學會了表達與傾聽,學習了交流與溝通的技巧。總之走進課堂的小學生不是一張白紙,他們有著自己對自然、社會和他人的感性認識。所以我們所選知識如果建立在學生原有生活經(jīng)驗基礎之上,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這樣傳授的知識學生學得才更加牢固。
2 案例3《羚羊木雕》教學片段
師:這篇課文用“我”的心理活動來結尾,你們怎樣理解?(同桌交流,然后匯報)生1:這種行為不是出自“我”的本意,“我”心里很委屈。生2:父母逼著“我”向好朋友要回羚羊木雕,“我”覺得太沒面子了。生3:我覺得用心理活動來當結尾,體現(xiàn)了“我”當時心理非常復雜,比用議論結尾效果更好,能深刻寫出“我”當時憤怒,痛苦與無奈的復雜心情。生4:這種心理寫出了對父母很氣憤,“我”又很委屈,父母只知道東西貴,而不顧及孩子的友情,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生5:我認為這個結尾寫出了文中“我”雖然得到了萬芳的諒解,但在父母的威逼下的反悔行為使“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地傷害,“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我”無顏面對自己的好朋友。(同學們響起了一片掌聲)師:說得太好了,同學們的掌聲是對你發(fā)言的最好肯定。如果遇到類似“我”那樣的傷心事,你們會怎么處理?說出來讓大家聽聽。生1:我一定要和父母坐在一起談談,想辦法讓父母理解我。生2:我可以用書信的形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父母。生3:我可以把看過的文章推薦給父母,讓他們理解孩子,更不要傷害孩子。生4:跟父母說金錢是買不來友情的,讓父母更多地了解孩子的想法。生5:我覺得同學之情重要,父母之情也重要,都不能傷害,我要跟父母說:我們要尊重父母,父母也要尊重我們。
這是一個典型的面向學生生活的教學片段,在當中教師以引導學生分析課文“為什么要用‘我’的心理活動來結尾”后,并沒有僅僅停留在對課文知識的表層理解,而是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當遇到類似情況時你們會怎么處理”。這樣,老師很自然地就把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起來,既激發(fā)了學生思考討論的積極性,又啟發(fā)了學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如何處理類似事件,如主動與父母面談、書信交流、推薦文章,讓父母了解自己的想法等等;培養(yǎng)了學生通過與人交流溝通處理矛盾、爭議的意識,為未來圓滿的生活奠定一定基礎。知識不是關鍵,關鍵的是學生用所學的知識為自己的生活服務。因此,教師在處理教學內容時,不能只關注對課本知識的梳理,還應該有啟發(fā)意識,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關注兒童未來的生活,教給他們在以后的生活中會用到的知識,培養(yǎng)兒童的學習、生活、做事的能力和樹立健康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的觀念,提高他們未來生活的質量和生命的質量。
綜上所述,通過以上三個語文教學片段案例,體現(xiàn)出生動有趣的語文課是應該回歸生活的理念,同學們從中學到了很多知識,我也從這種回歸生活的教學理念中領悟出教好一堂語文課是多么重要,教師需要改變以往陳舊的教學模式,運用多種可行的教學方法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讓同學們的腦筋跟著老師的思路轉起來,讓語文課堂教學回歸生活。所以,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刻不容緩的,我們廣大的教育工作者應做好迎接教育改革的準備,迎接教學改革的新挑戰(zhàn)。
參考文獻
[1]余蕾.語文教學與生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